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横塘——藏在宋词里的小镇

时间:2023/6/15 作者: 猪羊 热度: 63131
  横塘,藏在诗词里的小镇,乐府歌谣里窈窕淑女的家乡。好像有点缥缈,现实中并不存在,仅仅是一个意象,又好像触手可及,就在城外的水边。其实,横塘就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各种美好故事开始的地方。

  01.扼守古渡要津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繁忙水道上,木船熙来攘往,经常会有天真无邪的女孩子向对面船上的小伙子发问。

  横塘,在江南是个普通的地名,意思就是水边的一道大堤。在姑苏城外,还真有个地方在宋朝时就叫横塘,至今名称未改,贺铸、范成大笔下“凌波不过横塘路”“年年送客横塘路”,说的都是这个横塘。横塘在苏州胥门外9里处。当年伍子胥建造苏州城的同时,开挖了一条人工运河,取名胥江,胥江沿着胥门、横塘、木渎,绵延28里,一直通到太湖。横塘,就是自胥江出姑苏城后的第一个集镇。

  横塘这个地方,扼守水路要津,很早就建有水陆驿站,驿站配有驿亭、饭馆、茶室、客栈、马厩等,如今,那些堂馆楼台都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只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驿亭还在,歇山卷棚顶的建筑式样,使得这座亭子看上去飘逸轻盈,如春燕展翅。亭前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客到烹茶旅舍权作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南来北往的船客在横塘停留,给小镇带来了很多商机,横塘这个水上交通枢纽渐渐走向繁华,元朝末年,横塘人口已经过万。到了明末清初,横塘又获得一次大发展的机遇。那时候,京杭大运河漕运繁忙,苏州这一段,运河与护城河重合,加上阊门至枫桥段水面窄,河又浅,因此经常出现“堵船”现象。人们就在东西向的胥江和南北向的枫江上另外开辟了一条航线,相当于在苏州城西建了一条“水上中环线”,而横塘就位于新开辟的水上通道的十字线中心点上。

  02.景致如花似锦

  横塘这地方,地理位置好,而且景色旖旎,溪桥映带,渔村炊烟,既有市声喧闹,又有郊野风光。从地理位置来说,横塘的坐落可谓恰到好处。往东看去,可以看到苏州城墙和盘门、胥门、阊门三座高大巍峨的城楼;往南看去,烟波浩渺的石湖上,18孔的行春桥好似长虹卧波,春天的石湖,杨柳依依,满山满坡的杏花,好似千堆万堆雪;西边绵亘着一些山脉,横山、上方山、茶磨山等,峭拔挺秀,溪水潺潺,一年四季绿意葱茏;往北看是寒山寺,暮色四合之际,钟鼓声好像贴着水面传来,深沉又悠长,隐约回荡着一种羁旅之思。

  横塘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离烟火人间不近也不远,说世外桃源也算不上,繁华也不惊喜,寂静也不慌张。小镇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着,别有一番淡定自若、清新脱俗。

  一座高大的石桥横跨河上,连接东西街,桥上建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亭子四角挂着铜钟。这是横塘镇的地标建筑,老百姓称之为“亭子桥”。亭子桥洋溢着古道热肠般的温情,远道而来的旅客,不仅能躲避风雨,还可以在亭子里乘凉歇脚,也可以在桥下井台打水解渴。

  亭子桥是一个送别客人的地方。走旱路的,就在桥上的亭子里话别,走水路的,就在桥下码头留步。起风时,铜钟激越之声,更令人心碎。有时候也有惊喜。那一年秋天,范成大陪客人乘船游览苏州,从阊门回石湖,一路上都是雾蒙蒙的,到了亭子桥这里,天气陡然放晴,眼前豁然开朗,天上白云朵朵,水上白帆片片,岸上稻浪翻滚,远处山色青黛。船行水面,就好像在镜子上滑行。这场面,让老苏州范成大都觉得震撼。

  03.桥上风景故事

  到了宋朝,横塘的街市已经相当繁华。有十几条巷子,有数千粉墙黛瓦的普通人家,也有七八户筑有私家园林的大户人家。最闪亮的则是跨越大运河的亭子桥。亭子桥也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因为这里地势高、视野好,可以饱览桥下漕船画舫里的景色。只是她们不知道,在她们看风景的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了风景。

  来自中原的汉子贺铸,还在做官的时候就看上苏州,这里既繁华,又闲适,既喧闹,又幽静。退休后,他下决心定居横塘。有一天,在亭子桥那里无意中与一位姑娘擦肩而过,电光石火间,一首传唱后世的《青玉案》诞生了,其中“試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串的意象扑面而来,立刻惊艳了词坛。文坛大家黄庭坚看到这几句,感叹道:能写出江南断肠的好词,也只有贺铸了。

  如花美眷的横塘,似水流年的横塘,就这样美好无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