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以乳名云液涌,泉迂石出水晶寒。”宋朝谢逵过兴安作诗歌赞美乳洞岩的清凉境界。炎热的季节,乳洞岩的上清三洞,念念也身清凉如水。于是就怀想起那里的清凉的云气,如水的蝉声,飞霞寺的钟声,以及那慈目如月的老尼姑。
今天距离上次去乳洞岩已经快八年了,出县城望南九公里,龙蟠山腾蛟起凤,飞霞寺含翠吐芳。才到洞口,凉气习习,早有三四十人或坐或立于下洞,即宋朝浪子宰相李邦彦命名的“喷雷”。“喷雷”洞开阔高敞,可容纳两千多人,洞顶乳石千姿百态,整个洞口呈敞开状,上有如牙钟乳石,似一虎口舒开,又似龙嘴呈祥,记得上次,幼女在怀时,我指点给她看,并说那是开口的虎口,她哇哇大哭,惧怕不让进洞。如今,泉水甘冽,如珏如玉,应了玉溪的名。洞内有一大庭,设台摆宴,是商家妙想,如三五月夜,邀友凭月,听玉溪娇喘,不失一风雅之事。
由台直入,可看到由石乳凝成的层层“梯田”,阡陌纵横,田塍相连,维妙维肖。这就是有名的“龙田”。只见泉水漫“田”而下。团底乳珠累累,晶莹圆润,旭日映射,珠光水影,蔚为奇观。这就是乳洞第一景:“龙田吐珠”每到夏季,雨水充足,泉水破壁而出,喷落潭中,声振如雷,喷雷洞名就得名于洞西侧这一股泉水。现今是枯水期,不见得有如雷泉涌而出,我记得八年前带学生春游于此,绵绵雨季里也没有见得泉水雷鸣,浊水满玉溪倒染了玉的韵味,”我没有见得,就不一定就没有这好景致的,有人说:“每到夏季,雨水充足,泉水破壁而出,喷落潭中。还能钓到鲢鱼”“乳洞喷雷”,就成为乳洞第二景了。在这里站立十来分钟,哈气如雾,竟如冬天的早晨的呼吸。出洞口的左岩壁敦厚四字“上清三洞”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云笈七签》卷三:“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三个洞,上中下分属不同境界。我想到的可是中药上清丸: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在洞中真的如同服用上清丸一样,可以清热泻火呢。
出下洞沿山上行20米左右即到中洞。中洞洞门较小,但洞内也很宽广。洞内很干爽,山下湿气常凝聚洞口,似霏烟漂渺,游人幌如置身童话世界,因而此洞名为“驻云”洞。“乳洞驻云”,是为乳洞第三景。现在洞口封闭,不能入内,记得洞内有几十尊雕像,都是利用钟乳石人工雕成,只是都没有头,当年学生游玩回来这样描述:“那举着双手的无头雕像,仿佛是在向我们诉说它们痛苦的遭遇。”入洞右壁有张孝祥等人的题名,我清晰记得的。
由中洞再上行五六十米,即到上洞。由洞口用条石砌封,仅容一人出入,我跟妻子原本来抽签问禅的,没有准备进入上洞,在门口徘徊时,有陌生人五人拖儿带女进去,邀我们同进,并递给我一猫眼亮的小手电。我听他们说常进洞中,就也欣然前往。其实以前也进过,并无危险。
我们往下走20米左右即到洞底。进入前厅,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两口石乳凝成的大钟,直径约四米,高达五米,两钟大小相同,石色乳白,在我们强光灯照耀下,乳白中闪现晶光。很是迷离,我想这就是乳洞第四景:“景阳双钟”。
由前厅前行五百米左右,转过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风,即进入后厅。我是在以前来后查到的资料上看到的,至此,人们犹如进入一座辉煌壮丽的宫殿。这里钟乳奇秀,千奇百怪,闪闪发光,瑰丽多姿。每块乳石,均似披上了水晶色纱巾,因而此洞名为飞霞。“乳洞飞霞”,是为第五景。由于三洞景色奇绝,所以自古就有“胜绝南州”、“湘南第一洞”之称。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里的景象已经不同我先前看到的景象了,十几米高的岩顶的钟乳石已经被图谋财利的不法分子盗割许多,地上形似梯田的上丢满了游人的垃圾,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一些人却为一己私利而横加破坏,想想,千百年来都没有破坏掉,却毁在我们这辈人手中,不禁觉得洞里更为冷了。“湘南第一洞的美誉”我想就此香消玉陨了吗?前些年听说有有识之士要开发这里,这么多年没有动静,就如同这寂静的洞。但大部分风景仍然美不胜收。
在并不平畅的洞里走走停停,美景让忘记了不快。其中一人说:“此洞有一出口,以前他进过,那个出口仅容一人爬入,行几十米到开畅地方,后因惧怕而返回。”他又说:“只有两个人没有原路返回,走出了洞口,他们走了七天七夜,最后从相隔几十里的粉洞出来。我们要试吗?后一句显然是玩笑。”说谈中,我们走错好几次路,我说:“这会出不去了。”这时有小孩带哭腔说,“我要回家。”左拐右拐在昏暗中找到来路,这时摸摸自己的臂膀冰冷冰冷,很是舒服呀!踽踽返程中忽然见一缺月挂在黑天中,慢慢向上行进,月越来圆,是为洞口了,让人几分中内如经月之朔望。见到洞口的小孩才舒心一笑。
出得洞口,蝉声如雨,摇响了整座山,似带有音箱的共鸣韵味,连绵不绝,又似山下缭绕的香烟,飘渺轻逸。树阴如水,冲坡过坎,直达心尖。好个三清境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