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对于北方,已是叶黄花谢草枯之季,出游,照理说不是好时节。我们之所以选择此季出游,一则趁了工作闲余之便,二则赶去开封菊花花会正盛之时。开封,从初中上历史课就知道,这里是六朝古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这里的市井百态文化繁荣景象;百姓心中清正廉洁的化身包拯包青天也曾在此留下了一曲曲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有记载史册的赵匡胤“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名人名事,名图名景,信手拈来,倍感亲切。然而。多少年来,虽与开封一山之隔,却只是耳闻,从未亲近。早有游开封之念想,今日终于成行。满怀兴奋和期待走进这座久慕的中原古都,不禁惊诧于它的美丽,惊诧于它凝重厚实的古代文明,惊诧于开封人富有创意的智慧大气的现代经营。真的想写点什么了!
少林·佛缘
我们出游的第一站,是位于登封市的少林寺。说起少林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少林寺》《少林小子》等影视作品伴随我们走过了童年少年甚至青年。特别是那曲优美的《牧羊曲》会在你不经意间回荡过来,带你走进嵩山坳,听林间小溪潺潺水声。那么的亲切,如同走进儿时的一个梦想,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深藏在梦中的那个既神秘又亲切的地方。然而,我们一进登封市,一种从未料想的陌生感就扑面而来。一座座武术馆,武术学校像一个个象征性的标志,提醒你走进了中国一个最具特色的武术之乡,武术学校走出来的一群群孩子们,他们健康的肤色,结实的肌体,让人生出一股带着寒意的畏惧。真的站在“天下第一古刹”的门牌下面,才知道我们想象力多么贫弱。我们远想不到它是这么的开阔,这么的古老,这么的厚重,这么的富有神韵。青铜雕铸的老龟卧迎游客。千年白果树与参天古松结集相连,构建出这里庄严肃穆的森严。穿行于陈朴古老的塔林,试图想解读这座古寺的历史。于是努力地听着导游并不地道的解说,是似而非地想象着民国的那场大火,还有沉积在记忆与想象中的那一场场武林争斗,滚滚浓烟夹杂着的一股血腥味从历史的深处蔓延而来,我们读不懂塔林,便读不懂少林。匆匆离开,希图寻找一条更为明快的小径。
随着导游的引领,我们来到五百罗汉堂,寻找自己生命中的佛缘。从我们站定的位置,按着年龄的数字一直数下去,我居然没有数清,站在那里呆了很久。看着一尊尊形态各异的罗汉佛,望着罗汉佛前一张张虔诚的脸,我突然想起在桂林听来的两句佛经:“人是在迷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人。”又或想起广胜寺的一幅对联:“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因有果,果有因,有因有果。”我顿然明白,其实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最纯净的地方,佛就在人们心里,在心里最纯净的那个地方,它给你心的力量,给你生存的坚强,给你永不停息的奋发的意志。这个佛就是你的信念,一个最善良,最美丽,最真纯,最坚定的信念。一阵无名的感动突然从心底涌起,泪从我的眼角流了下来。心缘,佛缘,我默念着,随虔诚的人们走出罗汉堂,外面的天空顿时辽远而清明,一如我澄明的心空。
离开少林寺前,看了堪称中国一绝的少林功夫表演。醉拳,醉剑,醉棍。醉了,醉了,在迷醉与癫狂中,舞动着酒神的悲沉与狂放,释放着来自生命底里的负重与压抑,迷醉之美,癫狂之美,悲沉之美,慷慨之美!醉了吧!醉了吧!
菊花花会
对菊花的感情,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心里沉积了。生长在农村的我,秋天,漫山遍野的菊花是我幼年快乐的花园。白色黄色的野菊花曾给了我多少绮丽的梦想。而今,想起来却是那么遥远。当我们走进龙亭公园,那一树树,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菊花世界,深藏在心里对菊花的感情顿时翻涌上来,似乎走进了故乡的山野,满山遍野的菊花迎着我。然而,这里远比故乡的菊花多得多,美的多。这是一个融合了开封人智慧和创意的花的王国。午门外,一盆盆金灿灿的小黄花缠挤在一棵人工设置的树桩上,让人觉得一团团的花是开在树上。进午门,过玉带桥,进超门,白菊如雪,黄菊似金,紫菊像霞。一眼望去,犹如一条菊花的河流,一片菊花的海洋。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菊花被设计成不同的造型,让人游览其中,陶醉其间。人被美覆盖了,心被花浸染成芳菲了。忘了官场的丑,忘了商场的奸,忘了情场的痛。美提升了生命的高度,美纯洁了心灵的嘈杂。
倏忽间,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来。他把菊花称为花中之隐逸者。隐者,远离尘俗,与世无争,默默地不与群芳争艳,以自己生命最独特的方式坚强地旁若无人地绽放着自己最美丽最灿烂的容颜,思绪再度回到儿时,在故乡的山坳里,大路旁,石缝间,在百花凋谢,落叶飘零,瑟瑟秋风中,她顽强地傲霜怒放,她的生命因顽强而美丽。她给了人生存的力量,也给了自己永不腿色的美丽。我想静静地坐下来,坐在这雪一样的花丛中,安静地体悟这顽强之美,咀嚼这美而不矫的隐逸之美,品味来自生命深处的感动。所有世俗的疲累都在刹那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而短暂的驻足,又被同游唤去,不情愿爬上七十二个台阶,来到金碧辉煌的龙亭大殿。站在大殿前,可以想象当初赵匡胤黄袍加身,龙颜大悦,端坐金殿,接受朝拜的景象,也可想象他忧心忡忡,惟恐手下的开国大将也像他一样来个“陈桥兵变”,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杯酒释兵权”之策,于是他使众多开国武将卸甲归隐,文官主政,于是国防力力量逐渐削弱,辽兵金兵屡屡进犯,直至南宋小朝庭仓皇南迁。触摸“软宋”的这段历史,不禁使人心怀悸痛。
站在龙亭大殿,凭栏远眺,开封古城尽收眼底。花如海,人如潮,在秋阳下,暖暖的,让人心怡,让人留恋,让人不舍离去。
清明上河园
像古代众多文人墨客的名言诗句,《清明上河图》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沉积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对过往历史探寻的精神向往,人们在心底渴望着呼唤着,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只是为了那种莫名其妙的向往,为了与画连接在一起的情愫,为了一个藏在画中的梦想。而今,真的倘洋在这画园中,我反倒糊涂了,画和园哪一个更真实,哪一个才是我要寻找的历史回影,哪一个才是沉积在心底的那副永不变色的图画。
占地600亩的清明上河园,把一千年前,北宋时期古都开封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都市格局,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搬进了当今的现实里,走在园中,就如同在细细品读那幅传世长卷,令人有“一朝步入画中,一日梦回千年”之感。
穿过皇城内廷的甬道、宫殿,信步皇家园林的亭台楼榭。我们可以想象北宋时期的繁荣和鼎盛,但又无法和“软宋”国破主亡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又该怨赵匡胤重文轻武了,怨又如何?国之兴衰,人之功过终究要被历史的烟尘淹没无踪,留下的只有时间的印痕。
从“软宋”的历史尘怨中走出来,冷不防就被开封人精心安排的大宋世俗民风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去。水上大战,杂技表演,马球表演。伴随着嘶哑的“买吹饼”的吆喝声,身着宋代民间服饰的武大郎慢悠悠地挑着吹饼担子走过来;一阵娶亲的锣鼓声刚过,“王小姐”绣球招亲不仅吸引了众多男游客,女游客也纷纷涌来,看一看那那大红的绣球要抛给哪一位幸运的男士。刚看完绣球招亲,又参加一场宋代科考,此时,你似乎已经不再是你了,你完全成了大宋的一个臣民。真感时光在倒流,历史在倒演,不绝古韵,精妙绝伦,尽在其中。
感叹之余,不禁为开封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叫绝。他们用现代化的理念打造出一座鲜活的历史博物馆,用大文化的开发思路,把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整合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辉映,不可分割的整体。
离开清明上河园,我们又去了大相国寺和天波杨府。一路走来,感叹破颇多,却已无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