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 列表页

睹物思人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文化苦旅 海天散文 资源中心

文化苦旅

  • [荐]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获得快乐?
    06-13

    什么样的人才会容易获得快乐?亦或是哪样的人生活得更快乐?人是一个复杂的一种动物,因为人不像其他动物,尤其是许多食草动物那样,只要填饱了那肚子,就一饱百不思。人先是除了思考如何才能够填饱肚子,然后,在填…

  • 白饭之魅
    05-04

    一餐饭中,饭与菜,何为主,何为次?在宴席上,饭,一般被称为主食;然而,它总在宴席的尾声,才姗姗上来。那时,美酒肴馔已占据胃肠;饭,往往成了陪衬。大家,也总象征性地来几口,压个轴。饭,的确是最养人的东西…

  • [荐] 唐朝的春节
    04-25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这首《元日述怀》的作者是唐朝一位基层官吏卢照邻,虽“仕无中秩”,然而在新春时节回到家乡田园,看到人们欢歌…

  • 读懂了敦煌,就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半
    04-16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这个名字背后的意…

  • 没点小心机,唐诗真的传不下来
    04-15

    唐朝有个叫唐球的隐士很喜欢写诗,但诗写好了没人看。幸好他想了个办法,把诗作藏到葫芦里,让它顺着溪流而下,他几乎日夜祈祷:“斯文不沉没,方知吾苦心。”唐球为诗作找读者,其实是唐朝诗人遇到的普遍问题。诗写…

  • 鬼哭粟飞:一字一乾坤
    02-20

    我們都知道文明的载体是语言和文字。传说华夏文字诞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跟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就是“鬼哭粟飞”。乍一看,是不是有种恐怖片的感觉?其实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淮南子·本经训》:“昔…

  • 江南折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
    01-11

    中国人讲究的好生活从江南开始——从晚唐江南到宋代江南,再到明清江南。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更是一种观念,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第一层:才华江南江南学霸,于东晋时便开始崭露头角,至宋代不仅人数众多,还出了不…

  • 关于“半人”
    01-10

    第一次知道有“半人”这个概念,是在一个月前的事。据说“半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近代梁思成提出的这个词汇。梁思成先生的大致意思说:半个人,自然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与完人相对,大相径庭。人之称半,究竟是发…

  • 今天能读到唐诗,你知有多幸运吗
    01-10

    距今大约四百年前,大明朝天启年间,在浙江海盐县,有一位老人默默脱下官袍,整齐叠好,自言自语:“再见了,官场!我要回到家乡,去编一部最全的唐诗集!”让我们记住这位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現在人可能很难理…

  • 唐诗,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
    01-03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公元669年,深秋。唐诗的江湖版图上,在偏僻的巴蜀一角,忽然异常地亮了一下。在那里,19岁的诗人王勃,写出了一首超美的送别诗。这天夜晚,他和一位朋友道别。烟水迷蒙的江边,他望着友人的…

  • 古诗文里的犬
    12-28

    鸡鸣催寒去,犬吠报春来。2018年是狗年。狗作为中国老百姓最熟悉最喜爱的动物之一,曾被许多文人墨客写入诗词之中,留下了大量吟咏佳句,读之颇有意趣。狗又称犬,古人认为:“通而言之,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

  • [荐] 逃离乡村
    12-11

    我的故乡很不起眼,一直以来都窝在藕池河的东岸。许多年来,就是村前那条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防洪堤与外面的世界保持着艰难的联系。村民穿着臃肿、邋遢,孩子们的手上、衣服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渍迹。我不知道该用什…

  • [荐] 端午,迎接一场艾的盛事
    12-05

    端午,能让我刻骨铭心惦记着故乡的,应该就是故乡那漫野的艾了。说它野,是那种泼剌剌的生长姿态。在春雨的连绵中,蛰伏在房前、屋后、沟边,甚至田埂上的艾,铆足了劲地一株蹿得比一株强壮。三两个月的时间,原本单…

  • [荐] 年味
    12-05

    一提起“年”,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时的情景。那时候,一进入腊月,我就一天天地数着日子,盼着“年”快快到来。家里穷啊!平日里难得见到油腥,只有过年,鱼和肉才有机会随便吃。因此,“年”便成了…

  • [荐] 你不懂人间情事
    11-26

    虽然我是一个研究机器人的博士生,但我是不喜欢机器人作诗的。因为南辕北辙的平生所好与专业背景,每每出现在诗词节目中,我一定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哎,她可以研究一个机器人来写诗啊!”当时总是一笑而过,心想嘉…

  • [荐] 读点闲书,人生方有滋味
    11-25

    多年前,我参加了一个知识培训。讲课的老师,是作协的会员。他说:“虽然现在的人,很少完完整整读一本书,但写书的人,依旧很有成就感。拿着书的时候,他就是拿着一块‘敲门砖’。如果他的文字足够精彩,可以敲开很…

  • 寻子昂
    11-03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当兰花绽放它最美丽的年华,它的高洁,…

  • 门风
    10-30

    門风,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有些人好像没有这种意识,以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跟家里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别说一个大人了,就是一个孩子,您从他的一言一行,都能看出他的家…

  • [荐] 心安处是人生的不惧
    10-11

    苏轼诗词里有一句很代表人生知性的句子:“此心安处是吾乡”。乡是什么?他是我们一生的牵绊,他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记得有一句很优美的网络语:“故乡容不了肉体,他乡容不了灵魂”,留在故乡没有工作,奔走他乡,心…

  • 辩人花絮
    10-1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每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圆五角钱。每个月领了工资后交二十圆钱给母亲,除去生活费十来块钱后,拿着余下的钱就往区供销社的新华书店门市部跑。虽然身上只有五六块钱,但是还是希…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