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方文其人

时间:2009/5/7 作者: 绿在深处 热度: 107261
  初识方文实在很偶然,那天先生正巧在车站同身边的人闲谈,他略低着头,声音很低沉,淹没于熙熙攘攘的旅客中,但我却于百年修得的缘分,在万千莫测之中有幸听到了,便忽觉有一冥冥中的力量在推着我,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先生的旁边,还怯怯的问了个问题,先生很随和,他用淡定的眼神仔细的观察我,然后用一种近乎于教科书般经典的语言回答了我的问题,用词之精准为我平生未见。那是个青春懵懂的年龄,正处于四面楚歌,上下求索的时代,先生的话如圆月弯刀,无疑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那耀眼的华光刹那间令我惶恐,从此,我义无反顾的拜倒在先生面前。
  
  先生平时的功课很忙,还要经常性的创作,但他总能在百忙之中,硬生生的挤出宝贵的时间来修正我那些不成为文字的东西,使我受益良多。湖边的小树叶子黄了又绿,池塘边的蛙鸣息了又鸣,在先生方圆十平米的小院内,我仿佛隆中对时的皇叔刘备,醍醐灌顶,许多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于潜移默化中被先生传授了。那个时期,先生的创作力非常旺盛,《茶》、《北国的冬天没有雨》、《火炕》、《居处曾有荷》等一篇篇佳作不断问世,我的一些小文字也在先生的修改和推荐下得以见诸报端。先生如此的高才,其生活却很清贫,为人好客,颇有古风,我每每被他留住对饮。一盘花生米,两碟煎鸡蛋,加上一小撮咸黄瓜,便足以让我们酣畅淋漓、高谈阔论到天明。一次,先生问我看过多少外国名著,我很汗颜,沉默不语,先生从案头随手递给我一本,“一周后还我。”,我低头一看,是一本十四行诗,更加的觉得先生于我真是期望太高了。
  
  名人雅士身边总有鸾凤为伴,先生的友人也都是本县的俊彦,他们见先生与我契厚,也纷纷的折节相交,使我受益良多。我知道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句千古佳话的由来,知晓了"孔雀东南飞,何不言西北。”的高妙,明晰了“离骚九歌与天问”的千秋高远,洞彻了“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万古风流。与先生交往的日日夜夜,都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休言书生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先生于三尺草庐中,胸怀天下,胸中的沟壑化作狼毫下奔涌的诗情,指点河山,激扬文字,却不容于宵小之辈。和平的年代没有英雄,先生也摆脱不了了世俗的罗网,方文终于倒在了庸庸之辈的口诛笔伐中,他孑接一身,南渡黄埔。临别那日,阳光和暖,无风无尘,千里之外,朔风雪染。雪拥蓝关,无片言相赠,只留有一方厚厚的诗稿和一本泛黄的书册。先生挥袖高歌而去,渐渐消失于天际。我轻轻的翻开书,一行清瘦有力的文字迎面而来:眼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
  
  先生和我深交五年,没收过我一份礼物,没吃过我一次大餐。一条泛黄的帆布卡扣军用腰带,一支秃了头的钢笔,这就是他的全部家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