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喊上一桌人说好晚六点在“扎根农村”,不见不散。下班接了放学的孩子三口直接去了饭店。进了门,好家伙,满满的桌子满满的人,个个大口地吃大口地喝着,有的还红光满面地划着拳,那场面就像到了共产主义,管饱吃,不要钱似的。四下环顾,无一张空桌,也无人招呼,哦,也许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就得自己招呼自己吧。
来到吧台,问有小厅吗?服务员说:“大厅都满了,更别说小厅了,等人家吃完掀台再坐吧。”等,咱们三口没一个同意站边上看人吃饭的。老板发话,那就加一桌吧。桌子还没加好,客人已经陆续来到,好在都是馋鬼,无所谓这加在离大门口仅两三步距离,一边边上还有一个乡下锅台的桌子。菜单拿来,第一个特色随即亮相,菜单的封面上是我小时候常见的宣传画,都是劳动人民精神气十足的样子,最佳的是封面上一句话:将无产阶级革命坚持到底。可我一眼扫过,这大厅小厅坐着的都像是有产阶级的。
等菜的功夫,赶紧四下望,见识这扎根农村究竟是怎回事。不看不知道,一看让人呵呵笑。大厅的周边都是四人小坐,装饰的像一个个草棚,草棚的墙上还贴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更绝的就是草棚的门上写着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依次类推开去,想想俺们吃饭的人等可不就是收了工的生产队社员。
大厅里除了饭桌和社员,还有笤帚、簸箕等农家生产工具,当然还有一个最具农村特色的木头独轮小推车。咱们桌的后面还有一个微型的有模有样的小鱼塘。去卫生间时看到了小厅的名字更让人开心不已,一小厅叫大队部,另一小厅叫艰苦奋斗。当时想真应该喊我姐来,这饭店纯粹就是让他们那一代人回忆当年插队的日子。
记得我姐插队时,我几岁吧,大姐当时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前杠上,车龙头上挂着油条,过了五岔河后去看在此劳动锻炼的二姐,其它的细节我都不记的,只记得晚上住在知青楼上,坐在凉床上看电影吃西瓜,当时心里就想长大了我也来插队。可惜第二天白天,看到满地的蛤蟆一跳一跳的,就吓得再也没去过第二次。而我姐也不肯扎根农村,三年后带着一麻袋的大山芋跑回来了。
多少年过去了,久呆城里的我也早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天天奔波上班不变的日子,于是跟老家在农村的老公说你把我的户口迁回去吧,分一块地给我种种,让我亲眼看看粮食和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老公对我的话根本就不予理会,不死心,于是迂回地说那我们经常回老家玩玩吧,满心以为这样总不该被拒绝吧,老公一句:“农村有什么好玩的!”彻底断了我的返乡梦。而这扎根农村的氛围也给了城里人和已经从农村进城的人一种温馨的梦。
而梦总是要醒的,在跨出饭店大门的刹那,脑袋经风一吹就是回到现实的时候。回到温暖的家时,扎根农村和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就已变成了一缕轻烟,渐次散去了。
2008.12.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