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这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塞尼在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从内心迸发出的呐喊声。小说凄美的故事情节深深震撼了我,它是作者自己成长中的苦涩回忆。成年后移居美国的卡勒德·胡塞尼希望自己年幼时期的梦魇往事会永远埋葬,但是回首前尘的卡勒德·胡塞尼总是往事不能忘怀。少年成长的经历和民族文化已经让自己不可能改头换面,尤其是对人性与政治之间冲突的描写,让我们对伊斯兰世界中人与人、人与上帝甚至人与国家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也勾起了我记忆中伊斯兰的人和事。
西北高原的一个古城,由于风俗习惯的关系,在这个城市有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回回居民集聚地区-城东区,汉汉族居民就生活城西区。不同信仰和文化的人民在东西方向区域中平和地生活着,彼此之间的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往似乎不多(也许是我了解的不够),总感觉有一点距离似的。只有当地莫家街的酿皮和烤羊肉串以及清真小吃才驱使我和大学同伴徒步到城东区享受一次。记得第一次喝三炮台(当地叫刮碗子)时,我们俩女生把一壶开水喝光,还把碗里的桂圆吃掉并神气地走出了清真饭馆。我最喜爱的食品应该是具有特色撒拉族的炒尕面片了。然而清真饮食总不能让我破解神秘莫测的清真寺,它的威严,让我在寺门前徘徊许久,会产生很多奇妙的遐想。星期五清晨响彻半个古城礼拜钟声,激荡着人们的神经,人们那虔诚地朝拜也让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汉族人为此敬畏。
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这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思绪里。关于伊斯兰人有很多传闻。我曾想起在后子河的饭馆内看到老板炫耀他的三个妻子的神态,让人久久忘怀。我的一位同事嫁给了一位回民男子,据说我的同事还举行了加入伊斯兰教仪式,还要灌肠洗胃什么的,挺复杂的。我还听说当地的回民很有挣钱的本领,但从来不把钱存入银行。嫁给回民男子的同事几次答应我们去她的新婚的家里做客,但总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后来听说有一次都确定好了时间,由于雨季把她的婆家屋檐下用泥砌好坯土里的钱泡湿了,家里要晒钱,最后我们到她家里做客的事情成为了泡影,最终我也没有走进这个神秘漠测的伊斯兰世界之中。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心理上的隔阂,彼此间无形中就有了心理和文化上的冲突。
除了在高原古城的所见所闻(有些传闻不一定是真实的),我在大学的课堂上也学习了关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历史。阿里巴巴的乐观人生以及善恶除暴、拔刀相助的侠义风格让许多人喜欢,阿里巴巴在中国的新疆演绎的阿凡提的故事也受到我国儿童的喜爱,也给我孩童时代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在《穆斯林的葬礼》中,让我了解到了伊斯兰人那纯真的感情世界,在上帝与人性之间是那样的虔诚和果断。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伊朗电影《天国的孩子》,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那纯真感人的兄妹之情和顽强地奋斗精神,让我心灵跌宕起伏。故事将的是一个普通家庭,不是很富足,家里只有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兄妹俩上学只能轮换穿。学校是男生上午上课,女生下午上课。这样一双鞋子哥哥上午穿,妹妹下午穿。但一般是男生走出校门,女生就进学校了。可是一双鞋子怎么办呢,为了不让下午去上学的妹妹不迟到,放学后哥哥拼命往家跑,妹妹则在胡同里穿着一双大人的鞋子提前等候着。这样日子长了,尽管总是遇到麻烦,哥哥练就了长跑的本领。一次当地组织长跑比赛,当哥哥看到通知上写着第二名的奖品是一双鞋子时,内心那对鞋子的渴望,促使哥哥想尽办法报了名(好像不够条件,费了许多周折)。哥哥给妹妹许了诺,说他会给她挣一双鞋子。就这样妹妹天天企盼着,那真是最甜蜜的梦想了。为了能给妹妹挣得这双鞋子,哥哥天天还是拼命跑。到比赛的时候,哥哥怀着梦想,怀着对妹妹的承诺,自然还是拼命跑。整个赛程他一直都掌握在第二名上,尽管学校师生和观众拼命给他加油,但他始终掌握在第二名上,就是为了那双鞋子。由于名次的多次变化,自己逐渐疲劳,快到终点时,他自己已经分不清是否是第二名了,就只能拼命向前跑。到终点时他自己不知道他得了第一名,他反复问“我是第二名吗?”,“我是第二名吗?”,当大家为他欢呼、为他祝贺时,看到疲劳的他内心的那种伤心,让你不由的跟着流泪。感叹这种纯真、纯朴的感情。当他回到家,期待已久的妹妹欢欣的迎接着哥哥,急促地问鞋子呢?哥哥伤心得一句话也没有说,疲劳的坐下来,脱下自己的袜子,镜头上出现了少年的脚上那大大的水泡和渗出的鲜血,惭愧的面对妹妹……。多么感人,这个时候,你怎么会止得住你的眼泪呢。课本里那抽象、教条的《古兰经》中的信条,在电影的画面前生动演绎着。都说少年不经事,但是他们真诚地告诉了我,人性就是这样的善良,没有瑕疵的。就看你的眼睛里是否有沙子,你看事情时是否戴着有色眼镜了。世界本来是纯洁的,万物都是美丽的。
可是,阿富汗的塔里班组织在威胁到美国这个不可侵犯的国家的安全时,我困惑了。他们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炸毁了,我更不理解,这是人类的遗产,从此就没了。随后的“911”事件又让我无比震撼。美国在世界上是有些霸道,有时候霸道的让人看不下去。他可以绕过联合国发动战争。但当看到那么多死伤的无辜的平民时,我义无反顾反对恐怖主义。当许多新闻报道有些伊斯兰的青年和妇女为了他们的所谓的神圣事业去当人体炸弹,让全世界都处在了恐怖之中,我不理解这是一种什么信仰。“恐怖”这个字眼已经在全世界响彻云霄。当然,我知道这不是伊斯兰的错,也不是伊斯兰所宣扬和信仰的。问题在哪里呢?我困惑,我不懂。
伊斯兰这个古老的民族,先知的使者们——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行善、坚忍、施舍、宽容是你们的子民们的本性;饮酒、赌博、淫乱、谎言和伪证是你们的子民唾弃的东西”。但是我却从《追风筝的人》中看到了宗族间的仇杀,那个兔唇的哈桑就惨死在自己人的手下。“你当奉你的能创造的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以人所未知(《古兰经》)”。哈桑在天天颂读这段话语时,也会期待着会与阿米尔少爷一样,走进新的生活。但是,最后呢,这个追风筝的人——哈桑,聪明、身怀绝技、又无限忠诚于主人,就这样在绝望中走进了天堂。天堂的风筝让哈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也许只能读懂天堂里的伊斯兰,对现实的伊斯兰还是困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