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桃与中国文化

时间:2009/11/7 作者: 苏苋 热度: 88309
  桃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桃常和繁荣灿烂的春天联系在一起,“桃李春风”,想到桃,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光明繁茂,生机盎然的春天,会萌动着一种清新爽朗的勃发之气。的确,当春日和煦的阳光轻抚原野,那一片片如云的桃花林,远远望去,层层叠叠,密密重重,如霞如雾,如女子浓密的鬟髻;漫步其中,粉红娇小的花瓣,星星点点,随风颤颤,如流风回雪,又如少女娇怯的微笑,再加上烂漫的春光催融着醉人的幽香,桃,简直成了艳丽春光的代言人。
  
  桃花开花较早,花期也长,人们把桃花视为“迎春之花”,且桃木被认为有驱鬼镇邪之效,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这就是“桃符”,宋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其中蕴含着人们对新春的美好希望和期盼。
  
  桃在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句子。桃花那种光艳四射、灿烂明丽的“灼灼”光华,就是新娘盛服明妆、艳丽动人的生动注解,且桃花最大的特点是花瓣多而密,花朵繁而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象征着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开枝散叶,子孙繁盛。自从《诗经》中第一次将桃花与美女联系在一起,与繁衍联系在一起,桃在中国文化中便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因为桃花的艳美,很多女性以“桃”为名,著名的如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两人爱情美满,王献之为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秦淮河畔其迎送桃叶的渡口也因此名为“桃叶渡”,桃花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和信物,发展到后来,爱情光临叫“走桃花运”,与艳遇风流有关的消息成了“桃色新闻”。女性青睐桃花,除了以桃为名,还有以桃花为食,以桃花养颜,打扮起来,也偏好白里透红的“桃花妆”。
  
  而陶渊明的“桃花源”,则寄予了人们对宁和安乐、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一片夹岸桃花,娴静幽淡又繁华茂盛,不正象征着桃花源里安居乐业、恬淡闲适、生生不息的生活吗?桃花,代表了古人朴素的生活理想,安宁美好,繁衍生息。
  
  “桃花夫人”的悲惨传奇,又赋予了桃以凄艳的成分。桃花夫人名息妫,是春秋时息君夫人(息,古国名,相当于今河南息县西南),据《左传》载,因蔡哀侯向楚王称赞了息夫人的美貌,导致楚灭息。息夫人被掳进楚宫,后来生二子,即堵敖与成王。但她始终不说话,楚王追问其故,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的不幸遭际及她无言的抗议,在旧时一向被传为美谈,唐时还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杜牧有《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是桃花夫人无声的痛苦的真实写照。这似乎又印证了美女与桃花命运的某种相似,纵然娇艳,也不免遭风雨摧残,零落飘泊,故叹女子命薄,常言“乱世桃花逐流水”。
  
  桃花最有名的文学典故大概是“人面桃花”。《唐诗纪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以花喻美人已成俗滥,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崔护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位女子的容貌上,而是相遇那一刻的美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寥寥数语,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想来那女子倚门而立,光彩照人,诗人目注神驰,彼此情意脉脉,真是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道出的,大概是我们所有人的遗憾,美好的人事总是消逝得那样迅速、彻底,留下往日的影子在记忆里徘徊。
  
  与此相似,张爱玲《爱》讲述了一个命运悲惨的女子,经历许多磨折,到老了,惟记得曾在一个春天的晚上立在后门,扶着一棵桃树,和住在对门的青年简短的对答:“噢,你也在这里吗?”在她那里,桃树显然是一个不平凡的意象,象征着光华灿烂的少女时代,象征着邂逅,象征着生命中艳丽繁盛的美好时刻,虽然短暂,毕竟有过,如张氏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在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桃花向来被人目为浮艳,与牡丹相比失之华贵,与梅花相较失之高洁,始终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那朵朵血溅的桃花,那儿女之情中浓重的家国之思风云之气,却向世人证明,桃花虽平凡卑微,但也有气血有傲骨。香君身为风尘女子,如桃花一样卑下娇弱,但正是那个却奁骂筵、血溅桃花的纤纤弱女子,却让我们感佩不已。国破家亡的动荡年代,要苟延残喘博取荣华岂不容易,只是她不愿不稀罕,好个“这些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你指望那些那些日日延宴夜夜笙歌的轻薄子峥嵘山河吗?他们要的不是一片报国丹心,只是香君作为一个女人最可怜的色相。“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唱一曲枉凝眉,滴几颗亡国泪。这扇底桃花依旧凄艳,可饱和着一腔热血和无尽悲愤,凝重悲壮。桃花虽弱,尚能与风刀霜剑抗争,女子命薄,犹可以血气捍卫尊严,这也是中国文化中讴歌的重要主题。
  
  总之,桃花在中国文化中既有象征祥和喜庆的一面,尤其是与爱情、婚姻、繁衍有关,同时又有象征凄艳伤感的一面,往往寄予着美好人事的短暂易逝,但无论如何,它的最终指向都是美好的,愿生命如桃花灿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