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上面的标题,我们都不禁想到张若虚。他那首《春江花月夜》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说好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好,是绝顶的好。记不得从什么名字的书读过什么名字的作者对张若虚和他的诗的评价了,但文章对其人其诗的高度评价的文字还大概记住:梁陈隋唐四代百年间宫廷遗留下来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春江花月夜》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之后,和另一个顶峰人物陈子昂一起,为盛唐诗歌扫清道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量的------
说来奇怪,一看上面的标题,我在想到了张若虚之外,我还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因为我读过他的一首诗,诗名也是《春江花月夜》。我们不要以为一说到杨广就是坏,其实杨广也曾经有过他的好的地方,只因为在我们做学生的时候,我们能够读到的,我们能够听到的,几乎没有一本教科书不说这个隋炀帝是个最坏的皇帝,没有一本教科书会说隋炀帝半句好话,当然,也不会有一个老师说过杨广的好话。现在,我们不妨先读一读这首短诗。我觉得这是一首好诗,不但读不到什么宫廷罪孽,我甚至觉得有令人神往的美: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年青时的扬广酷爱诗文,身边养着不少文人骚客,也留下一些可读佳句。如上边,前十个字写静,后十个字写动,特别是后十个字,把春、江、花、月、夜、写活了。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为了个人享乐,为自己到江南游乐,开凿大运河,工程浩大,不顾民间疾苦,死人无数。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某种意义上看来,大运河未必是隋炀帝的罪,从大运河开凿之后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看来,我们说大运河是隋炀帝的功劳也未尝不可。大运河甚至直到今天仍然为华夏子孙做出贡献。大运河的伟大绝不比万里长城逊色,我认为。还有一点或者有人未加注意的,是杨广推行甚至是建立了科举取仕。有历史学家说科举从隋文帝就开始了的,不过,我觉得即便如是,扬广在这方面也一定功不可没,他至少要坚持这个创新,捍卫这个创新,还要完善这个创新。事实上是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科取仕,是隋炀帝新设考试文辞的“进士科”取仕,科举制度才正式诞生。自此,这一个相对进步的取仕制度沿用了一千余年,成了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皇朝选择干部队伍的最为有效方法。
其实,造成隋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隋炀帝乘龙船在大运河上淫乐无度,至少隋炀帝的淫乐不是隋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造成隋朝迅速覆灭的更加主要而且更加直接的原因是隋炀帝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我们也许都难于理解是如此文采斐然的想象中的儒雅王子,怎么会成为丧失理智的战争狂人?
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本来就是一位重文治轻武功的开国皇帝。他偃武修文。上面说过,他开科取仕。他要求武将的后代读书。他自己的诗文造诣也不错。他限制使用锐利的攻击武器,如长刀大矛只限于宫廷禁卫和边戍使用,一些戎族军器之类完全禁止。他下令私制兵器者斩首。这有些像我们今天禁止使用核武,防止核扩散一样。杨广早期获得如此的文化成就与他父亲笃行的作风应该不无关系。
杨广太想做皇帝了,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目的,他变得虚伪,他变得暴戾,他变成禽兽。他谋害他的当时身为太子的亲兄,最后把亲兄杀死。最不能原谅的是,他已经成了太子,他完全可以如愿以偿地成为皇帝了,病入膏肓的杨坚已经奄奄一息朝不保夕,然而杨广是如此的迫不及待,他不能等待,那怕是片刻的等待。他用刀来结束他老父的生命。仁寿四年(604年),六十四岁的杨坚病重不起,诏太子杨广到仁寿宫身边对话。杨广不能按捺心头的喜悦,他立即写信给他的心腹杨素询问文帝死后事宜。不料,杨素的回信却落到老皇帝手里。老皇帝的大怒自不必说了,还有一段看似艳红的又是凄冷的插曲: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聪明伶俐,正在仁寿宫与老皇帝不离左右朝夕待奉。宣华夫人晨早如厕,杨广来了------。慌慌张张的宣华夫人被老皇帝问出了原委,老皇帝又是大怒,可是,老皇帝到底是老了,再没有能力与儿子较量,何况儿子身边有一个机智的杨素!老皇帝的亲近全被支开,老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借得一个名叫张衡的武夫手上的刀,隋文帝的血染红了遮隔的屏风。而不管这边老皇帝的血迹未干,也不管那边的美人是如何的以泪洗脸,杨广又是迫不及待,当夜,就在这血淋淋的当夜,他占取了宣华夫人。杨广得到了一个属于他的夜,这就是一个只属于他的血色的春江花月夜!
长兄的血,老父的血,让杨广变得残暴,也让杨广变得加倍的骄奢淫逸。原来他酷爱诗文之外也酷爱武功,他早就有攻打高丽的打算。他在大业四年(608年)就下令制造兵器。他下令制造兵器不合格的死刑。他全国征兵,所征士兵过百万,集中涿郡,号称二百万。又下令备养战马,下令制造战船。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发动第一次远征高丽。隋炀帝踌躇志满,他在桑干水上祭社(主杀戮),在蓟城北祭马祖(天驷),在临朔宫南祭天宫。然而,远征从开始就意味着失败。主杀戮的社和天驷的马祖都不能够护佑他,能够代表天宫上帝的是广大的劳苦大众,他违背了劳苦大众的意愿。用不着去看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看一看广大的劳动人民的水深火热:为制造攻打高丽战船的民夫长时间的泡在水里,不得休息,腰下都生蛆了;为运送兵器、铠甲、攻城器具死人太多,死人被抛弃在大路旁,腐败的尸骸一路的臭,而运输逼迫,无人收拾。在进军高丽横渡鸭绿江之前,士兵人数为三十五万五千人,待战败归来回到辽东城下的,就仅余二千七百人了。然而杨广没有气馁,失败后的次年(613年),他便重整旗鼓,招募平民,建立新军。杨广不顾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他的全部心思都在设法集中军力攻打辽东。隋军使用了全部颇为先进的军备和技术,如云梯,飞楼,如开挖地道等,又用布袋装土垒叠坡道,坡道叠至与城墙同高。然而,方法用尽,精疲力竭,二十多天下来也未能把辽东城攻破。随军官兵都已经无心恋战了,军心惶惶,死的死,不死的逃,曾经的凌厉的进攻不知不觉的涣散。第二次东征就这样不了了之的结束了。隋杨帝这时候已经变成了疯子,又再是一个的第二年,是二次东征失败的第二年(大业十年即614年),他御驾亲征,他驻留怀远。这一次隋炀帝的运气来了,其实隋朝的大军远还未有到达战场,高丽国却因连年战祸困顿空乏,不战而降。不知道隋炀帝怎样的疯,也更不知道隋炀帝是怎样的狂,他不再进攻了,他放弃前进。他大喜,他下令班师回朝。东征前线的一个将军看到了胜利在望想继续进军:“看形势一定能胜利,我们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另一个将军却胆怯:“不听从诏命是死啊,班师回朝是诏命!”是不是疯狂的昏君也突然注意到国内已经大乱,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经危及朝廷了?杨广的三征高丽都是以失败告终,包括他大喜班师回朝的最后一次。杨广最后的失败不但是远征的失败,他最后的失败是整个杨家天下的毁灭。
我的梦魂来到了遥远的北国。我的夢魂来到了鸭绿江边。冰雪溶化了,而严寒不散。残春里春花开了,春花迎着寒风开得灿烂。残春的月色迷离,月影在江水中飘荡。我醒了,但似醒非醒,我的心还萦绕在美丽的梦境里。美丽的梦境为什么使我惆怅?是因为我想起了《春江花月夜》,是因为我想起了当年的帝皇,我想起了帝皇的诗。往事如烟。往事又不是如烟。我不是诗人,我何妨也写一首我的《春江》!敢步帝皇的韵,我写下了我梦里的《春江》:
月涌江流动,
春花血色开。
铁铠由此去,
裹革永远,永远也不会再归来!
这是千年的悲伤。这不应该是今日悲伤,这应该是忘却的悲伤。月已西沉,朝霞吐艳。或者,等到我真有幸来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在我眼前是一派阳光。
再说春江花月夜
在读杨广的《春江》的时候,我还会想到另一首《春江》。虽然这一首《春江》没有以“春江花月夜”作名,而它无字不表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这不是诗,这是词,这是一首动人的词。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定有人知道了,我要说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词的绝品,如泣如诉,凄宛哀美。它说春,说花,说月夜,说流水,这不就是“春江花月夜”!它用这些花呀月呀把断肠的苦衷表达得不尽的淋漓。春江花月夜有多种的意境,有祥和的意境,有幸福的意境,有喜悦的意境,而李煜的这一种意境应该是绝妙的其中之一,这是没完没了的思念,没完没了的悲伤。
李煜,南唐景帝第六子。少聪悟,喜读书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唐后主。在南唐亡国之前,无论在恐惧的心理指使抑或在有形无形的威逼之下,李煜都表现出对强大的宋主的极尽臣服,至使这个南唐小朝廷能够苟延残喘,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的最后铲除的一个地方政权。兵临城下,南唐的徐铉还要向赵匡胤
求饶:“李煜无罪呀,陛下出师无名。我们以小国事大国,就象儿
子对父亲一样,为何用兵讨伐?”赵匡胤答:“既然是父子,就不
必再分为两家!”还有一句无理却是如此有力量的话就是:“卧
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过,无论你是如何的屈服,作为一个
只要稍有头脑的皇帝,都一定要力求统一,都会为达到统一的中
央政权而不惜一切。小小的南唐拥有江淮三十多州,鱼盐之利非
常丰厚。不用说道理,摆在面前这江淮三十州就是道理,这鱼
盐之利就是道理。不管你把“唐”改号“江南”,不管你甘伏上表
请乞呼名,不管你每年钱贡又加特贡麦米贡,赵匡胤要的是江南
三十州,赵匡胤要的是全国的统一。赵匡胤的黄黑龙船数千自荆渚顺流而下,“钟山何处有龙盘?”李煜到底只是书生一介,大批宋军已经来到城下了,他犹梦中未醒。一日登城,见列删于外,旌旗遍野,始大惧。------
李煜虽然不幸成了亡国之君,却有幸依然能够苟存性命。而且,我们都知道,赵宋待这一位亡国奴实在不薄。赵匡胤本来就不滥杀无辜,对李煜更是特别的照顾。打从兴师讨伐南唐,他命令军队不得乱杀人,还专门下令要保住李煜的性命。南唐亡,赵匡胤封李煜违命侯,召升殿抚问,其妻周氏封郑国夫人,子仲寓为左千牛卫大将军,弟从镱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太宗(赵匡义)即位,去违命侯,加特进,封陇西郡公。一次,太宗听到李煜叫穷,李煜叫钱不够用,于是诏增给月奉,又赐钱三百万。李煜太平三年卒,年四十二,赠太师,追封吴王。废朝三日。一切一切都表明赵宋对李煜足够的礼遇。精通文史的李煜一定清楚,多少亡国之君都不免一死,不是死于自杀,就是死于他人的刀下。当然也有未死的,但更多的不死也许是囹圄的待毙,也许是难于接受的屈辱。或者李煜还未见到青衣奉酒,但是他肯定知道有被脱光衣服的亡国之君为胜利者扮演御前开路!当然,他也许会对乐不思蜀的阿斗不屑一顾。与他们相比较,李煜应该满足,起码应该感到幸运。一次,宋太宗与他在皇家图书馆偶然遇见,太宗问他:“此简策多卿之旧物,归朝以读书否?”如果,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书人,这不但是幸运,这简直是幸福。他不用再为国家的危亡而担惊受怕了,他有心爱的周氏在身边,他还有一群宫娥侍候,他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红袖添香夜读书!不知道李煜怎样回答皇帝的问话,更不知道李煜怎样的思前想后。他可以因得到更多的诗书阅读而高兴,当然,他也可以为诗书的易主而感叹兴亡。李煜总是哀愁,李煜总是不满,李煜的痛苦与生共存。
纵观李煜的词,几乎是无字不绝,确实是每句必美,而又是几乎字字都凄婉,句句的哀怨,特别是做了亡国奴之后。李煜不只是用上述的一首词写出了春江花月夜,李煜用了多首类似的词写成了同样的韵意。他实在是一个强烈悲观的诗(词)人,他哪里是一个国君!倘若皇帝也是一个职业的话,这样的职业太严酷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适合做皇帝的我觉得男有明成祖朱棣,女有武则天。他们的长处是既能够管治好天下,又做到六亲不认。李煜实在不适合做皇帝。类似李煜一样才艺超人又不适合做皇帝的还有:梁武帝更适宜去做教会领袖,或者当一名哲学家;宋徽宗最好做一个书画家,他本来就善于书画;明熹宗就不如做木工,他原来就是一位手巧的工匠;等等。李煜就做他的诗(词)人吧,他强烈的多愁善感,他太多的怨天尤人。他不只是用他的词来表达这个凄凉的夜晚,王国维说他的词是用血写出来的,应该说他是用他的生命来写成了同一个凄凉的夜晚。从“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开始,一直到他的“天上人间”为止,他都在写他的春江花月夜。他用他的眼泪,他用他的肝肠,他用他的文采,他还用他不可改变的偏执,他用他全部的不能解脱的生命的痛苦来写出同一个凄凉的夜晚,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不可忘记的动人之夜。到此,我们不妨来读一读李煜写到他生命最后的那首《春江》。细读这词,它也字字《春江》,它也句句《春江》,它的真实名字应该叫作《春江》: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落花流水春去也,
天上人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