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她比烟花更寂寞---不爱张爱玲的理由

时间:2009/11/14 作者: 寒晓 热度: 100158
  一个还不太困的夜,一个女子堪比烟花寥落的女子,温软的被子,静静地,纸扉轻起,一本张爱玲文集看完了,是第一次那么细致地读张爱玲。
  
  李碧华说,文坛寂寞的恐怖,只有这样一位女子。“一位”,十分贴切地阐明了“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因为她的独一无二,因为那些弥漫着旧上海繁华气息的文字,因为一件件流光溢彩的华丽旗袍,人们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生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大上海的传奇女子。
  
  曾经,我那样深深地爱过她,也曾经幻想过在某一天能够有如她一般的细致和繁华,爱的深切,爱的诚挚,爱到不可自拔,不能自拔……细数她一本本流溢着光华的作品,就如同回忆童年那般轻切,那般信手可拈。可是,不爱,却又仿佛是突然间的事情,是的,我不爱了,再也不爱她了。爱,变成了喜欢,浅浅的,不着痕迹的喜欢,深,入骨髓。
  
  就像是此刻室外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的纯蓝天空,读张爱玲,一抹一抹,摄入眼底的都是蓝,深不可测和干净透明,一个叫人完全无法接受和抗拒的唯美画面,如清波柔水。蓝如水,水如蓝,如蓝的水一定是透明的,如蓝的水也一定是干净的。譬如绿水,或浓或淡,总叫人觉得不清透,似乎是掺杂了水草的颜色;而蓝,无云的天空的颜色明澈地映下来,从天到水,水天一色,如此的淡,却又是那么强烈地存在。
  
  张爱玲,一向清凄冷艳,一向才华横溢,而“她的血,她的骨髓都是冰水一样的冷,如冷色调的蓝,远看还无所谓,走近她,就能感觉到彻骨的寒冷”,有人如是说。蓝如水的她,笔触很累人,她沉溺在无穷无尽的细节和奥妙的心理中,勾画的太细致太繁复了。她的爱与恨都消剪在对悲喜人生最细微末节的感受中,如一方冷色的汪洋,无奈之情被颠陷在命运与际遇的涉不完的水程里,满眼绝望,看不到或红或黄或绿的的光阴,甚至没有挣扎的欲念,不可抗拒,无力抗拒;这种特点,在《半生缘》里发展到了极致,冷色的潮水浸透了所有的人,淹没了所有的人:曼桢、曼露,世均、预谨,甚至是祝鸿才……而流苏和柳原恰巧又是另一种极致---“倾城之恋”?是,一个人的沉浮,一座城的沦陷……这是一种优雅的恐怖,冷色的张爱玲,甚至,走不出自己营造的冷色水程,结果无可更改,没有什么救命的稻草可以把她从无穷无尽的凄清的绝望中救出来,一身的才华萎谢在脚边,她看都不看一眼;其实,她比谁都认命,她比谁都早一步料到了结局。
  
  胡兰成,一个走进了张爱玲世界的男子,成就了一世传奇,也叨扰了一世传奇。他需要的,不过是在拥有了范家女子,拥有了张家传奇后,抛弃农村女子的浅薄和热情,丢掉大家闺秀的深识和才华,选择了那个正值芳华的温软女子小周。究竟,他爱过谁呢?范,老母和兄长包办的婚姻;张,得意失意时永不缺失的安慰与相惜;小周,落魄时入眼的一点青春一点活力……只是,他到底爱着谁?爱过谁?一个妻丧不归、母丧不归,国难不顾的随风转舵的半真文人,一个屈于汪伪的“御用文人”,一个薄情寡义的从不专一的男子,到底,他爱谁?或许,他爱的就只有他自己吧。一个不知耻的人,如此,而已……
  
  令人绝望的颜色,如同淹没人的令人绝望的水,强烈的无法抵制,不能自拔。
  
  世上的事总是发生的让上帝的居心变的可疑的。终于,“人生最悲哀的句子是执子之手,因为牵手过后便是放手”,在世人面前,张爱玲如此描述爱情……也许是繁华的大上海过于华美了吧,因而处处隐匿着刀锋,就如同娇嫩的玫瑰,无端长着许多暗刺,刺的她渴望温情,渴望有呵护和温暖。于是,人海中的默默相逢,她,爱,爱上了一个爱不到的人……纵是高傲如她,纵是长于交际如他,到头来依然伤痕累累。于是,她在冰冷的风里站求无比苍凉的姿势,幽忧地抛出了这句。然后,远赴美国,头也不回。怕就是这句,消了我对张爱玲的爱吧。其实,小烘哪里有错?她本身是没有任何罪过的;相反,这样蕴涵深意的一句话,恰恰救赎了很多在感情旋涡里泥足深陷而无力自拔的人。只不过,就这样消极待世,也未免太可惜了……
  
  远走他乡的爱玲,因为怕失去爱而不敢再爱,因为怕痛苦便不敢再尝试幸福,这样,似乎是太不值得的。即使是温暖的春天,也偶有狂风肆虐,因为怕心爱的风筝随风走远,就得放弃让心翱翔苍宇的喜悦吗?不过,还好,在他乡,还有一个赖雅惜她怜她爱她……只是,不能为美利坚民族大众所接受的张爱玲,为了生活,为了那个躺在病床上的爱,不得已,重返大陆,所求只是生计……
  
  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想来爱玲也是没有怨言的吧!一个在他乡的中国老太,一张藤椅,一袭依旧华美的旗袍,就那样,带着一种绝望的凄凉,在赖雅离开后的某个早晨,带着只属于她的倔强与骄傲,与世诀别:
  
  从此,什么都溶了。开头也好,结局也好,别离也好,感伤也好,平静也好,一切无言无味,只有淡淡的情愫,留给后人静静地品味;从此,什么喧嚣,什么浮华悲喜聚散,都淡了,一丝一丝地融开,升腾,洗净铅华,从此,都与她无关了……
  
  还是那苍凉的句子:“执子之手”,如此单纯与美好的举动,即使最后无法实现“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望,也足以成为一个人眷念生命的充分理由。既然已经涉足红尘,就无畏的体验一次郑先生口中的“难得”,何妨?何苦,要如屈子那般“众人皆醉我独醒”,活的那样拘束?爱与被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力,如果,因为自己的几次受挫就放弃今生可能的一场莫大的幸福,顺带以自己的伤昭示爱与不爱的苦,劝戒后来者如何如何,我想,我做不到,无论怎样,都做不到……
  
  ---也许,我是没有资格在这个终属于文字的角落里窃窃私语的:没有张爱玲的那种切肤之痛,于是,也就体会不到她的话里沧桑,想象不出她说话时的偶偶柔情、深深绝望;于是,我只能用小女子的心情去擅自揣度那份骄傲与倔强,去写意那个比烟花还寂寞的女子……
  
  【后记】细细地品读张爱玲,看着有着无限乐趣的小烘在日月菁华中张大,成熟,美丽,然后悄然老去;看两个占据了她大部生命的两个男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进一个传奇,而后又是以怎样一种方式退出……我想说,这个女子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小团圆”,从来都是不团圆的,一如下弦的月,残缺、清冷、遗憾:童年,只有三姑在她狭小的世界里给她一点关怀;成年,润生给了她一点点浅薄她却永远都不曾忘记的爱;再后,与年迈的赖雅相濡以沫;迟暮,孤独的寓所里孤独的她独坐……这样,就是她穷尽一生的团圆吗?人生,各有各的悲哀……
  
  在这个年代,我们不会经历那么多的战乱和纷扰,更不会有梁京那样蹉跎的时光来打发,这样,“出名要乘早”的女子,我们仿不来。不可能,我们不可能拥有梁京式的天才梦,我们梦不到……就像是此刻,低沉的天幕下有风轻轻摇,窗帘将剪影摇曳成了花的轮廓,待这雪融了,待到来年春风到了,一吹,花便开了。
  
  生在上世纪末的我们,对于生活,对于亲情,对于友情,对于爱情,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明白,一路看时光朝着我们牵起的手叫嚣而来,肆虐又骄横,而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昆德拉说的那样,我们像群笨拙的孩子,“我们在雾中摸索前进”。青春,原本就无关乎对错。那些,不过是花开的时间罢了。常常,我们宁愿以凌驾一切的姿态面对现实,只想以残忍保护自己冰冷的内核,只是,我们护得住么?一旦冰火交融,哪里还会由的了我们自己做主?都说两情相聚,是前世今生来世的果。好漫长,好艰辛,要三世的磨难才换的今生的爱恋……
  
  所以,爱了就爱了吧,给爱的人以满心温柔和温暖,设若无果的结局,依旧坦然一笑:爱过,真心相拥过,彼此拥有过,有什么可遗憾?小团圆,张爱玲最后的纪念里,不是依然有闰生在么?
  
  “我爱过,爱时无悔;他不爱了,我沉默,爱在心里,再不言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3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