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灰堂及泥灰(散文)

时间:2024/1/19 作者: 宁星 热度: 56751
  灰堂,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了,它是大集体生产队时的产物,是长年累月独立于田野上的泥墙小草屋,用于焚烧草木灰的。

  每个田畈,包括山谷里田地间都合理分布着灰堂。一般面积二十平方米左右,高度四五米。墙脚用石块砌成,围墙用泥土夯成,有进出口,无须门框及门。用树木和竹蔑搭棚架,其中间突兀,两边为斜面,以一把把稻草铺盖,或用从山野割来的茅草——老家人叫“蛙草”,它韧劲、耐腐。毕竟是用草苫盖的草棚,一年里要换几次新的,以防漏水。

  焚烧草木灰的农活,一般要避开农忙季节。焚烧前,社员不分男女老少,皆上山砍伐茅草,或小蕨草——}老家人叫“笼衣”,遍长于山坡油茶林之下。当时村民舍不得用作物秸秆烧灰,因为,稻草用途很广,一是喂畜牧及垫栏,二是广泛用于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当中;麦秆,妇女们取之秆芯用于编织草帽、蒲扇、菜盖等,剩余的再作为炉灶的燃料;至于豆秆等其它秸秆也作为燃料。那时厨房电器未普及,加上家家户户养猪,要将饲料煮熟来喂猪,因此,需要大量的柴火燃料。

  经过社员们几天的砍伐,一担担茅草或“笼衣”,在灰堂那较宽阔的门口堆成了小山。干燥几天后,由几个有劳动生产经验的社员主持,开始操作焚烧前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灰堂依墙边叠上一层柴禾,又铺盖一层泥土,它们之间的厚薄全由几个主持社员把控,依照这样循环地一层层叠高,一直叠至泥墙顶部。几个主持负责叠柴禾和铺泥土,其他一些社员有的到田地里挑泥土,有的递送柴禾和拎泥土给主持人,大概完工需要一二天个工时。

  完毕后,就开始点燃焚烧了。这慢慢燃烧,老家人叫焐灰。没有吓人的浓烟滚滚和凶猛的火势,像农家做饭时的炊烟袅袅,显得非常温和平静,也像一匹烈性野马,此刻变得很温驯听话。若在露天农田里大面积焚烧,会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火势凶猛吓人,若农田距离山林近,大风一吹,极容易发生山林火灾。而灰堂焚烧草木灰就不容易发生山林火灾,木架草寮棚就可以佐证,否则要隔三差五换草棚了。而且,堆置露天的草木灰,容易造成流失,如被雨水冲走或被风刮走,而在灰堂就不用担心这些了。

  通过建灰堂焚烧草木灰,来获取有机肥料,以耕种于农作物,在我记事起就有存在,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有效经验方法。

  草木灰含有各种元素,其中钾含量最高,也具有很强的碱性。七十年代初,家里还缺乏洗洁精等洗涤用品,父母在清洗茶具、锅盖等厨房用品时,往往会抓几把炉膛内的草木灰,放进去,擦洗,结果涤得干干净净的。

  小时候,老家人经常会做柴豆腐吃。制作也很简单,到山上砍来豆腐柴,或叫观音柴,摘下绿叶,洗净,掏碎或捏出汁液来。滤干净,取用它。再选很干净的柴禾,烧一些草木灰,用水稀释,滤去杂质,将其倒入豆腐柴的汁液里,过了几个小时,就会凝固成绿意盎然的柴豆腐。也可以用刀划成像豆腐一样的一块块。出于兴趣,我跟小伙伴们,在奶奶和母亲的指导下,也制作过柴豆腐呢。现在有的乡村人会制作柴豆腐拿到城里去卖。以前不觉得好吃,而现在吃柴豆腐,觉得真好吃,满口清香味、清翠味,吃后口腔很舒服,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啊!

  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有机肥料,具有防寒、杀菌消毒、抑制病虫害发生、促进作物茎秆健壮等作用。母亲常说:“在旧年代里没有什么农药化肥,农民种庄稼就靠草木灰驱虫,有些作物也能长势良好。”

  当灰堂里的柴禾燃烬后,才可以取用泥灰。使用前,先用竹筛,将没过火的柴梗和泥块等杂质舍掉,便漏下那绵细的草木泥灰了。一般,给作物施肥时,要在草木泥灰中拌人粪水等,来增加泥灰的养分全面和浓厚的肥力。

  草木灰包含灰堂烧的、家庭炉灶烧的,还有小火堆烧的。当时,相当广泛地用于农业生产。

  那时,所有农田均种紫云英绿肥。春节前夕,紫云英正是生长期,需要肥料,而草木灰是它唯一且非常棒的肥。村民们把泥灰撒在上面,经过风吹雨淋,就会渗到根部,汲取养料,从而蓬蓬勃勃地生长。包产到户之初的有一年,家里的炉灰已积了很多了,又过年大扫除,父亲叫我用箩筐把这些灰挑到责任田里种紫云英。挑着两箩筐炉灰,好像挑着空箩筐似的,轻得很。不像灰堂里焚烧草木灰时加了泥土,炉灰纯粹是柴木燃的灰烬,比重轻。在施肥过程中,它会纷纷扬扬,极容易被风飘浮起来,也不慎染鼻、嘴、眼身体。本来要加粪水、鸡鸭粪等搅拌的,然父亲为了大扫除,整理家庭杂物,而疏忽了。放眼望去,紫云英绿茵茵地匍匐在责任田里,初成长。我把灰撒得纷纷扬扬的,天女散花似的,仿佛给紫云英蒙上了灰色的头盖。其实,那田野灰堂里的草木灰,也可以称泥灰。

  草木泥灰,是播育成片移栽苗儿的理想盖层。队里播育的水稻秧苗、豆苗、玉米苗、以及农家自留地蔬菜苗等,均不用泥土覆盖,而是用草木灰拌秕谷覆盖。若用泥土覆盖,被雨打日晒,泥土就会板结,出芽率就不高。那时队里播育早稻秧苗时,要做成宽一米左右,长为田头至田尾距离的秧板,在上面撒上已催芽的谷种,再撒上泥灰就行,让我印象很深刻。草木灰松绵,不会板结,且有肥力、有杀菌驱虫的作用,种子们在几天里便慢慢翻身,苏醒过来,苗儿像小鸡啄壳一样,轻而易举地拱出草木灰的盖层,出芽率高,且健康长势好。

  草木灰,具有保暖的作用。生产队时,水稻种两茬,早稻秧苗四五月份已插下。有时候会发生“反倒春”天气现象,寒冷冻着水稻苗,难以返青。于是,队里组积社员到灰堂挑来泥灰,要给予稻苗保暖,促使返青,搞得声势浩大的。在田间,男社员们绾上裤脚,深一脚浅一脚跋涉在淤泥里,捧着畚斗,反复从畚斗里抓一把泥灰,撒向这些水稻秧苗的根部。

  老家盛产番薯,每年初春要育几百斤番薯种苗。父亲也让我给他打下手。在门前菜地,挖一个十多个平方米大,五十公分深的育床。然后,把猪栏肥放进去。父亲说,一定要放草木灰,起发暖作用。因为初春料峭,还是比较寒冷。在上面盖上泥土,再码上番薯种。过一个月左右,番薯便长出芽儿,一根番薯能发数根芽。那淡棕色的,肥嫩嘟嘟的,像婴儿的小手脚,长得齐刷刷的。

  在植沟里放泥灰既提高肥力,又杀菌驱虫。对于播种大小麦、马玲薯、豆类、萝卜、玉米、花生或插番薯等须挖植沟的,都要放几把泥灰植沟里。播种前,社员们先用簸萁到灰堂挑一些泥灰到田地间备用。一人用锄头挖植沟,一人躬身拎着畚斗,抓一把泥灰,放进植沟里,一人随其后撒播种子,再一人覆盖泥土……那配合协调的情景,历历在目。往植沟里放泥灰,更重要的是杀菌驱虫。地层有许多虫,而我明显知道的当地有一种虫豸,叫地蚕虫,凶猛蚕食作物根部果实,其次是蚯蚓。老家人种毛芋时,在植沟里不但要放泥灰,还要放入茶子壳和茶籽饼(榨油残渣)驱虫。种其它一些农作物,也是通过这样天然绿色的方法来杀菌驱虫。

  现在看来,传统农耕,在土壤保护和出产优质农产品方面是大有优势的。

  田间野外突兀着唯一一间小草屋。“双抢”时节,干农活又累又热,村民们常到这里歇息乘凉。灰堂不会常年在燃烧,大部分时间为燃烬熄火时,泥墙草屋不会传导热量,所以屋内和门口凉爽舒服。村民将锄头柄、扁担一横或草帽放在地上当凳子,歇息乘凉,有时还喝着竹筒茶水,吃着家里人送来的点心……正是在这个地方,父辈曾叮咛我:孩子读书用功一点,争取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到城里工作生活去。

  夏天,天气说变就变,忽然下起暴雨,正在干农活的村民,往往来不及逃回到家里,就屁颠屁颠从田埂和小路上,或横拿着锄头柄,跑向小草屋躲雨,那些过路人也会,挤在一起说说笑笑,非常热闹……这是农耕时很常见的野外躲雨情景。

  如今,灰堂虽然已远去,但写到它及泥灰时,就会勾起我对乡村父老乡亲的怀念,拨动了乡愁这根弦!
赞(6)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