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为四五个月,至次年秋冬时节成熟,为松果,或叫松塔,里面含成熟的松子。会随风飘下或自然落地,相当于把种子播在山坡上,有较强的繁育能力。基本上,坡坡岭岭除了老祖宗所植的油茶林外,其余大部分是松树,有零星的;有成片的各种姿态的,如粗壮高大的、初长的,四季常青,挤挤挨挨,非常茂盛。冬季坠落于地上的松塔,干燥、带圆形,外表像深纹的鱼鳞,老家人称之为“松树蛋”。小时候,我常跟伙伴们来到后门山的松树下,蹲在山坡上,在暖阳下,捡拾松塔,像从鸡窝里捡鸡蛋一样,笑嘻嘻地把一个个放进篮子里。有时我会以松塔作玩具,如用绳索把一个个串起来或叠着玩。它亦是泥炉小灶的燃料,易燃、恒温,燃之烹饪美食、温酒等。
为分离花粉,要把采撷回来的松花穗,置于铺一层簿膜的晒匾上晒一晒,之后反复将花穗上的松花粉揉搓下来,用细密筛子筛下干净而绵细的纯松花粉,再把它彻底晾晒干燥。黄黄的泛着亮光的松花粉末,绵细如麦面粉,但手感有点涩糙,像番薯生粉,而比重皆比面粉重。
记得六七年前,期间母亲天天上山采撷松花穗,索之松花粉,卖个好价钱。当时,一市斤松花粉能卖到百来块钱,还是抢手货,所以她总是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地去采撷。当然也要留一部分,给自家做清明粿。
在做清明粿时,还有一种清明草不能缺少,叫鼠曲草,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等功效。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鲜嫩、惹人欢喜的鼠曲草,匍匐摇曳在田头地角、陌上。常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妇女提着篮子,蹲下身来,掐鼠曲草,蝴蝶飞舞,这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制作出来的清明粿绿盈盈的、青翠盎然,颇具清和景明的意境,也极易撩拨味蕾。
清明粿,老家人叫清明点心。古代相传,其寓意为清明节祭祀先人的祭品,祈求获得祖先和神明的护佑和祝福。祭拜后吃下清明粿,相当于许下的愿望得到祖先和神明的应充,一年都能吉祥如意、平和安康。
记得父母年龄不大的时候,清明粿做得挺多的,很有仪式感,一家人,还有亲戚、邻居帮忙,纯手工制作,要繁忙一整天。清明粿有三种馅:咸菜、甜面泥、松花粉。咸菜馅,母亲头几天就开始操作,买猪肉,做豆腐,挖笋,选取芥菜梗。咸菜馅要放这几样食材,而且芥菜梗的量占据多数。芥菜,是在自留地上用农家肥种出来的,所以芥菜梗丰腴而脆嫩,品质很好。头一天,甚至连夜,母亲就将这些食材洗净,切好,剁碎。
当日将蒸熟的糯米及普通米粉和鼠曲草盛在盆子或畚斗里,父亲和我将其端到石臼里捶打,一直把它打透,打成糯糯的、韧劲十足的糍粑。把这些剁碎的食材放锅中翻炒一下,就是可用的咸菜馅。把面粉放锅里炒香,再加白糖或砂糖和水搅拌,就成甜面泥馅。把白糖或蜂蜜按比例放入松花粉中并加水搅拌均匀,就是松花馅。
有的在四方桌上擀皮,擀出大张皮后,用牙杯按住,用锥子往沿口划一圆圈,取之皮,就这样一个个取,用于包裹清明粿。这活很累,但累快乐着,把擀面杖卷起糍粑青团皮,反复向前推向后拉,偶尔撒一些生粉,把桌子擀得“唝咚,唝咚”响。脸上和衣裳常被涂了一片片生粉白。如果是我母亲擀,还要在脚下垫上小板凳。
包粿的人数多,说包倒不如说“撮”,手掌摊上皮,舀入馅后,包裹过来时,就见证手艺和心灵手巧了,将边沿撮成一弧均匀的褶皱花纹,若包与撮得既快又好,那达到炉火纯青了。包的咸菜馅清明粿,比甜面泥的、松花粉的个头要大,因为菜馅蓬松、量多。
而父亲系着围裙,主要在土灶旁负责蒸熟清明粿。在八印大锅里放上蒸屉,摊上纱布,还要摊一些菜叶子,父亲把清明粿一个个码上,盖上锅盖。又蹲下身子往炉膛递柴火烧旺,火光映红了他轮廓分明的脸庞。经过一定时间的蒸煮,热气腾腾,香气弥漫。也仿佛有一股温情在弥漫。开始蒸熟的几屉清明粿,各种馅的,先让大家尝尝鲜。之后的在团箕、筛子等工具上摊凉后,才贮放于篮子里。
然而,现在母亲年岁已高,再没有力量做清明粿,只有我们做给她品尝。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十年了,仿佛英容笑貌就在眼前,那爽朗的话语还在我的耳畔回荡。
那时,我喜欢吃油煎的咸菜清明粿。加热时,把咸菜点心放入泥炉小灶的铁锅里,用从老家山上采的山茶油煎,把两面煎成金黄色、香喷喷的。如果说冬天吃烧番薯丝捞饭时留下的番薯粥,配锅边煮的粉粉番薯块是标配,那么清明时节喝稀饭配外焦里嫩的咸菜点心,更是绝配了。而松花点心勿用油煎,否则松花会变味,最好凉着吃,或蒸着吃。松花点心的口感清爽、甜润、入口即化。那时大家只追求吃饱和口味,而现在不同,既追求口味也要吃得健康。
不必说松花为中药,味甘,性温,归肝、胃经,有祛风,益气,收湿,止血功效,也有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也不必说纯天然野生、无公害、绿色环保,单说为岁寒三友和一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楹联的意境,便是不赖的健康食物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产,也养育一方人。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快到了,又可以品尝到松花馅的清明粿。
赞(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