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防 震 记

时间:2008/12/29 作者: 寒雪树 热度: 86922

 

1966年初春的一个深夜,正在熟睡的我被急切的喊声唤醒--原来地震了。全家人都醒了,但没有丝毫惊慌,更没有向屋外边跑,然后又静静地睡着了。第二天街谈巷议、沸沸扬扬:“鲤鱼翻身了,30年一回”;“上次地震一闹,日本人就进中国了”;“大地震不知会使多少村子绝无人烟”……那时年龄太小,不理解大人们对地震的议论纷纷,却在幼小的心灵上印下了一种对地震的恐惧感。

第二天,我和同学们照常坐在教室里读书,下午后半晌,突然感到地面抖动,桌子乱晃,老师大吼:“地震了,赶快往外跑!”教室里一片混乱,大家争先恐后涌向门口,挤压成一团。好在房屋没有损坏,也没有造成挤压伤亡。后来才知道原来是200多公里开外的邢台闹地震,家乡只是波及区。从此,“地震”这个可怕的词再也没有离开过脑海。

1974年底,我走进军营,就进入防震大战中。新兵集训的日子,一天午夜时分,一声警笛长鸣,划破寂静的夜空,排长高喊:“地震,快往外撤!”宿舍大门两米多宽,仍满足不了五六十名战士的人流需要,大家潮水般涌出门外,听到方圆几十里的城市一片混乱声。尽管这次地震只有四五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因为军营所在的省份是地震多发区,我所在的部队六七年前经历过一次大地震的灾难,家属死亡上百人,防震成了惊心动魄的大事。当天大家夜宿室外,当时正处在多雨的日子,每人睡觉时只好把一块塑料布盖在身上,任凭风吹雨打。后来,我们搭起了草棚,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当时最使人恐慌不安的当属经常不断的警笛试鸣。尽管试鸣前都要通知,但每每听到那震耳触魂的笛声,心脏似乎就提升了好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1976年,是人们从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年份,3颗巨星相继陨落,云南西部、四川西北部、河北唐山先后发生地震,尤其是唐山大地震似乎使中国塌下了半边天,人人谈震色变。我们部队虽驻山沟,但防震风波却不小,来自上级通知、兄弟部队透露、社会传闻的地震消息不断,营长又刚从地震的家乡探亲归队,白天黑夜大家好像都在屏住气等待地震的到来。一天24小时分秒不停地专人值班,以防不测。一日夜里,营长带班,他把自己的房门敞开着,坐在台灯下,一口接一口抽着“水烟”,午夜1至2点正值我值班,一直持枪站在营长办公室门外。1点多钟,营长突然冲出门外,握着手枪向空中连发数枪。营区像炸了锅似的,乱作一团,有跳窗户的,更多的不顾一切向门外奋力奔跑,好在没有一兵一卒的伤亡,营区马上恢复了平静。后来才知道,是营长打了一个盹,头碰了一下台灯,台灯的晃动使他误认为地震了。

以后,部队连续几次换防,但总摆脱不了地震的阴影笼罩,又遇到过几次周围地震引起的微震,都是几分紧张几分安。再后来,从部队所在的多震区回到家乡,开始几年松了一口气,没谁再议论地震的事。可没停多久,关于地震的话题又逐渐多了起来,时不时有“要地震了”的传说,还真震过一两次。热天,也在室外搭起帐蓬休息过几十个晚上。但不知从何时起,心情不再紧张,只是随大流而已。2003年夏末,闹非典的硝烟刚散,地震又被传得活灵活现,甚至一天竞有了“某时某分要大地震”的传闻。到时候,大街上真的是一片喧闹,不少人都躲出家门。我走出家门不是惊慌的举动,只是想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时间往往会改变人的心态,这几年我发现在心目中地震不地震不是问题了,而考虑更多的是万一发生地震如何应对的问题,比如如何增长防震的知识,怎样把房屋加固得更牢一些。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多钟,正在午休的我被一阵晃动惊醒,感觉是地震了,在赶往机关的路上与地震部门联系,马上得到答复:原来震中在四川汶川一带。庆幸的是,单位所管辖的数百所学校的师生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保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此之后,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加强对师生的防震教育,如何通过演练增长师生的实际防震能力,怎样排查和加固危险校舍。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我参军初期的所在地后来确实发生了一场地震,有不少人员伤亡;汶川就处在四川西北部,1976年我国三次地震中的一次就发生在离汶川不远的地方。接着,正好赶上县城要新建一所小学,我亳不犹豫地建议将教学楼原设计的预制板顶改为浇制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