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悲哉,我龙门石窟

时间:2009/3/25 作者: 岩竹寒梅 热度: 90261
  07年暑期考察的最后一站:洛阳龙门石窟。当真正走近这人类文化的艺术宝库,与此前脑海中意会的画面大相径庭。面对一座座目不忍睹的石窟,面对一处处惨遭洗劫的断壁残垣,面对一件件残缺不全的石窟珍品,我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唯有满腔的愤恨、不解、痛惜、无奈和耻辱。
  
  走进龙门西山,远观依山傍水而凿的龙门石窟,谁都会为它那恢弘的气势所惊叹,森罗万象的一个个石窟犹如蜂巢般密布,南北长达1公里,它与龙门山色相映成辉,成为古都洛阳佛教最为兴盛的风水宝地。从龙门峡第一声斧凿声到今天,龙门石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阳洞是龙门开造的第一个石窟,它几乎是与北魏洛阳建都同时进行,自此拉开了开凿营造的序幕。前后历经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以至元、明诸朝,断断续续开凿了700多年。经专家统计,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60多座,均为我国石窟之最。
  
  此前我对龙门石窟的了解很少,只知道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乃至世界佛教艺术最为壮阔、最为辉煌的珍品。多少次自豪的向学生介绍这艺术宝库,多少次向往去欣赏这恢弘沉淀千年史的文化遗产,多少次感慨古人这登峰造极的浩荡杰作,多少次震撼于这饱经风雨的不朽艺术。可当我真的跋山涉水、奔波数百公里来到龙门石窟,来到伊水河畔,当亲眼目睹那一件件残缺不全的艺术珍品和一个个空空的洞穴遗址,我震惊了!我被盗凿者的贪婪、无知和变态震惊了!大大小小上万件艺术珍品竟然无一件完好,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毁掉,这是何等的贪婪和无知;我更为我们的先人而心痛,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付之东流,多少帝王将相的美好愿望遭遇嘲弄,多少能工巧匠的辛勤劳动遭受亵渎。这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耻辱。
  
  古老的“禹王池”仿佛在向世人倾诉着龙门远古辉煌的历史,感念着大禹治水的不朽功绩;默默流淌的伊水仿佛一座座石窟佛像无奈、辛酸、凄楚的泪水;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那俯瞰芸芸众生的睿智微笑仿佛藐视着盗凿者的贪婪,彰显着“光明遍照”的信念;赤膊袒胸、足踏小鬼、威武雄壮的北壁力士,虽然惨遭断指厄运,仍须眉怒张,仿佛大声断喝入侵者的暴行;万佛洞外发髻高束、长颈细腰、含蓄端庄、姿态优美、但头部残缺的观音立像,仿佛在无声控诉着掠夺者的滔天罪行……
  
  参观的人群川流不息,参观者的神态感触各异。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面对盗凿者们留给龙门石窟的一处处创伤,我的心情异常沉重,这是继圆明园之后第二个如此令人揪心、如此令人心痛的去处。
  
  悲哉,我龙门石窟。
  
  落后就会挨打,软弱就会遭人欺辱。因为掠夺者永远也不会心慈手软,盗凿者的欲壑永远难以满足,贪婪的本性使他们利令智昏,不择手段。今天,面对这一切,人们在感慨、惋惜的同时是否心存些许的愤怒?是否联想到后人应如何肩负的责任?是否会因这些目不忍睹的残存艺术而感觉耻辱?
  
  所幸的是,今天人们为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已开始反省历史的遗憾。2001年3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发现,由收藏家赫尔曼。利维先生1978年所捐赠的一尊唐代人物造像摩诃迦叶后,于2001年4月19日回归祖国,使看经寺29尊罗汉造像得以齐全。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凿且现在能寻到踪迹的64件,至今仍流失海外的在美国26件、在日本20件,其它的散布在英国、法国、瑞士、加拿大及其它一些欧洲国家。这仅仅是寻到踪迹的,而不知所踪的又有多少呢?
  
  这些掠夺者的后人何时能良心发现?这些石窟造像何时能回归祖国?但愿我们的后人能知耻求奋进,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任,早日争得流落石窟造像珍品的回归。
  
  2008.3.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