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听雨,喜欢凭窗而立,看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看着雨水飞溅的晶莹,忆念着烟雨如丝的江南,忆念着华灯初上的润意。
也许正因如此,故常只需一曲委婉的音乐,一盏淡淡的香茗,一卷薄薄的唐诗,一份宁静的心情,便足以让我惬意良久,而细细的品读千年前盛唐的文明,慢慢的咀嚼令人满口生香的佳句。尤其是那密雨急促的节奏,暗暗的天空,隐隐的雷声,更使我神游物外之余,浮想联翩。想起高山流水的俞伯牙与钟子期,想起断桥相会的白蛇许仙,想起孤帆远行的李白苏轼,更想起,迎风挥剑,独钓江头的洒脱!而那微微的湿意,又每每将我唤醒,令我怅然,不知该如何解读这缕幽幽的神思。
听雨,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境界。顶好的是斜风伴着急雨、敲打着寂寞的屋顶,室内橘黄的灯光随意的洒遍每个角落。然后手捧一本周作人的《雨天的书》,并不一定刻意于哪一篇,因为这夜雨的余音就是书的余韵。徜徉于其中,渐渐的,远逝的时空与现实缓缓的交融。恍惚中,讲述着一个个诗意的、令人神往的故事,开启了我久违的心扉。
落雨的时节,我总想起江南的纸伞,总想撑着它漫步于雷锋塔下,漫步于西子湖畔。更想驻足于西陵之坞,为“……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西陵下,风吹雨。”的钱塘才女苏小小一暖千载的冷幽……纸伞的古韵还未散尽,我却已挟着如诗的烟雨只身北归,离开了承载了千年风雨的南国古城,回到了北方的故园,也不知何时才可撑着纸伞,走过十里湖堤,一圆飘洒的雨梦。
钟爱听雨缘于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听雨做到了,可雨后购花的心愿,却始终未能实现。我想北国的杏花大约已伴着飞扬的雨丝一起飘落了吧,要不然,何以雨后的街面会出现那么多美丽的颜色,雨后的天空会出现那道七彩的虹呢?
如今又到了落雨的季节,曾经一起听雨的朋友早已只身南飞,让我于怅然之余总不由的想起往昔的时光。也许,此时的他也正在静静的听雨吧。看,七月的雨已飘然而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