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间有味是清欢

时间:2022/10/4 作者: 竹林竹翁 热度: 66590
  读林清玄的散文《清欢》,真的感触颇多。林清玄写散文总提到苏轼的诗词,其实我也是很喜欢苏轼诗词的,喜欢苏轼那种不强求、不执着,不过分基于伤感,似随性又不散漫的人生态度,这是我对“清欢”这个词的自认为,不管你赞不赞成。

  比如苏轼那首《西江月.平山堂》:

  “占位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占位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就是苏轼,他的缅怀诗词也没有绝对的哀伤。当苏轼在扬州大明寺侧平山堂,看到恩师欧阳修的题词,怀念恩师写下了这首缅怀诗词。

  我最喜欢最后一句:“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这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你再感叹它也是空的。

  就像林清玄在《最苦的最美》中写苦瓜那一段:

  “有一群要出发朝圣的弟子,去向师父拜别。

  师父送给弟子们一个苦瓜,对他们说:“你们带着这个苦瓜去朝圣,进了大殿,把苦瓜供在案上,接受礼拜,沐浴圣水,并用圣水为苦瓜清洗。朝圣结束后,把苦瓜带回来!”

  弟子们经过很长的朝圣之旅,一路抱着那个苦瓜,觉得苦瓜也神圣起来了。

  终于回到寺庙,大徒弟双手捧着苦瓜拜见师父:“师父,我们朝圣回来了!照您的吩咐,这个苦瓜已接受了无数的礼拜,沐浴了许多的圣水,现在,怎么处理这个苦瓜呢?”

  师父说:“把它煮了当晚餐吃!”

  当夜,师徒一起吃了那根苦瓜。师父吃了一口,感慨地说:“这苦瓜,走完了朝圣之途,沐浴了圣水,接受了礼拜,滋味还是一样的苦呀!”

  “这苦谛的人生呀!不管透过什么,透过灵命双修或透过灯红酒绿;不管走过什么,走过权势名利或走过潦倒暗淡;不管穿过什么,穿过文史哲学或穿过酒色财气……人生本质的苦都不会改变。”当读到这里我彻底被感动了,是呀人生就像那根苦瓜,不管你怎么精心的经营,他的本质总是苦的,既然知道他的本质,我们何不坦诚的面对他的苦,用一份柔软的清欢心去直面他。

  圣严法师的弟子问他:“师父什么是修行?”

  圣严法师回答:“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是呀,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多么普通又简单的道理,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清欢。

  我每天骑行的电瓶车高速开关坏了,我只能用中速或者低速行驶,那天我打算去修修,可是当我到修电瓶车那里又改变主意了,因为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想到《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老家有一句骂人的话:“走那么快,赶着投胎呀?”中速或者慢速不好吗?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不断变迁流失的时间其实我们什么都抓不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享受每一个当下。行路时,我们就让自己活在行路中,不着急不浮躁,想早到达我们可以早一点安排时间出发。

  我们不要总追逐远处的目标而敷衍着当下的生活,吃饭时要赶时间吃完干其他事,上班时总盼下班,甚至这一辈子就是小时候盼长大,长大后盼退休,最后将自己盼到死期将近,又哀叹人生的短暂,有何清欢可言!

  今天的人们见惯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倒也想追求个清欢意味的名词;比如那些隐居庄园、主题公园等等,具有清欢意味场所的诞生。

  其实心无清欢,追求名词上的清欢,说白了只是把喧嚣搬到清净的地方或者只冠有清欢名词的场所去闹腾而已,并不存在实质上的清欢。我觉得,只要心自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清欢,也算真真切切的享受人生的每一刻。

  当然 清欢的人生态度并不是享受得意悠闲的时刻。人生,得意悠闲的时刻并不多,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无法逃避的痛苦和郁闷。

  清欢就是要真正的面对人生,痛苦既然来临了,已经无法躲开,那你不需要再逃避他了,去直面面对,用享受人生清欢的态度也去享受痛苦,你会发现心境会豁然明朗,彻底的清楚这痛苦的真面目。

  珍珠你知道是怎么产生的吗?当珍珠蚌受伤后,它用柔软的心来孵化自己的伤口,结果就结晶了最珍贵的珍珠。

  我们总喜欢花盛开的样子,悲伤花枯萎凋谢的无奈。

  二哥曾经是个果农,那时候他总说:“那些梨花开了满树雪白的花骨朵儿,真是又香又好看。”但我看得出,他更喜欢花谢,花谢后那些小小的梨子坐了果,在二哥心里自然而然就燃起一种希望,他会一直沉浸在这种快乐的希望里,而且这种快乐一直到香甜的梨子被摘进梨筐里,他一直满足而快乐着。

  先让你的心慢慢的沉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你会发现花谢并不是悲伤,而是果实坐果的喜悦。慢慢的,你的心变得完全柔软,像柔软的春风化成天地间无边无际的爱,这时候你才会感觉到清欢无处不在。

  当然还有赏月,赏月和观日出是有着相同的感觉,和日在中天不一样,日在中天只有光芒万丈,已经不会再有消除黑暗那一刹那或是正在努力化去黑暗的感觉。

  佛家语有“指月”这种引导人们从无明中摸索见证如来真实相的方法,月亮具备了明亮和柔软的两种表相,像我们那颗需要用柔软的清欢滋润而显的真心 。

  具备清欢的明月心当然不是李白那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怀思而只顾惆怅的月。也不是王维那轮:“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既是隐居山林,而又难耐寂寞,借故烘托自己孤独矛盾重重的月。

  该是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月色依然无处不在的普洒于江水,江水弯弯绕绕的流淌出千万里,月亦在闪闪耀眼的水中流淌,这是我们心中的月,千江若有水,千江必有月,因为天上有月。
赞(8)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