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是黄土高原上最常见的树。
当你在陕北的公路上驶过,当你漫步于塬头小沟,当你徜徉在榆林、延安的街头,你所见的树,就绝大部分是杨树。
没去过北方的人,很容易吧高原的杨树与南方的杨柳相混。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两种树。
南方的杨柳来得矮小,枝条多向下垂,呈一种柔情妩媚的美。而高原的杨树特别的高昂,枝杈向上生长,绝不向下弯曲,表现了高傲,伟岸的美。高原的杨树,甚至连叶子都几乎片片向上,这正像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所描述的。
高原的杨树,大体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秦杨,一种是白杨。这两种杨树很相近,只是白杨的肤色要白,要光滑一些,白杨的树枝叶不像秦杨那么多。
我之所以被高原的杨树所打动,是因为他们生长于贫瘠的黄土高原,是因为黄土高原上生长着倔强的陕北人民。
当我自成吉思汗陵乘车,途径毛乌素沙地,进入陕北地带,看到乘坐的车子像是在沟子里行进,旁边是平缓的馒头状的黄土高坡。由于长久的干旱,黄土高坡上植被稀少,更不用说树,只有坡与坡之间的低洼处,才长了些青草与庄家。
一小群灰色的羊群,在坡间的草地上寻觅青草,那一阵阵“咩—”“咩—”的叫声,像是婴儿的啼哭,我的眉不免一阵阵地抽紧。
除了公路边人工种植的杨树外,其两侧很少见到树,如果能见到几棵,就像沙漠上见到绿洲,久渴了找到了清泉一样,令人亢奋不已。
远远地,立在坡上的杨树,直刺天空,那闪耀的绿色,极像一面生命的旗帜。这是一种令人颤栗的意志,这是一种撼动人心的精神。
公路边,零星出现的湖泊也很小,像南方的小山塘,就那么一汪水,与其四周的黄土相比,犹如衣服上的补丁。那路边的小水沟,也是浅浅的。只见大片大片的黄土,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极其傲气地展示着黄土高原的本色。
而陕北人民正是生活在这样贫瘠而又干旱的黄土高原。
陕北的村落,大多散布在狭窄的塬间谷地两侧,大多朝南。他们就在坡脚,坡腰上挖几孔窑洞,算是住处。大多是土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陕北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稍好的陕北人住上了石窑,砖窑。
从远处看,他们的村庄像是在夹缝中。就在这带子状的沟沟里,生活着祖祖辈辈的陕北人民。这使我想起了自然,人和历史,使我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由于长期的干旱,他们少有耕地,也少有牧地,只能让大片大片的黄土荒着,光秃秃的。有时候,连他们的生活用水也得到几里外的地方去挑。
看过电影《老井》、《黄土地》吗?
听过陕北的民歌吗?
那或高或低,如泣如诉,凝重而又悲壮的旋律,都浸染了一种生活的倾诉,其中,更有一种与命运相抗争的精神。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倔强的陕北人民一辈又一辈地与艰苦的自然环境做着不懈的斗争,努力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
这种精神不就是杨树的风格?
那一棵棵高昂挺拔的杨树,不就是倔强而又勤劳的陕北人民?
哦,高原的杨树﹗
哦,陕北的人民﹗
(92年二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