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还有一个新手法,就是梦幻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会儿葫芦僧判葫芦案,糊涂僧判糊涂案怎能判公平公正?一会儿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梦幻意淫怎获真情?吃瓜读者被骗得五迷三道和晕头转向。甄士隐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僧一道在唱《好了歌》,这一歌一解把人生和社会都看透了,多少梦中人还蒙在鼓里。脂砚斋是个清醒人,她早已识破这个曹雪芹的小伎俩,什么疯疯癫癫的一僧一道,什么真事隐去和假语村言,都瞒不过脂砚斋的眼球。她一句“万境都如梦境看”,把书中皆是幻象的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范大成这首诗叫《说虎轩夜坐》,这首诗我比较陌生,但诗中“一身莫作官身想,万境都如梦境看。”这两句还是比较警世的。与《红楼梦》中“好了歌”有异曲同工之吻合。跛足道人说的世人忘不了什么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等,最后都是盛席华筳终散场,浮生如梦尽荒唐。实际这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心境和看破红尘的绝望。曹家由盛到衰的打击,正是甄士隐“好了歌”解注的凄凉结局,人去楼空的陋室空堂,蜘蛛网结满画柱雕梁。这时候再冷眼观社会,就是内心愤愤的不平,这种不满又不敢跟朝廷发泄,只好借假语村言,用梦幻隐喻的手法,把积郁在胸中的怨恨发泄出来。所以脂砚斋感叹地写下如此批语: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为曹雪芹《红楼梦》一书做了最好的批注,为曹家鸣不平。曹家祖上是汉人,被满族人俘虏做“包衣”,就是做满族人如牛马一样的奴隶。后来他祖上在战争中立了功受到嘉奖,才成为满族的八旗中一旗。到了他爷爷曹寅的时候,由于曹寅母亲是康熙奶妈,曹寅才被朝廷重用任“江宁织造”,就是在金陵为朝廷生产和采购丝绸,暗地给朝廷当“眼线”,为朝廷收集情报。后来有人诬陷举报亏空银两被朝廷抄家查办,回到北京蒜市口十三间半房度日。从此曹家就败落了,当时曹雪芹也就十三、四岁。他是“遗腹子”,母亲生下来后他就被过继给叔父家,他出生时可能爷爷曹寅已经过世。现在好像北京已经把蒜市口曹家住过的地方规划重建曹雪芹故居了。也许曹家就是一个冤案,但是在那个满族人统治的朝代,谁会主持公正为曹家平反呢?根本不可能。所以脂砚斋在这部书的空隙批注写道:家国君父的事有大小的区别,但其道理其命运并无差异。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谁解其中味呢?应该只有脂砚斋吧。
《红楼梦》这部书就是当时的一个现实世界。人情世故和世态冷暖,都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曹雪芹比较清醒,一个人躲在香山黄叶村,写了一部《红楼梦》,没有写完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泪尽而逝了。他若是再多活十年八年就好了,《红楼梦》肯定能写完,他和脂砚斋也能把这部书修改的更精彩。他若有后人就更好了,有些书稿也就能保存下来,就不会留下那么多难解之迷。他的独子如果不是五岁夭折,他估计也不会死的那么早,人生这些不幸的事都让他摊上了。他十几岁经历抄家的富贵家庭败落,青年时期因抄家的原因经常受人排挤;中年又遇丧妻,晚年又痛失爱子。生活举步艰难,亲友都疏远他,人间寒冷和世态凄凉,几重的生活打击,使他下决心用“曲笔”,隐藏真事写了一部旷世绝著,淋漓尽致把社会现实,触摸到社会那种血淋淋的东西,写到了灵魂深处,如杜鹃啼血,泪痕累累,读来一阵悲凉。
他对世俗的人情愤怒到极点,书中人物直接就叫“卜世仁”(不是人),一个没有亲情,爱财如命的人。现在这样的人也不少,看看拆迁,六亲不认的“卜世仁”到处都是,法院和律师这几年忙坏了拆迁纠纷案件。金钱不是粪土,仁义也值不了千金。穷也不独善其身,富才能妻妾成群,虽不合法,但也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国几千年的仁义,就是见人落难,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也不是冷漠无情,推人落井。仁义是惩恶扬善和扶弱祛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强加在别人头上呢?生之为人,就是要仁。否则就“卜世仁”,就是贾芸他舅舅,让曹雪芹在书中用谐音骂他,几百年后人们读到这部书,都会谴责他,他都不如社会的一个泼皮“醉金刚”仗义疏财的侠客风采。
何为仁义?仁爱与正义之意。何为仁爱,就是博爱,爱这个娑婆世界的所有生命,包括动物、昆虫及草木,爱人是最应该和起码的了。何为正义?是社会正气之声,是正大光明的事情。那些偷偷摸摸,阴谋诡计,阳奉阴违,假心假意等等都不是仁义。这样说,仁义就是爱和正。爱不是仇,不是恨;正不是歪,不是邪。仁义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很难。闲来无事看看窗前的竹,看看窗前的鸟,看看书屋的兰,读读闲书,想想《红楼梦》的闺情,虽不能风尘怀闺秀,也不能梦幻识灵通,但骂骂书中“卜世仁”,心里也算深明大义和有侠客风情。风俗还是那个风俗,岁月流逝谁也留不住,时光荏苒谁都要染白了头。守住仁义,守住慈爱,守住人间温暖和情意。义是正义和大义,谐音也是意,是情意。春天要来了。暖暖的春意让“卜世仁”远离,让人间到处都是暖阳和正义。
赞(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