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假县丁

时间:2025/4/26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209
  1962年,我在建华山小学毕业了。在考完小学毕业试后,我们又在班主任陈家冀老师的带领下到公社参加了“县考”,即全县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

  在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我到应公学校去找陈老师,打听“县考”的消息,陈老师把我带进他的宿舍,给了我一张文昌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告诉我:“你被文中试验班录取了!咱班有3名同学被录取,全县才招100人,不容易啊!”我望着他那疲惫的身影,想起他平时为我们操劳的情景,激动得好久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9月初的一天,母亲亲自带我到文昌中学去报名。那时从我们家乡到县城去很不方便,我们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赶到白头尾,然后坐船到清澜墟,墟里没有到县城去的班车,只能跑步去县城去了。我们是坐船直接到县城去的。恰好村里有船到县城里去办事,我和母亲便搭他们的船去了。

  从水路到县城去很遥远,要花大半天的时间,天还没亮船就开航了,正值大海退潮的时候,小船逆流而上,船走得很慢,好半天船才走到一个好象是湖泊的地方。这时,天大亮了,太阳挂在远处椰子树梢上,露出了鲜红的脸蛋,湛蓝的天空上飞着几丝云彩,我的心情很舒畅,也很焦急,不停地向梢公打听到达县城的时间。村里的叔叔们笑着说:“娃子,急什么,不会耽误你报名的!”我举目四望,四周都是椰树和木麻黄树,下面是一条金色的沙滩,大海不见了。这里是有名的八门湾。在八门湾里,风平浪静,渔船穿梭,渔歌阵阵。我们的小船在八门湾里走了好久,才来到一个靠近灯塔的地方,这是文昌河的出海口。

  又一会儿,小船拐进了一条大河,这是通往县城的文昌河。大河的出海口非常宽阔,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河的四周都长着红树林,由于海水涨潮了,只见一簇簇的枝叶浮在水面上,红的绿的,显得非常壮观。

  在文昌河出海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大石山,石是黑色的,奇形怪状,足有几丈高,象是从水底里突然冒出来一样,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时,梢公放满了船的速度,让船慢慢地从石山旁边绕过,我看见石山上有几块巨石,夹叠在一起,觉得很新奇。梢公神秘地对我笑了笑:“阿弟,这是有名的雷打石【被雷击中的石头】,很神灵的,按规矩,你第一次看见它,必须向它跪拜三次,这样,它会给你带来运气,你将来会考上大学的!”

  我为难地看了看母亲,心里想:拜就拜,只要将来能考上大学就行!母亲没说什么,只是笑着向我点了头。我按大叔们的要求,跪在舱面上,朝着石山的方向跪叩拜了三次。村里大叔们笑着说:“文炳娘,这娃挺聪明的,你就等着他上大学吧!”

  小船慢慢地绕过了石山,继续向上游驶去,由于是顺流,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河道也越来越小。我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一栋栋的楼房也从红树林顶上冒了出来。

  小船在码头旁边停泊,我跟母亲上了岸。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县城,觉得非常新鲜,两岸都是楼房,密密麻麻的,比清澜墟大得多了。街道很狭小,弯弯曲曲的,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拱桥,把两岸的街巷连在一起,这就是县城有名的公子桥。

  村里的叔叔们向我们告别后,母亲就带我去找父亲,他的单位离这里不远。

  我父亲在50年代末从清澜墟调往县城,在县三轮车社当会计。他平时很少回家,只有在春节时才回家住了几天,村里人都叫他“县番”。他对家庭漠不关心,很少寄钱回家,我和弟弟妹妹是靠母亲一人抚养长大成人的。

  父亲对我和母亲的到来并不感到高兴,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只是板着脸点了点头,仍旧打他的算盘,我和母亲就在那里等着。父亲結完了账,就带我们到饭堂里打饭,这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饭后我母亲独自到父亲的宿舍里面去,我不敢随着母亲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对父亲有一种敬畏感。一会儿,从父亲宿舍里发出了争吵声,我母亲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你是从来不顾家的,挣来的钱都自己花,家里没有得到你的一分钱,好象孩子都是我自己生出来的!他的报名费和生活费用你必须全部负责,否则我和你闹离婚!”

  这时我想起了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也都上了学。我父亲在外面工作,工资也不薄,可是他从来就没有照顾过我们,母亲说的是理儿。

  不久,母亲从宿舍里出来,一脸怒气,眼角里还带着泪花。她一把拉着我:“走!我们去学校报名去!”

  路上,母亲告诉了我:报名费由他【父亲】负责,每个星期给我两块钱伙食费。他不同意我跟他在一起吃饭。

  按常理,我是第一次来县城读书,人生地不熟的,我是他的儿子,他应该让我跟他在一起吃住。可不,他把我打发往学校里吃住了。这样,我也当不成“县丁【县城学生】”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