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崂山幽幽

时间:2023/10/24 作者: 青石板 热度: 11609
  1

  景交车沿海滨路行驶了一段路程,来到一处海湾,停了下来,崂山太清宫游览区便到了。

  站在一座临海的亭前,远远望去,海湾处,山插入海,海拥着山,山高水阔,水秀山青,风景奇丽,海风扑面,令人心怡而又神旷。

  不过,还看不见太清宫。

  人说,太清宫还藏在那山凹林木更幽处。

  2

  穿过一片树林,进入一座不算阔达却颇庄严肃穆的牌坊,太清宫才露了出来。

  好一座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宫内,古木参天,蓊郁森然,石径通幽,琳宫玉阙,深藏于茂林修竹。

  宫后,崂山巍巍,千峰万峦,重围环拱,乱石峭壁,横卧竖立,太阳照在上面,斑驳陆离,异彩纷呈。也许如此,惹得前有古人李白写诗向人夸耀:“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后有来者柳亚子也禁不住赞叹:“海上神仙事渺茫,劳山金碧尽辉煌。”

  宫前,大海浩渺,横无际涯,水天相连,海碧天青,山光海色,一望便令人悦目赏心。大海微澜漫漫,碧波涟涟,怕是被巍巍崂山无形的亲和力吸引,不远千里而来,缠绵徘徊,与崂山相依相拥,不离不弃。

  太清宫生于斯长于斯,山抱海偎,林润水养,宫依山而灵秀,山因宫而名显,令多少人,望之慕之,趋之赴之,脱俗忘尘,不羡鸳鸯只羡仙。

  3

  据《太清宫志》记载,早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曾入朝为官的张廉夫,因碍于权要,弃官入道,云游来崂山,择其靠山面海处,建茅庵供奉三官大帝,隐居修道,垦荒种田,自食其力,自称“乐山居士”,被奉为崂山道教的开山之主。年逾百岁,仍鹤发童颜,精神不衰。宫内尚有其手植的汉柏在,其树龄已高达2150余年。

  唐天佑元年,即公元904年。进士李哲玄厌世出俗,云游访道,入住太清宫,建殿宇“三皇庵”,一住不走。公元953年时,云游京师,时值大旱不雨,灾异横行,李哲玄悬壶济世,救人无数,被誉为神医。周太祖诏其祁雨应验,被敕封为“道化普济真人”。后在宫内拜斗台羽化升仙。宫内尚有其手植的龙头榆在,其树龄已近1120余年。

  后唐同光二年,即公元924年,四川道人刘若拙自蜀地来崂山访道人李哲玄,相谈十分契合,也一住就不走了。他还写诗“东来海上访道玄,幸遇一见有仙缘”,表述他当时的欣喜。刘若拙在太清宫南麓建一庵,供奉老子神像,因崂山多虎,名为“驱虎庵”。相传刘若拙,武艺高强,带领弟子勇驱虎狼,为民除害,深得百姓爱戴。公元967年,宋太祖诏其进京,敕封为“华盖真人”,出任主管道教的左街道录,命其肃清道流,功成名就后,辞归崂山,宋太祖敕建上苑宫,并太清宫、上清宫为其别苑 。这便是太清宫敕建称宫的开始。宫内尚有其手植的银杏在,其树龄已1050余年。

  金章宗明昌六年,即公元1195年,王重阳的弟子刘处玄、丘处机登临崂山,刘处玄也一来就不走,留住太清宫,讲经授典。丘处机因有事离去,但却去而不舍,后又再游、三游崂山,不尽兴,还题诗二十首,镌刻于崂山白云洞,又题诗二十首,镌刻于上清宫、太清宫。其有诗云: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元末明初,被电视剧传得家喻户晓的武林奇人张三丰,青年时便来崂山,一住就是十年,刻苦修行。后云游天下,遇火龙真人得传大道,但对崂山却依然情有独钟,元惠宗元统二年,即公元1334年,又再回崂山,明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三回崂山,并从海岛移来山茶花。最终羽化于崂山。宫内有山茶花一株,名为绛雪,清代文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香玉》以它为原型塑造了绛雪仙子而传名,大约便是张三丰移栽的一株吧。

  清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游崂山诸名胜,一游就留住太清宫,也不走了,在这里异思妙想勃发,写下了《白云洞诗》、《崂山观海市歌》、《崂山道士》、《香玉》、《成仙》等佳作。

  其《白云洞》诗如下,足见崂山对其精神的澡雪。

  古洞深藏碧山头,羽士一去白云留。
  愿叩柴扉访逸老,不登朱门拜公侯。
  砚水荡净海底垢,笔尖点消九天愁。
  不求人间争富贵,但做沧桑一嘹鸥。

  络绎不绝来游崂山的,还有康有为、柳亚子、邓小平……

  读罢相关资料,眼前的崂山,似乎更为钟灵毓秀,神秘深幽。

  4

  秋阳透过竹木,洒到路面,斑驳陆离。清风徐来,山静林深,正好闲庭信步。走在前人走过的石径上,一路观瞻,一路寻古探幽。

  看了三官殿,里面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

  看了三清殿,里面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看了三皇殿,里面供奉着天、地、人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

  来到一株古柏前,它便是汉柏,参天而立,躯干崚嶒挺拔,苍劲有力,枝叶繁茂苍翠,是张廉夫亲手栽种的那一棵吧?一望,便令人心生敬仰。

  细看,树干上端分枝处,有一片黑色、似被烧灼过的疤痕,相传是两次雷击造成,雷电没有撼动汉柏,反让它更显得苍劲。年年岁岁,雨打风吹,多少风流人物,已成了过眼烟云,唯有汉柏,至今犹自岿然屹立,淡然,寂然、泰然,在崂山脚下,太清宫内,犹自拈须微笑着。

  看见了,李哲玄手植的那棵龙头榆,老榆枝繁叶茂,躯干右扭左曲,虬屈苍劲,颇像龙头。当地俗语称:“摸摸老龙头,一世永无愁。”结果,龙头已被摸得光亮溜滑。

  看见了,刘若拙手植的银杏,参天而立,静默着,似乎在参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玄理。

  看见了,张三丰移植的山茶,那株“绛雪仙子”,一树葱郁,亭亭玉立。可憾的是,此时尚未到冬春之际,没看到她,满树绿叶流翠,红花芳艳,犹如落了一层绛雪的样子。

  一座亭子,从幽林中露了出来,有些雅致,有些孤独。它便是蒲松龄书亭。

  蒲松龄寓居太清宫时,大约时常在此独坐,沉思默想,构思那些狐仙、花神、鬼怪故事,那善解人意的花仙香玉、绛雪便是在这里奇思妙想出来的吧。

  不远处,蒲松龄就坐在那里,不过是雕塑。他手握书卷,双眼炯炯有神,凝视前方,怕是在构思香玉抑或是崂山道士的故事。

  忽然,前面有一个声音响起,一群人围在一堵有树穿过的墙前,听一个女子在如数家珍的讲解:“现在,我们来到了崂山道士穿墙有术的墙前。” 她一定是导游,一边讲解,一边指点:“你们看,这棵树,从墙那边穿了过来。它明白的告诉我们,穿墙有术,其实是穿墙有树。看仔细了,是先有墙,后有树哟!”

  哦,呃?是先有墙后有树,还是先有树后有墙?

  我宁肯相信前者,因为我相信自然的神力。

  是穿墙有树,还是穿墙有术?

  我又宁肯相信后者,因为我也相信人力的神奇。

  5

  不得不离开太清宫了。

  忍不住回望崂山,太清宫已掩映于山凹深林中,看不见了。

  眼前唯见,山幽幽,海茫茫。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