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老司岩:沉寂在喧嚣之外的“小南京”

时间:2008/12/27 作者: 湘西网事 热度: 342401
  从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坐船经酉水河往西拢一个码头,然后沿着很徒很长的石板路直上,若看到如虬古树下泉水汩汩的大水井,一座千年古村落便到了你的跟前,这就是湖南省古丈县红石林镇的老司岩。
  
  老司岩因其东、北、西三面环绕酉水,自古以来便是西至巴蜀、北通湖湘的必经之地,且为八百年湘西土司王朝的军事前哨。明朝时期,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各方商贾云集此地,逐渐兴盛。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变更,如今的老司岩已繁华淡去,落寞冷清。然而,透过保留至今的古屋老巷、石板长街和深院高墙,仍能让人领略到老司岩当年的繁华景象。2002年,经专家鉴定,老司岩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土家民居,对研究湘西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及书画艺术等都有较高的价值,老司岩民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司岩背靠青山,坐南朝北,村边山脉呈左青龙右白虎之势护住寨子,使村子宛如一把古老的太师椅。立于村口环顾,对岸青山绵延如黛,门前酉水碧波万顷,村后公路蜿蜒,寨中古木参天。进得村内,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达官贵人走过、土匪商贩走过的石板街上,目光扫过那些随处可见的仍保留着鼎盛时期原貌的老铺台,用手轻轻抚摸一下那青、红条石垒砌的古围墙,如同回到老司岩曾经繁华喧嚣的时代。这些古围墙或高或矮,或长或短,或完整或破缺,往往一户一小围,数户一大围,最高处竟达6米,且无一丝后天机器时代的痕迹,可谓匠心独运、气势不凡。任意跨进路旁的一间老屋,典型的明清时期土家民居建筑风格便扑入眼帘。那高低错落的古民宅,看似无章,却有致而和谐,有穿斗式四合院的,也有三柱四、五柱六、五柱八的,皆为木质结构,散发着本地桐油刷过的味道。老屋无论大小,均有正堂、厢房、偏房、堂屋之分,堂屋中央贡奉祖宗神位,若为黄家老宅,则多写有“江夏堂”字样。老式牙床、铺台、铜绊碗柜、靠师椅子、棕饰木箱等屋内陈设的生活用具,古朴原始,沿用至今。尤其是花板牙床,有“一滴水”、“三滴水”等山水花鸟附琢其上,精致典雅,将原主人的品位与奢华彰显得淋漓尽致。
  
  听当地老人讲,以前老司岩自明清时期,渐显兴盛,鼎盛时村里人口达5千之众,因其繁华而得“小南京”之名。民谣有“张三千,米八百,黄家来了个斗蓬客”之说。清朝中期以降,老司岩俊彦辈出,尤以富甲酉水河的黄儒臣为代表,物业延伸到四川、贵州、湖北等省,被乾隆帝赐为“封君大人”,恩准不上皇粮不拉夫。因其家财巨殷且广施善举而深得乡邻敬重,人称“儒臣公公”。后因连遭三场“天火”,家道逐渐中落。关于他的传说,村里无论鹤颜老叟,还是乳臭稚童,皆能摆上半天的龙门阵。
  
  印证老司岩前人繁华与显赫的,还有村东的“马落”。老人说,以前达官贵人往这里过路,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落轿,不得骑马坐轿穿寨而过,须在此下马落轿后徒步,出村后方可上马起轿,故此地名唤为“马落”。
  
  2008年12月27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