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
主页
诗词歌赋
海天散文
文学小说
情感家园
校园文学
杂文评论
心灵鸡汤
百味人生
文学交流
涉世宝典
节日征文
网络文摘
文化娱乐
个人文集
心情日记
男生频道
女生频道
期刊杂志
最近更新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全部期数
(共0章)
作品分类:期刊杂志/文学小说/文艺理论研究
创建时间:2023/10/19 14:06:12
更新时间:2023/10/19 14:06:12
作品简介: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全部期数:《文艺理论研究》本刊为全国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研究、评论和编辑出版的同志提供学术园地。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6期、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5期、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4期、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3期、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2期、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1期。
章节标题
倒序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6期(第38卷: 总第216—221期)总目录
美学之政治伦理维度的跨学科探讨——与西蒙·克里奇利教授的访谈
“情动”理论的谱系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的审美体验及相关研究
表意学“意义三分”问题探讨
柏拉图反对艺术(Art)吗?——柏拉图的技艺(technē)思想和古希腊的自然(phusis)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情”“事”互济观念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
《文选颜鲍谢诗评》与方回的六朝诗学观
“美文”传统与明清传奇叙事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世界文学、距离阅读与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理论演进逻辑
莎士比亚的“世界历史”——赫尔德的“狂飙突进”剧论与激进启蒙
History in Round Numbers: Why One Hundred?
什么是叙事的“反模仿性”?——布莱恩·理查森的非自然叙事学论略
文学理论的国际政治学: 作为学说和作为学科的西方文论
歌谣的形式美学:生发于“歌谣运动”的文学语言观
音乐化: 徐志摩的诗歌美学
自我视域中的他者与他者镜像中的自我——美国《文心雕龙》翻译文本中的“经典重构”问题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杨万里诗学中的意、象、言关系
“立象尽意”与中华审美文化
言-象-意: 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独特话语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指南
视觉现代性与媒介考古学——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与中国
“地球村”的理论嬗变:从部落化现象到媒介生态
媒介性主体性——后人类主体话语反思及其新释
实用主义的审美形式论——杜威和爱默生的交集与分野
论理查德·罗蒂“想象力”概念
理查德·罗蒂与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的可能性
清代前中期近体诗律理论的三种倾向
“重光后身”说与清初词学演进
“拜月”插图之出相、评点与展演——以李评本《幽闺记》与凌刻本《拜月亭记》为考察中心
记录见闻:中国文言小说写作的原则与方法
昧式之“兴”:一种发生诗学理论
知识碎片和理论体系——论关键词作为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哲学基础
虚构历史的魅力——新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角度混淆
审美自由与伦理义务:重审利奥塔的崇高理论建构
论意图主义反私有语言谬误的阐释效力——以列文森、卡罗尔和戴维森三种进路为例
康德的“Interesse”概念新探:对审美判断力第一要素的重新阐释
现成品与真理的摆置——对杜尚《泉》的海德格尔式解读
物的引诱与替代因果:论哈曼的客体诗学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Federal Literatures:Toward a Theory of Literary Intranationality
价值分化与价值重构——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与
“审美无区分”思想批判——兼谈对前期伽达默尔美学的反思和超越问题
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探究
伽达默尔晚期思想中的精神能量与图像
“文字不如绘画”:直感经验与视觉成规——论《湘行书简》《湘行散记》中的语-图关系
身体现代性的生成及其话语向度——以晚近“身体遭逢”为对象
《诗大序》的“后结构主义”诗论——兼谈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化
释“兴味”
论明代万历时期“雅俗并陈”的传奇曲辞观
明代戏曲史上“临川派”相关问题新证——以汤显祖与同乡曲家交游的史实为基础
辞赋的贵族肖像:南朝兰陵萧氏赋学考论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时间与空间中的特殊性——论格林布拉特著作中的历史主义精神
论抒情诗的解读模式①
回到雅各布森:关于“文学性”范畴的语言学溯源
图像效果的发现与发明——论贡布里希的漫画研究
贺拉斯诗歌与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秩序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China
从反人文主义到一种狭义的后人类:跨越拟人辩证法
“后人类/人本”转向下的人类、动物与生命——从阿甘本到青年马克思
从二分心智人到自作主宰者——关于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内心声音
Writing//Posthuman:The Literary Text as Cognitive Assemblage①
Writing//Posthuman:The Literary Text as Cognitive Assemblage①
“后人类语境与文论研究的未来”专题编者按Editor’s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 in Focus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指南
对生命的否定:重估叔本华对早期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
表述的张力及其平衡之道
“种植我们自己的花园”:艺术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世界
介入与否:罗兰·巴尔特与萨特的理论分歧
Symmetries in the Sem iosphere:A Typology
从动物视角看“物化”中的道家情感论
符号延异与图像缺失: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
文学穿越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创造史观
文学场域变迁中的商务印书馆与近代小说——以十集系列“说部丛书”为研究视角
《红楼梦》百年跨文化阐释谫论
清遗民话语系统与清遗民现象——以“贞元朝士”为例
论南朝古意诗的题材类型及其诗史价值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命主题及其与诗学史的互释
论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理想与精神
阿甘本的艺术理念:创制、传递性与纯粹潜能的开启
姿态的诗学: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评
作为封印的词语——阿甘本与诗的终结
猿熟马驯为哪般——对《西游记》的拉康主义-阿甘本主义分析
审美即政治——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
论康德鉴赏判断的先验理据
作为共通感的美感——审美之中的共通感问题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投稿指南
更 正
心学、政治、文学的张力与融摄——李线文学观的维度建构
海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中西比较和思想建构
“反现代的现代性”之考辩——兼论理论在双向旅行中的结构变化
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
从艺术作品感性结构的“生发-显现”看海德格尔的“凡·高阐释”
艺术与物性——对一个海德格尔引发的争论的考察
时间意识的觉醒与现代艺术的开端——印象派绘画的现象学阐释
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中的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
“现代戏曲”辨正
“净化型戏剧”与“陶冶型戏剧”初探——兼析中西文化语境中的戏剧、话剧、戏曲等概念
试论方东树对江西诗学的评价
“理语”的重塑——船山“化理入情”诗理观的内生成语境及分类形迹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兵器喻笔现象——兼论文人制文对匠人制器的取喻系统
仪式向文本的过渡——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Ranges of Understanding:On the Vast Scope of Art Interpretation.A Wittgensteinian Perspective
克里斯蒂娃与后现代文论之发生
《施洗者约翰》:达·芬奇的反讽
笛卡尔的激情论与勒布伦的表现说——对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细部考察
“文学自主”与“文学本位”: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刍议
“缪斯”与“东朗”:文学后面的文学
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