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有关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以往读书和听民间传说,我知道不少,也有一种昭君情结,王昭君墓是什么样的?我的思绪随着飞转的车轮在翻腾。车行片刻,我们一行来到了昭君墓前,刚一下车,大门口《昭君博物院》的横排题刻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昭君墓就远远地在大门口的正前方。哦,这里就是我曾想象和向往中的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冲击平原上,是一座人工夯筑而成的大土丘,封土堆高达33米,占地1。3公顷。步入昭君墓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老先生咏王昭君诗作庄重的碑刻,“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昭君自愿出塞和亲,识见高,功绩千秋在,是历代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所不能抹杀的。董老先生给予了王昭君至高的评价和颂扬。接下来是排列在墓陵神道两旁的石雕群,除此以外,在景区内还有王昭君大理石雕像、由乌兰夫亲笔题写“青冢”二字的昭君牌坊、和亲铜像以及匈奴文化博物馆等众多景点,其中的王昭君雕像是王昭君故里管理委员会专门赠送给昭君墓景区的,与昭君故里的昭君雕像组成了姊妹石。伫立在昭君雕塑前,你会看到昭君手握诗书飘然而立,确实有一种飘逸的美艳,随行的导游解释说,王昭君以往的形象通常都是怀抱琵琶,这尊雕塑把王昭君刻画成手握诗书,是为了向人们说明,王昭君虽然是出身平凡的良家子,可她却是琴棋书画,样样皆精。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到底是如何艳惊四座,美到个什么样子,估计历史上也没有留下王昭君具体的形象史料,站在这尊雕塑前,你可以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各人勾勒各人心目中的王昭君形象。
呼和浩特昭君墓还叫“青冢”。据传,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昭君墓为“青冢”。在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来到了昭君墓前,仰望昭君墓,高大的封土堆耸立在眼前,有着类似两汉帝王墓陵的气势,墓前苍松翠绿,绿柳依依。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的思绪飞翔了,在这高大封土堆、翠柏和绿柳相拥之下的是一段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和一个香艳而不死的灵魂,尽管这里只是王昭君的一个衣冠冢(王昭君香逝以后,到底葬在了哪里,据说至今仍是一个谜),可是两千多年来,这一点也不妨碍人们络绎不绝的来到这里凭吊沉吟,并依据各人不同的人生际遇和理解,对昭君出塞生发各种不同的感慨,但是,古往今来,无论人们怎么说,王昭君和她的以这座墓葬为代表的众多塞外墓葬是永恒的,她留给世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财富,一种美的化身,从这些方面来说,王昭君及其她的墓葬从古至今而且到遥远的将来都将是永恒的。而那些帝王将相费尽心机,耗费了巨额民脂民膏而建立起来的寝陵墓葬,到如今还有几座没有被盗墓贼大不敬地光顾和翻腾过呢,而对于昭君王嫱之墓陵,就连那些盗墓贼也不忍心惊扰了昭君安睡的香魂,再换一个角度来说,王昭君墓陵里埋葬的都是那些无可估量精神财宝,这也是那些盗墓贼所不稀罕的,这一切都注定了王昭君和她的墓陵必将是永恒的。
永恒的王昭君!永恒的昭君墓!
我的思绪继续在时空隧道里飞翔。湖北秭归宝坪冲注定要成为世人所瞩目的地方,因为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出了一个惊世而非凡的美人王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赶去宝坪冲寻找香艳的芳踪,我说不清楚;现在又有多少休闲的游客蜂拥至宝坪冲,我也说不清楚,所有的外来客去宝坪冲,都是冲着一个人——王昭君!两千多年前,王昭君作为良家子被选入汉宫,惊艳的美人不肖画师毛延寿的骄横,春风玉面被省识,只落得个三年不得召见,郁郁不得志的境况。然而是金子总要发光,是明珠总不会被埋没,当王昭君站在汉庭之上时,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都惊呆了,汉元帝把悔恨和愤怒倾泻在毛延寿身上,毛延寿因此而一命呜呼,呼韩邪单于美滋滋地抱得美人归。王昭君在她人生转机的拐点和事关国家大义的关键时刻勇敢地站了出来,她的人生抉择和为民为国奉献的气魄是明智的,如果她一直呆在汉庭并最终被皇帝宠幸的话,即使有可能会荣华富贵,但她绝不会美名传千古,为世人所传送与敬仰,她选择了出塞远嫁呼韩邪单于,虽然有辞离故土亲人,历经北地寒风和毡帐之苦的之忧,可她在北地被封为宁胡阏氏,其家庭生活也是幸福的,她为塞外带去了中原大量的农业等先进技术,造福了当时的匈奴民族,更可贵的是,由于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来到塞外大漠,使当时的胡汉民族罢兵息争,出现了长达六十年的和睦相处的局面,众多生灵因此免遭涂炭,人民安居乐业,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胡汉民族的人民,都对她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在她香消玉损之后,漠北塞外大地上出现了她大大小小众多的衣冠墓冢,人们把她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用一种墓陵的形式作为膜拜,作为纪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她的这种膜拜和纪念愈来愈盛行,愈来愈引伸和光大。
永恒的王昭君!永恒的昭君墓!
农历九月中旬塞外突然而来的一股凉风拉回了我的思绪,我信步沿曲回盘旋的石阶往昭君墓顶走去,墓顶上有一凉亭,亭中立一石碑,石碑的一面是王昭君飘逸的肖像,另一面是醒目巨大的“大德”二字。站在昭君墓顶,我极目远眺,东西南三面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平原,北面是绵绵不断东西横亘的阴山,在阴山脚下,是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呼和浩特市,再一看,环绕着昭君墓周围四野的尽是密密麻麻而郁郁葱葱的树林,看来好像没有一点塞外荒凉的景象。哦,这里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长眠的地方,确切地讲,是王昭君精神长驻的地方,王昭君长眠在这里真好,这里塞外和中原相连接的要冲之地,在这里,王昭君可以南望她的故乡中原,北望她的塞外家园。王昭君就是这样,即使是在她去世以后,也还仍然一头牵挂着中原,一头心系着塞北,两头都是她的不舍和情怀,这耸立在呼和浩特市郊的昭君墓就是一个明证。
哦,昭君墓,一座被历代相传被称为“青冢”的大墓。
时间过得真快,导游挥舞着她的手,示意我这次昭君墓游览已经结束,见此情形,我赶忙快步沿绕墓的石径走下昭君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