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烟雨漓江(二)

时间:2008/6/11 作者: 轻舞飞扬 热度: 90185
  虽然乘坐了半天的飞机,然而我们并不觉得累。也许是象山一下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看下一个景点。出了象山公园,沿街是一条南北方向的马路——滨江大道。路不宽,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树木,除了桂树,还是桂树。只有到了这儿,你才真正体会到,“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桂花,香飘万家”的含义。虽然这时已经错过桂花开放的季节,导游说你们可以喝桂花茶还有桂花蜜,也能体会到桂花的香味。
  
  天空中时断时续地下着小雨,是那种蒙蒙的有诗意的一点也不湿人的小雨。等雨稍微大一点时,还不等你撑起伞,雨就停了。导游说你们真幸运,就在你们来的那天早晨桂林这儿刚下过暴雨,你们一来雨也停了,一是你们有福气,二是你们是贵人,能给我们桂林带来好运。什么话一到了导游嘴里,就变得好听多了。

  导游把我们今天的行程按排的很轻松,象大宴之前的开胃酒一样。接下来的景点是“七星公园”,也许是看了象山的缘故,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细雨中的公园显得格外的翠绿,在一座状如骆驼的山面前,有一块巨大的椭圆形石头,导游说这是199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环保演讲的地方。那座山也很奇特,象骆驼象茶壶也象一个大公鸡一样,就那样傲然地立在那儿,傲立于苍苍翠绿中。
  
  桂林的山就是这么奇特,即使在这市区也随处可见,却又各不相连。一座座孤傲又清秀,各成风景。不象北方的山大都是群山绵延,几里甚至数十里也不见尽头。就象桂林的雨一样,下起来没有道理,停了也没道理。甚至你搞不清它什么时候下雨,更不晓得它什么时候停。不象北方的雨一样,下雨之前又刮风,又打雷,酝酿好一阵子才下一点雨,至于那种干打雷不雨的情形也很平常。导游说:“桂林吃的有三宝,桂花酒,豆腐乳,辣椒酱;来桂林玩也无非是三样,看山,看水,看岩洞。今天我们只是小看了一下山,明天才是我们这次旅游的一个高潮,也是一个重点,我们将坐船去阳朔,游览享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漓江。”
  
  晚上,我是在一片绿色和奇丽风光的梦厣中睡去的,我还分明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
  
  第二天天气依旧朦胧,九点钟我们准时从磨盘山码头出发。船不是很大,大约能容纳三四十人,共有两层,顶上并没有设置座位,四周都有栏杆围着,是供游客观光和拍照用的。舒导没有和我们一起上船,她和刘师傅在阳朔等我们。同行的有许多只船,每只船上都有专职的导游。导游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手里拿着话筒,操着并不标准地普通话给我们介绍:“欢迎大家乘坐阳航116号……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漓江绝对是桂林的灵魂。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一条蜿蜒的青罗带,缠绕在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构成一幅弥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我就坐在船边靠窗我位子上,下面就是漓江水,我伸手几乎就可以触摸到——水流得很急,并且颜色有些发浑。导游说这是前几日下了大雨的缘故。窗外也不时下着小雨,往远处看雾蒙蒙的也没有看见很特别的风景。西岸即见望夫山,山巅上有仙人石,好象一个穿古装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处一石如背着婴儿凝望远方的妇女。导游说游漓江晴天有晴天的好处,雨天也有雨天的韵味,我觉得这话有些鬼辩的嫌疑,便把桌上的“尼康”相机收起。临行前我特地买了张4G的SD卡,而且带上了一只“75-300的长焦镜头,准备大拍特拍。现在我多少有点失望。
  
  船行一段时间后就在我失望之余我的眼前豁然一亮,导游说此处景点叫“杨堤风光”。我没有再听导游的解说,而是三步两步跑到船顶上,这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在观景,在拍照。天空中依然飘着雨丝,我的眼前翅呈现出一片奇丽的风光来:只见两岸翠竹成林,连绵成不断的绿色翠屏,摇曳在青山、秀水、飞瀑、浅滩之间,给人以清幽、宁静之感。透过绿屏向远处眺望,洲上阡陌纵横,庄稼如茵;山村竹树葱茏,炊烟袅袅;水上渔筏摇曳,鸬鹚斗水;山涧牛羊欢叫,牧笛悠扬。这是在梦中才有的仙境。加上阴雨霏霏,霞雾迷离,此时的漓江婉如一巨幅的中国山水画。旁边有人说这就是漓江著名的景观——“杨堤烟雨”。我开始有点喜欢漓江了。
  
  在这之后我的相机就一直咔嚓个不停,我恨不得把整个漓江都装到我的相机里面去。船行不久就进入了一处叫“浪石风光”的景致,导游说岸边有个村子叫叫浪石村,船行这里才算渐近漓江景区的山水精华所在。我不禁是有些大大惊讶了,刚才的杨堤风光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认为那为那是天上才有的仙境。谁知那还不是漓江真正的精华所在,我真有点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漓江还会给我怎样的惊喜。只见林茵翠海中,有一青砖黛瓦村舍依江而立,想必这就是浪石村。两岸奇峰罗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黄山、文笔峰、笔架山、狮子山等,高低错落,栩栩如生;左岸有观音山、白兔山、金鸡岭等,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游览至此,只知船伴山行,不觉山回浪转,前望水穿江峡,旁视峡衬帆影;或则云遮雾绕,烟波渺渺,山川隐约,幻景天成。我不知道这是在天上的仙境,还是在世外的桃源。
  
  船行不远,在转弯处一坪陡然把漓江分为两条闪闪的玉带,也许是下过雨的缘故,江水看起来有些发白。前望眼,一座奇绮的山豁然傲立于眼前,山峰象被人用斧子劈过一样,面平如镜,石壁如削,五彩斑斓,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画屏中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班驳有致,象有什么东西在奔跑,在跳跃。
 
  船行的速度明显地慢了下来,导游说这就是著名的“九马画山”。没到桂林之前我对桂林的了解也仅仅限于所谓的桂林山水,比较抽象也比较模糊,漓江在我的脑子里也只是电影《刘三姐》的样子——已经快记不清了。关于九马画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这样描述:“其山横列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剖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远望如画屏,故名画山。”关于此山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说它们本是天宫神马,趁齐天大圣孙悟空任“弼马温”时看管不严,便偷下凡间,在漓江边饮水时,被一画工看见,画工想描绘下来,结果马群受惊,慌乱中误入石壁而永留人间,由于它们均为神所变,如奔、如卧,似嬉戏,若啸,因而神态各异,形态莫测,难以辨认,合称“九马画山”。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清代诗人徐弓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代两广总督阮元对画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六年间五次来游画山,他在《清漓石壁图歌》中写道:“六年久识奇峰面,五度来乘读画舟”。

  说实在的我当时只看出中间一匹高大的白马,不禁的点喜形如色。导游的一句话一下又把我打入了深渊。说是庸才也能看出一二匹来,我们这儿还有一首民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接头又说1960年周总理和陈毅将军游览漓江,到达九马画山,周总理只用三分钟就看出了九匹马,而陈毅将军看了半天也只看出七匹,所以周恩来当了总理,陈毅只能当将军,总理跟将军有两匹马的差距。看来我是当不了将军,更当不了总理了,因为我只能看出一匹马来。旁边有人笑着说:“是谁想出用这个方法考他们呢?”立刻有人接上说:“是导游!”我们一起都笑了起来,连导游也笑了。我想这应该是人们的杜撰和演绎了。陈毅的文学功底雄厚,才思敏捷,不会逊于周恩来,我想陈毅即使当初看出了九匹马也不能说出是九匹马,总不能超过总理吧。看九马画山应该学会中国传统的象形文化,九马画山属于象形文化的一种,会点象形文化看九马画山就容易多了。这其实也不尽然,附近的村民有的也没有多少文化,更不懂得什么是象形,却也能准确地说出七匹马九匹马来,难道都要当总理和将军吗?我想这应该没有太多的疑问,凡事还是要用心。究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娱乐活动,靠你的想象力的,你觉得它象它就象,你觉得它不象就不象,找多找少都没关系,三分形象,七份想象!难道说看出十匹马来的就应该当联合国的秘书长了吗?!凡事不可太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我现在多少有点明白导游说雨天游漓江的好处了,烟雨朦朦,如梦似幻,让人清醒又迷离。
  
  虽说由于下过大雨的缘故,江水不是那么清——但已比我以前见过的北方的水清多了。在黄布滩漓江两岸的山色在水中仍清晰可见。黄布滩因滩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酷似一匹“黄布”而得名。这里水平如镜,清澈澄碧,绿竹护堤,倩影婆娑,山峦、翠竹、蓝天、白云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体,水天一色。真是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清朝诗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最能概括此处的景致,写的最是恰当不过了。
  
  一山接一山,一水连一水,其实在这里山水是一体的。好景一处接一处,真上是令人目不瑕接。兴坪古镇,依山傍水,更是漓江风景荟萃的地方。沿江的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但却很少看到有两座形状相同的两座山。兴坪的山依旧山峦奇秀,景观丰富;东有僧尼相会、狮子望天、罗汉晒肚诸景;北有寿星骑驴、骆驼过江;西有笔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势开阔,螺蛳山、鲤鱼山和远出群峰相衬,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影影绰绰的群山象是一个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白雾稀薄的地方露出了些微的青黛,更显得婷婷玉立,婉娈作态。漓江在这里回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两岸的景色,皆泼墨于水面。绿林、竹筏、农舍则好像镶嵌在一幅大手笔的山水画中。景色之妙,难以彩绘笔录,我就不停地按着快门,想用相机把这人间美景一一复制下来。其实归来看后我拍的照片,才发觉相片上的东西跟我实际看到的东西相差太远,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兴坪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现在流通的1999年版人民币20元券背面的风光即取材于兴坪段漓江风光,可见兴坪风光在整个漓江上是浓抹重彩的一笔。
  
  船过兴坪,在一处名曰“渔村”的地方,沿江有不少竹筏,竹筏上大都有两只黑褐色的鸬鹚(又名鱼鹰)。对鸬鹚的认知也是得源于小学时学的那篇课文,只知道他们善于捕鱼,是渔民的好助手。而渔村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此外,用竹筏而不是用木船作为捕鱼的载浮工具,是渔村不同于中国其他地方的又一特色。只可惜我们没有登岸上渔村,如果能随渔民坐竹筏打鱼,过一回渔民生活,品尝一下肉质鲜嫩的漓江清水鱼,就更有意义了。因为过了渔村,不远处就是以“山水甲桂林”闻名的阳朔了,我们的漓江之行也就结束了。
  
  午饭是在一个不大的路边饭店吃的,虽说店面不大我们却都吃的特别高兴,大米饭也不觉得那么难吃了,好客的老板知道我们是北方人,特地给我们煮了两大碗面条,加上桂花鱼,小河虾,只吃点我肚圆体宽不想走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