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去市

时间:2025/4/25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505
  冬天,在海南岛这块土地上,不象是个寒冷的季节,许多人还穿着单衣呢,象清澜这样的海滨港口墟镇,更没有寒冬季节的气息。厚重的云层低低低压住海面,偶尔从云逢中穿射而过的阳光洒向洋面,泛起阵阵银波,含着咸味的潮湿空气有时也变得闷热。

  早上,强烈的海风吹散了轻纱似的薄雾,几艘大货船争相停泊在码头旁边,显得有些拥挤和杂乱无章,那些夜渔的小渔船也挤了进来凑热闹。

  每天上午,我总要来港口看热闹,码头是我常来常往的地方。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父亲带我在清澜墟住了一段时间,我当时还没有上学呢。

  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乡下人很少往城里跑。我们把县城叫做“县”,比县城小一点的墟镇叫做“市”,到墟镇赶集叫“去市”。东郊墟是距离我们村最近的一个墟镇,但我们一年都没有去过几趟。到清澜墟就更不容易,因为它跟我们是隔海相望,要坐船去,村里的孩子就没有几个到过那里,而我则在“清澜市”当过几个月的“市丁”。

  一想到去市,就高兴得不得了,巴不得天早点发亮。因为去市一是看热闹,二是有东西吃。孩子们就图这两点。

     上个世纪50年代,清澜港虽然很繁荣,港内大小泊船星罗棋布,码头上人来人往,但墟里建设很落后,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一条街道直通码头,路面虽然是水泥铺就,但年代已久,早已残破不堪,到处坑坑洼洼,有汽车通过,便扬起漫天沙子,连我辈小孩也要掩鼻而过。道路两旁的建筑物都是年代已久的房屋,破破落落,有几栋楼房已经崩塌了,也没去修理。听父亲说,这些楼房都是解放前盖的,解放后没建几栋。

  我在清澜墟当了几个月的“市丁”,过得非常快活,父亲忙得很,没时间管我,我便跑上街上跟墟里的小孩玩,没几天功夫,就跟他们混熟了。搬运社里的工友们对我很好,经常逗着我玩,还给我糖果吃。社里的吴主任对我最好,经常带我到军营里去看电影。有一次夜里,我还在大街上看到几辆坦克跑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家伙,比在电影里看到的过瘾多了。可是,好景不长,没几个月,父亲就把我赶回家去了。

  从自以后,我就很少去清澜了,父亲不太喜欢我,不想跟我住在一起,另外,去清澜要坐船去,去一趟很不容易。相反,我到东郊墟的机会则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村是属于东郊管辖的。我们这一带都吃国家统销粮,母亲每个月都要到东郊墟购粮【大米】,每次她都带我去。

  东郊墟是文昌县较大的乡镇之一,人口较多,村庄密集,因而比一般的墟镇热闹。那时墟里只有四条街道,整个墟区呈“井”字形,较好地体现了人们所说的“市井”。那时东郊墟是两天一集,赶集时,四条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非常热闹。街道两旁,到处是低矮的店铺。其间,又突出几栋洋楼。店铺里,日用百货,衣料金饬,样样俱全。街尾椰林深处有一个市场,那里就更热闹了,卖鱼卖肉,卖葱卖菜,卖吃卖喝,比比皆是。每次母亲购米完毕,她总会带我到这里买一点吃的东西,炸虾饼、腌薯粉,两分钱一个,五分钱一碗,每次去市,我都闹着吃个饱。母亲骂我:“你这个贪吃鬼,吃乜只顾自己,从来不留给弟妹!”我心里想:好不容易才吃一回,谁叫他们不来?

  有一年过春节,父亲没带鸡回来,他给钱叫母亲和我去东郊墟买,三十那天正好是集市,好象整个东郊人都来东郊墟,把四条街都挤得满满的,水泄不通。我和母亲买了鸡,在人逢里挤来钻去,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出了墟,回到家时,鞭炮声已经响起来了。父亲和母亲大闹了一场,这个年我们过得好不痛快。

  去市,也叫发市,做生意是双方的事,有商家,也要有顾客,没有顾客的市,就跟死街一样,大家都去市,生意才做得红红火火,这样,市也就“发”起来了。

  2019.10.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