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列表页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

美文

  • 培文书讯·看文学
    11-09

    《梦中的彩笔:中国现代文学漫读》吴晓东著2018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描繪文学地图,按图索骥体味经典精妙所在《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刘奎著2019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分析涉及郭沫若这一时期的…

  • 阅读是美的
    11-09

    谢冕是诗的包裹体被诗、被诗意、被北大的诗情,被每一天诗的日子所笼罩。我读谢冕,读《博雅文章采薇词》,感受到了这一切。2018年,是北大一百二十周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系列图书,谢冕的《博雅文章采薇词》是…

  • 《青鸟故事集》,元写作的尝试
    11-09

    李敬泽蒋蓝我不悔“少作”蒋蓝:你已经出版了几十部著作,为什么《青鸟故事集》显得特别重要?李敬泽:我算是鲁迅的信徒,从小读大先生的书长大,我发现他是特立独行的,连书名也是,一字不能易。即使不断再版,大先…

  • 带着你翻山越岭去了解《金瓶梅》
    11-09

    我是读过《金瓶梅》的,我主要说两个方面,一个是邱华栋老师的《金瓶梅版本图鉴》这本书,我很同意宁肯老师的说法,华栋老师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人,他总是有让人惊奇的地方。我们对华栋老师的认识每加深一层,对他的惊…

  • 探究《金瓶梅》版本的历史流变
    11-09

    说句实话,我没有看过《金瓶梅》。我会觉得读一本不全的节本有心理障碍,读不全就不想读,因此就没有特别主动找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又不是特别容易碰到。要是特别容易碰到,我也就买一本了。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讳莫如…

  • 想象的炮弹飞向何方?
    11-09

    借助于形的想象力非常高兴,又一次坐到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班的各位研究生面前跟大家一起交流。看到今天的题目——“想象的炮弹飞向何方?”我马上就想到了姜文拍的电影《让子弹飞》,还有我自己在2004年写的一部长…

  • 迷失
    11-09

    郝君左顾右盼地走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上,四處张望。他时而掏出手帕抹去额上豆大的汗滴,时而敲敲有些肿胀的脑袋,默默地叹了口气。眼睛都挤得变形,成了两道“一线天”,看不见了。他在异地荒无人烟的小道上迷了路…

  • 绿漆邮筒
    11-09

    葛许越年三十的夜晚,龙城大雪纷飞。街上人烟稀少,偶尔有那么一丝动静,也不过是几只三五成群的野猫搅动垃圾桶分享人们的残羹剩饭,随着一辆汽车贴着湿滑的路面缓缓经过,末了,便再也叫不到它们的踪影了。那栋破败…

  • 城市的味道
    11-09

    葛许越:第一批“培文之星”会员。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本科,英国利兹大学剧场与表演本科,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影视剧研究在读研究生。那天,朋友向我倾诉,说,自己高考完就要出国,对于那座陌生的…

  • 创作谈
    11-09

    潘淑娜我年幼时生活在山野之间,浪漫的风花雪月以及粗野的耕作与采摘都沉淀在我心下的土壤。在那个时候我接触了一些散文与诗歌,我心中的文学是对生活的描绘与歌颂,是单纯而浪漫的,但是年纪长了一些之后,我才了解…

  • 日全食万岁
    11-09

    潘淑娜“日全食!”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发现所有人都在单调地、不约而同地呼号:“日全食!”他听见人们在奔走相告的时候,奇怪地回忆起历史课本上描绘的那种隐秘而微妙的场景,革命的火焰燎尽华夏大地,人人神秘…

  • 春日不速之客
    11-09

    潘淑娜这一年春天,我掀开窗帘,看见外面忽然被一派庞大的清新甜柔的叠翠压枝景象霸占了,那个天地轮廓简洁干脆,空气厚重又沉寂的冬天骤然变化,就像忽然披上了一件锦绣的衣服,忽然温婉,忽然小家碧玉……这种忽然…

  • 扶桑花往事
    11-09

    潘淑娜:第一批“培文之星”会员,现就读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获第四届“北大培文杯”中文高中组二等奖,第五届“北大培文杯”英文高中组一等奖。文字风格清新灵动,满溢着自然青春的气息。因为中学时遇见过…

  • 从作品的细节看作家铁凝
    11-09

    铁凝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她是继茅盾、巴金之后,第三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作家,在去年的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上,她还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我曾写过铁凝的评传,对她本人以及她的作品还算比较熟悉,但我不想面面俱到…

  • 北京二中的两位文学家
    11-09

    大运河之子刘绍棠大运河之子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的中国当代文坛乡土文学大家刘绍棠辞世22年了。这些年来,读者与亲…

  • 重新构造“经典 ”
    11-09

    创造“样板”的实验对文学“经典”的大规模颠覆,导致在“文革”中,出现一个几乎是“无经典”的文学时期1。这种大规模颠覆、批判,是文化激进派的“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的行动的一部分。他…

  • 徐冰的符号
    11-09

    徐冰早年曾在北京观看一次朝鲜艺术展览时,猛然觉察到自己身处一个同样贫瘠保守的环境之中,从此开始了现代艺术的创作,这就有了之后的《鬼打墙》《天书》……当徐冰在美国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作为当代艺术家…

  • 关于毛焰的手记
    11-09

    对毛焰能说些什么又不能说些什么呢?毛焰那么早熟、讲究,自负又节制,也“雅好孤独”一类;沉郁又超然得让人难以排遣,而画布上的克制和克制里的危险、哀情、灵性,像是他最好的东西;充满了创作中最动人的精微和脆…

  • 用“散点透视法”写人物的复杂性
    11-09

    什么是散点透视法?这原本是美术学术语,写作学理论借用过来,是指小说写作过程中,作者通过不同的事件去揭示人物的复杂性的写作方法。比如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张天翼的《华威先生》、鲁迅的《孔乙己》,长篇小说除了…

  • 创意写作课堂教学模式新探索
    11-09

    王丽娟石耿立近十几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对文化创意与策划人才以及写作人才的需求在骤增。在新态势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重要环节的“创意写作”,在中国也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注目,“创意…

  • 上一页 448 449 450 451 45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