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会龙山之舞

时间:2005/4/2 作者: 西门 热度: 94190

    这个城市位于湘西山地与湘北盆地的分界处,横跨资水两岸。江北的市区一片平坦,而江南的市区则丘陵起伏。我刚来这座城市时,市区内那众多的树木蓊郁、四季不衰的山岭,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古语说: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这儿虽然没有什么声威赫赫的名山大岳,但由于从秦朝起就置县,两千多年的人世沧桑、风云变幻也自然使这些山岭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会龙山。
    会龙山座落在市区西部,资水南岸。它蜿蜒临水,远望如龙骧首,因而得名。它离闹市区并不远,你从终日喧嚣的资江一桥南端广场往西走,翻过一条坡路,不用十分钟就能来到山前,而这短短的距离,却分开了两重天地。
    站在会龙山的山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一股绿意扑面而来,直透心底。繁茂的树叶遮蔽了山形,只见明暗不一、浓淡有致的绿色随山势层叠而上,真是此意只应天上有,丹青妙手实难为。
    穿过山脚那用麻石砌成的山门,踏上山石筑就的梯径,你就融入了绿色的海洋。头顶高处的树盖遮天蔽日,让你有穿行在绿色隧洞里的感觉。不远处的市嚣尘声都被这绿盖隔绝了,耳畔只闻虫声唧唧、鸟语啁啾。渐行渐高,景物山声也随之千变万化。梯径左边的坡谷里芳草萋萋,夹在草丛中的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远远送来幽幽的清香,谷底树木顶端的密叶在阳光照射下发着黄绿色的光。而梯径右边的山坡上则落叶和野草相杂,厚厚地铺地如毯,低矮的灌木丛就像一条暗绿色的长墙。再往上行,就能感觉到穿过山林枝叶吹来的清爽的山风。树木枝叶在风中摇摆作响,其声如诉如歌。这可是穿越时光而来、亘古不变不绝的山野之歌?
    到了山腰,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平地。这儿有亭台石凳,正好可让爬山爬得细汗略出、双腿微痠的你暂作小憩,平息一下过速的心跳。然后,你不妨踩着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而行,不久就会来到一处山隈。树木遮掩之处有一座草叶纷披的土墓,墓前的石碑上刻着大字:遇缘僧之墓。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道是:“生于江南省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原来,这位墓主乃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遗裔。陈玉成的遗裔哪年哪月哪日到的这里呢?史料无考。也许,只有这墓旁的参天古木才目睹了英雄之子披着战火硝烟,为躲避清兵的追杀逃到这里,落发为僧,最后终老于这会龙山上的情景吧?据本地县志记载,当年太平军从广西出发,由南向北纵贯湖南全境时,曾在这城区大战过一场。由此看来,英王之子避难于会龙山并不是偶然的,或许,早在那时他就注意到并喜欢上这幽僻之境了呢。
    继续上行,路两旁几人方能合抱的古木越来越多。远远的高处,透过树荫,隐隐传来厚重的钟声。再行不久,树木枝叶间就依稀可见黑色的屋瓦和翠绿色的飞檐,那就是栖霞寺和栖霞阁。那钟声,那屋瓦,那飞檐,吸引着你不顾气喘沉重,加快步履拾阶而上,登临会龙山巅。
    一到这山顶,你就会闻到若有若无的香火气息。眼前的栖霞寺,白墙,黑顶,略显陈旧的建筑更透出古朴的意味。寺旁古木环拥,柯叶蔽翳;寺内香烟氤氲,梵呗之声回荡不绝。好一处禅林幽境!
    这栖霞寺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年代,距今已然一千六百多年。它是由从印度远道而来的不如密多尊者所创,原名宝泉寺。那么为什么要改名呢?这可是与明朝初期在中国发生的一件政治大事有关。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朱氏皇朝不久,就立自己最喜欢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岂知朱标天不假年,还没等到即位就死了,让他的皇帝老父哀痛不已,并封了他个懿文太子的谥号。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遗诏传位于懿文太子的次子、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嫡孙朱允炆(谥号恭闵帝,庙号惠帝,后世一般以他在位时的年号称之为建文帝)。谁知朱允炆才当了四年皇帝,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他的四叔、雄才大略的燕王、后世称为明成祖的朱棣就举兵攻占了南京。朱允炆只得率几名心腹侍从在漫天的烟火中逃出京城。他们君臣几人削发为僧,往来于吴、楚、湘、粤、滇、黔等地,寄身僻山 幽寺,以躲避他四叔派来的追杀者。据说就在这期间,他曾路过会龙山,在宝泉寺住了一段时间,因此,后人在重修庙宇时更名为“栖霞寺”。这个名字倒很含蓄贴切,因为在古代,皇帝就像太阳一样威照大地,而下了台的皇帝自然就是落霞喽。
    穿过负载着历史风云的古寺,出得庙墙来,你眼前矗立着的就是栖霞阁。这阁红柱绿瓦,檐角飞翘,虽说是今人所建,不属古物,但它是会龙山的制高点,你到此不能不登高远望。
    踏着陡直的梯阶,来到阁的最高层,强烈的天风顿时呼呼而来,让你不由得要赶紧抓住栏杆。放眼望去,天地开阔,使你的心胸似乎也为之一畅。只见西、南两方山峦起伏,绿色葱笼,一些厂房屋舍掩映在树木之中;东边的城区,街道、楼厦和湖泊在坡岭间隐现;北边的资水如一幅宽宽的纱带,弯曲飘浮在大地上,江北的市区在淡淡的烟霭中显得轻灵,安静,绰约多姿;而在更远的地方,农舍田墟,河湖洲渚,星星点点,依稀可见。真是周览无遗,天地合一,蔚为人世大观啊。到此,你就会理解“心旷神怡”这个词的真正底蕴了。
    天下名山僧占多,而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也爱优游山林,那些落魄之人更是往往隐身山中。也许,他们就是想借山野之气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涤荡心底的烦忧,领悟人生的真谛吧。会龙山虽然称不上名山,但它的清秀,它的幽谧,它的葱郁的绿意,也足以让当今的人们那躁动的心灵获得些许安宁和平抚了。
    当你从这清幽的会龙山下来,回到繁杂喧嚣的闹市区时,你并不会有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觉,然而,你的内心深处,或许已有了不同于以往的人生感悟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