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关于红苕的报告

时间:2024/3/6 作者: 天涯若比邻 热度: 31517
  一九六九年的八月份左右,完全没有一个学生的方家中学,分来了一个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使得整个学校的老师都感到十分的好奇。

  因为学校已经停学停课快半年多了,全校一千多名学生全部都回家去了。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是不是回到老家所在地刚开办公社中学继续完成学业,于我来说是不得而知。

  没有学生可教的老师们,当然也不是没有事干。全校的老师们每天都集中在学校的会议室里,听由公社“贫协会”派进学校的“贫协”代表,讲阶级斗争和阶级史,讲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性。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一个没有了一名学生的方家中学,还分配来了一名全国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后来据说还是一名学习成绩非常好的,而且又是一个漂亮的女生来当老师。所以,使得全校的教职员工都感到很不理解和好奇。

  新来的女老师姓程,典型的江南女子的个儿和脸蛋:身高不过一米六,小小巧巧的一张秀气的脸,说话是嗲声嗲气的语音:“阿拉的老家斯浙江苏州城里的呢!阿拉的男朋友,哦,不呢,是未婚夫呢!在复旦大学当老师呢!”。

  听她慢声细细地给我姑姑和黄俊兰杨高翔几个女教师说。

  经过三个多月的“贫协”代表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后,全校除了炊事员之外,全体教职员工都被安排到方家区凤梧公社林场,去进行劳动教育和思想改造。

  记得老师们去到凤梧林场的第一天,林场安排给学校教职员工的劳动,是到山坡上的地里挖红苕。学校教职员工的劳动分配是,男的去山坡上的坡地挖红苕。女的则留在林场的养猪场旁边的保管室,将男老师们挖回来的泥红苕,一根一根地将那红苕上的泥巴给清除干净。

  因为,如果是用水洗了的红苕,很不便于保管,而且还容易腐烂,更不屑说让那红苕越过冬天了。

  大概是上午十点钟的时候,正在凤梧林场那院坝里玩耍的我和马嘉宁王晋杨红巧十来个小孩,突然听到那一起给红苕擦泥巴的女老师人堆里,有人发出“唉——呀”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

  我和马嘉宁杨红巧狗也似地往那女老师干活的地方跑过去,只见那华东师范大学刚刚来学校的程老师,一边哭,一边向空中挥舞着自己的双手。带着哭腔喊道:“天呀,阿拉的手是怎么回事咙?整么呢事哟?整么发黑啦?斯不斯得了什么疾病的啦?阿拉这一下子可怎么办啊?!”。

  原来,那程老师的手,在擦红苕上的泥巴时,刚刚干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几个手指和手掌突然间就有了几块黑色的癍点。怎么洗怎么擦都洗不净,擦不掉了。

  就在程老师手舞足蹈,呼天唤地嚎啕不止,我姑姑和黄俊兰还有几个老师不住的安慰和劝说那程老师的时候。林场的一个饲养员可能是也听到了哭声,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

  那饲养员看了看程老师的手后,忍不住哈哈哈大笑着对几个女老师道:“你们都不要着急了,这位女老师啊,你也不必耽心你的手得了什么急病了。你手上的黑癍是那红苕上的浆,给染黑了的!洗一下,过两天就没事了!”。

  大家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都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那程老师也止住了哭声,还挂着眼泪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说道:“阿拉真的斯谢谢你咙哦!”。

  饲养员解释说的话虽然简单,可于我来说,“红苕浆”这三个字却深深地印记在了我的心里。

  后来,我下乡去当知青,搞整红苕的活儿时,遇到这种情况,我心不慌,气也不急。凤梧林场遇到的关于红苕的事,真是我意外的生活知识收获!

  时间到了一九七零年,那时每天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和口号。

  为了做好迎击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妄图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的准备。有关部门规定供应城镇居民的口粮,采取“粗细”搭配结合的方式。既百分之五十的粗粮,百分之五十的细粮。

  所谓百分之五十的粗粮,就是将供应口粮的大米数量中的一半,按照一斤大米折换成五斤鲜红苕,或者是两斤半红苕干(片)。

  刚开始,年幼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因为听到一斤大米可以换回五斤的红苕,我心想,那一个月供应给我十四斤大米,用上七斤数量的大米,不就可以换回三十五斤的红苕了吗?!三十五斤的红苕加上七斤大米,不就可以每一天都把肚子吃得饱饱的了吗?!

  可就在我心里暗自高兴的时候,母亲却用一种是唉声叹气的语调,对我和两个不懂事的妹妹说:“这下可咋办啊,麻烦大了!”。

  我不解地看着母亲着急的样子,心想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家里一下子每一个月有了上百斤的红苕,每一顿饭都可以让人胀得肚皮圆圆的吗?!

  也就在我既感到高兴,又为母亲为什么忧虑而纳闷的时候。一天,一个挑着满满的两大箩筐红苕的人,来到母亲工作的杨柳八一小学门口,拿着粮站给的条子,打听到了我家住的地方后,将满满的两大箩筐红苕挑到了我家。

  母亲按照每一斤红苕五分钱的价格标准,以及我们全家口粮折算下来应该供应的红苕重量,与挑来红苕的老乡进行了结算。

  待那老乡离开后,母亲一面叫我和两个妹妹,把红苕搬到房间的一个角落去堆放,一面给我们说每一天的三顿饭如何进行米与红苕的搭配。同时不住地叹息说:“这么多的红苕,不可能一下子在三两天就吃得完。要是等不了几天就烂了,那剩下了的时间没有煮的可咋办呢?!”。

  听了母亲自言自语的话,我这才明白,母亲之所以叹息和忧虑,原来是因为耽心那不便于储藏保管的红苕,一旦发生霉变和腐烂,就会影响到一家四口人的生活。

  事实证明,母亲的耽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那堆放在屋子墙角处的两箩筐红苕,虽然家里每天都是米饭少红苕多,但是十来天以后,几乎每天都有烂了的红苕。到了后来,也就是一个月的后来几天,红苕烂得更快了,一天要扔掉七八个拳头大的红苕,算起来,一百来斤红苕,大概会烂掉十分之一。当然,这就影响了一家人的本来就不太充裕的口粮了。

  可能是因为发生这种现象的人家户不止我们一家,因为在第二个月开始的时候,粮站又贴出“安民告示”。通知说是接上级指示,为便于街上的居民保管粮食,不影响街上的居民口粮问题,按照每个人供应大米的口粮百分之三十的比列,由原来换算供应红苕改为供应红苕干,一斤大米折算三斤红苕干。

  看得出得知这个消息后的我那母亲很是高兴,心里踏实了许多。因为,母亲不再为烂了红苕影响生活而发愁了。

  只是,后来又发现,老乡们送来的配给的红苕干,里面也有一些烂红苕干。因而,每一次在验收红苕干时,母亲总是说要仔细看看,把那烂红苕干捡出来,免得影响一家人的生活。

  这是红苕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尽管岁月匆匆忙忙一晃就过去了几十年,可流失的岁月并没有带走那段往事中,红苕留给我的记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的意思,我想是说这大千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一样。

  早些年因为大米饭很稀有,因此对于那红苕的认识来说,就是一种廉价的“粗粮”。

  因为,每一天红苕吃得再多,总觉得还是不同于大米饭那样经得住饿。产生的能量使得干活的人,老实感到一会儿就肚子里没有了东西而饥肠辘辘似的。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城市里的许多人觉得那大米饭还不如红苕好吃。专家们也站台说红苕的营养价值远比大米饭高。吃红苕既可以养胃,而且还是预防癌症的最佳食物之一。

  百度上说红苕绝对是很值得食用的食物之一。红薯虽然是粗粮,但红薯的功效细致得很,不但能补虚乏、益气力,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0余种微量元素,属于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冬天吃些红薯不但可以保持血管弹性,还能抗癌呢!

  有爱吃烤红薯的朋友会担心,这种饱腹感十足的食物会不会热量高?百度上说,事实上,吃红薯不但不会长胖,还有减肥的作用。

  红苕的身价从原来的“东施”,摇身一变成为了人见人爱的“西施”。

  去年,我在小区租的一方菜地里,种了四、五窝红苕。到了秋天,挖了二十来斤红苕。洗干净蒸煮之后,吃起来那个香甜劲哟,真的是让人爽呆呆了。

  吃那红苕的时候,我一边咀嚼品味着甜滋滋的红苕,一边在心里面想,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呀!那些年吃红苕的时候,怎么没有现在的这种感觉和体会呢?

  我忽而想到,倘若,如果现在还是凭票计划供应口粮,同时还将供应的大米按照比例供应红苕,亦或是红苕干。那么,我,以及其他的人,是先认为吃饱肚子重要呢?还是先听专家说红苕的营养价值重要呢?

  人呀人,真的是到哪个山头,唱哪一个歌!

  改革开放让老百姓的生活日渐好了,追求生活质量的目标,当然也就越来越高了,这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吧?!

  这就是我的关于红苕的报告!
赞(2)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