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清明时,路上行人愁断魂。每年清明都是这样,早早地就计划着,邀兄唤弟地约好日子,准备东西去扫墓。虽说清明节很早就有了,据说二千五百年前周朝就开始了。《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可我真正过清明节却是结婚以后的事了。读小学时,每到清明节 ,学校就会组织去七星公园给陈光烈士扫墓。扫墓又不带扫帚却只带花圈,列队站在烈士墓前讲大话,心中疑惑却又很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可以问父母要钱,可以去七星公园的儿童乐园玩大风车,去动物园看猴子。上了初中,每到清明节就看见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坟前总有人烧香叩头燃放鞭炮,农人叩头时我们就在楼上的教室里学着《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领着众土匪给座山雕拜寿时的语调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然后哈哈大笑。我就读的是铁路学校,班里没有农村的孩子,对清明节没有概念,老师说那是迷信,是旧社会的东西。上高中时,就读的是县里的中学。班上的同学大都是乡村来的,每到清明节时他们就开始燥动起来了,虽说学校不放假,可那一段时间班里的同学总会今天少几个,明天少几个地请假去上坟。我吃惊地看着他们:这节日真的那么重要么?我不明白。上大学了,年年清明节必去郊外踏青,也明白,清明节是我国旧时最重要的节日,是二十四节气中又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唯一,是最重要的祭祀时候,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每到清明,学生回去扫墓归来,我总有许多的粽子吃,那时候我明白,是该组织学生出去春游踏青的时候了。
结婚以后,我自己开始去扫墓了,因为妻子是乡下人,他们兴这个节日,而我老家在外省,在桂林还没有故去的先人。每到清明节,跟着外家那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地去扫墓,爬山涉水,从东边走到西边,从北边走到南边,在蒿草丛中荆莽堆里寻觅祖宗的坟茔,经常要开山伐道,大有谢灵运伐山开道而游的感觉。我疑惑了,这东一座西一座坟的,干什么不都葬在一块呢,好管理也方便后人祭扫呀?有的坟葬在高山密林之中,怎么抬上来的呀那么重又那么陡?我空手都难攀爬上来呢!这清明节前三后四的,还真要那么多的时间才扫祭得完。一连几天地走啊,几十公里都走下来了,周围山头都爬了个遍,修坟割草压纸挂纸钱又烧香化纸钱,,摆上三牲,这三牲也就是全鸡,全鱼和一块猪肉,再筛上三轮酒,说些祝福祖宗保佑自己和家人的话,烧一柱香叩个头,然后再放上一大堆鞭炮。有一年把山都烧着了,救火救得把人都急死了,可年年还是那么去祭扫。我们自己本家的坟是这十几年来才去上的,以前都是在老家的大哥去扫祭的。因为比较远,隔三差五地去一次,坐上火车一大家子远征,到了老家真是一次大聚会,亲亲戚戚地走一圈,扫墓的时间很短,因为我们的祖坟都在一块。记得奶奶上山时那座祖山绿树丛生,山花锦簇,十几年过去了,那山给坟占完了,成了公共墓地了。才知道爷爷辈的人已经走完了,父辈也走了不少,我们已开始步入中年了。有天晚上听收音机,说八零后的人开始怀旧了,忙掰手指数数,连掰了几个手指,都不好意思用六零后来讲自己了,岁月不留情啊。
今年清明节又到了,去哪儿扫墓呢?哥哥义无反顾地回老家去扫墓,毅然决然的样子,为何?因为今年他的孩子要考大学了。得好好祭祀祖宗,保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我儿子也回来了,教练说回去好好给老祖宗烧烧香,保佑今年跑出个好成绩来。可老母亲八十岁了,她还能走那么远吗?她经得起长途跋涉吗?人山人海地拥挤,车都开不动怎么带她去?母亲说她那儿都不去,更不去上坟。母亲的脑子越来越糊涂了,眼睛越来越模糊,身体越来越差,她连药都记不得吃了,我能带着儿子去省外上坟而不管跟前的老母亲?不能,与其死后烧香叩头看风水花大钱地祭祀,不如活着时多陪陪,让老人高高兴兴地度过晚年。那就带儿子就近给他外婆祭扫一下,然后回家多陪陪老母亲吧。
老母亲说是不去上坟,可心中仍是挂念着故去的亲人。看人家备办上坟用品时,那双眼睛定定地望着。我做儿子的明白,于是带着母亲买鸡买肉买鱼和纸烛香炮。鸡不敢买肉鸡,买的是土鸡;鱼也不是鱼塘里养的鱼,而是漓江里的野生鱼;可土猪肉没地方买了,将就罢。母亲说不买那些百元万元的冥币,那是假钞,老祖宗不会收的,怪罪下来可不是玩。买纸钱,买最普通草纸钱,那是古时候铜板,货真价实。酒要自己喝的那种,炒菜的那种不能用:自己都不喝给祖宗喝,行吗?备好了东西,我们母子俩走到漓江边,在江边的地上划了一个大圈,母亲把一张纸交给我,我一看,上面是已故本家和外家先辈的地址姓名,于是我连忙摆上三牲,放好筷子酒杯,又筛好酒,插上烛台,烧上香,三鞠躬,然后焚烧那张地址再烧化纸钱,母亲口中念念有词:爸爸妈妈,给你们一点钱呀,你们拿去花,这里有酒有肉,你们慢慢用呀!然后话题一转,不外是保佑儿子孙子之类的话,我一听觉得有意思,怎么都还是这一个模式?才烧那么一点香纸就要求那么多,这老祖宗会答应吗?记得有那么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派使者拿几千两黄金去搬几万救兵,那使者就跟国王讲他在路上看见一个农人祭祖的事,也是摆上那么几样东西却要求很多很多的东西,国王明白了。他明白什么呢?唇亡齿寒,利益攸关才是根本。平时没有建立共同的利益关系,紧急时仅仅凭几千两黄金又有何作用?再加几千两又有什么作用?举国相赠别人都不敢要呀。我们祭祖扫墓又为的是什么呢?是表示不忘祖宗的恩德,明白自己的使命,清楚自己的位置,调适自己的心态吗?这清明应该就是我们中国的感恩节,西方人感的是上帝的恩,我们感的是祖宗的恩德。就象是上一堂历史课?应该有那么一点意思。现在怎么都变成了“索取节”了,因为需要祖宗庇佑所以才烧香,如果不需要又会怎样呢?正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种风气,所以现在的人们啃老才啃得那么理所当然,理直气壮。
可笑吗?现在可笑的人多呢!老人活着的时候看都不愿去看一眼,就别说奉养做孝子了,每个月别说给老人抚养费,从老人那儿得少了,还要有意见,兄弟之间还要闹别扭。可老人一死后,上坟时却那么积极,烧香磕头,喊爹叫娘叫得多好呀。再听他们在说什么?爹呀,保佑你的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呀,妈呀,保佑我发大财呀!哈哈,不一而足。明白了吧,老人活着的时候是个累赘,帮不了他什么了,死了可能变成了神,变成鬼也成,他们也就有了法力,有用了,怎么不去求呢?烧那一点的香纸可以求那么多的事,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事呀!我不禁想到《孟子正义》中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这“礼”又是什么呢?自从孙中山等人推翻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又从思想上打翻了传统道德伦理,民国时思想大解放引进了一大堆西方的思想,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道德伦理并没有建立起来。行为没有规范,也不知应该怎样做。只好各取所需地从古今中外的大衣柜中拿起祭祀礼服来就套上身用吧,结果是五彩缤纷,花枝招展莫衷一是,最后都是从功利角度出发,求鬼求神求祖宗保佑自己,于是群魔乱舞,乌烟瘴气。风水堪舆盛行,祖宗那把骨头都睡不安宁了,迁来葬去,何处是风水宝地?那把骨头也在为子孙尽最后的努力了。还是啃老,都啃到坟墓里来了,穷凶极恶呀。这清明不“清”也不“明”了。
烧完纸钱,放完鞭炮收拾好东西,把垃圾处理好,把鸡鱼肉放在篮子里时,我又不禁想起了孔子,这老先生因为鲁国国君祭祀后不分“祚肉”给大臣而急于看楚国送来的女乐,孔子气得只好离开鲁国。我篮子里拿的鸡鱼肉就是古时所谓的“祚肉”了,祖宗享受过了我们再享用,应该是符合“礼”的。孔子因为没“肉”吃而大发脾气,我可不敢扔掉它们。看着漓江边凤尾竹下母亲蹒跚的身影,我想:明年会怎样?真希望年年都能和母亲一块过清明节了,希望母亲健康长寿,清清明明。这个清明节我们母子俩就这样过了,也挺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