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建设栾卢高速公路,工作生活在河南洛阳栾川县已经近三个年头,平日里常与当地的一些书画家们在一起学习交流书法,久而久之,自然结识了当地的许多书画家。一位左手书写的书法老师引起了我的关注。他就是生于1970年,栾川本土人,河南省书协会员谢波。谢波为人低调,言语不多,身上多了一股文人的儒雅,让人喜欢。我主动与他接近和交流,更欣赏他的书法作品。很快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解他的书法创作之路。谢波19岁时,因事故失去了右臂,遂以左手习书,历时30余载,临池不缀,学书以二王为宗,兼学钟繇、颜真卿、怀素、赵孟頫、王铎等师古而慕今。
自古书法文人事,最妙能写书卷气。所以人们推崇二王书法的儒雅,也欣赏苏黄米蔡的潇洒。只是当代书坛浮风躁气,能专注于传统文人书风的书法修养者毕竟少数,所以书法走向了离儒无雅的粗陋,无论是书法的内涵品质还是外在显象都出现了江湖风,书法文化的正宗龙脉被渐渐损伤。但是,遇见书法家谢波的书法作品,便是眼前一亮,心感甚悦,他以文人之修写书法,书卷气馨,潇洒风逸,法奉传统,成为守护书法文化正脉的大手笔。
他的书法之法取法为上,以二王书法的品质核心构建起正宗笔墨体系,讲究书人合一,放手写心的书法体验,对兰亭序、中秋帖、十七帖等等这些二王范畴之内的信札书法都有心追手临的不辍琢磨,用谢波个人的体悟:在上述这些帖学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取法为上,得法亦为上乘。
世人论书法,多数都是自言师二王。但是言归言,做归做,言说师二王者,未必得晋韵书法的真谛。观赏谢波先生的书法,则无需再言师二王,这运笔渡春风,濯墨如注泉的笔墨意象,完全是师二王的无上精湛!在与谢波的交流中,他坦然,对二王的书帖情有独钟,几十年下来,每有闲暇都要临习这些作品,百临不厌,爱不释手。把他的书法与二王法帖放在一起揽观,恰是古今同韵,前后皆质。由此可知,谢波是师二王的卓越行者,是真正把晋韵格调融释进笔墨运行的文人书家!
因为师法二王用功很深,用心很专,所以临池即为不辍,手法必成心法。一幅《将进洒》带着诗意的节奏,畅写笔墨无碍的神风,不激不厉,伸缩得体。诗书合意,眼前奇观。赵子昂论书法,有千古不违之论:用笔千古不易。谢波的书法,因为得到了笔法真诀,所以修成文人书法写意书卷气的不二法门!凡其所写,皆是儒雅无限,用书法写诗赋,最是文化风。所以他是当代书坛因为得笔法、谙文化而入传统造诣的典范。
观赏他的书法,书卷气息的来源,除了取法晋韵的磨砺,还有法入宋意的超能。苏黄米蔡千古称颂,他用书法的提摁顿点向苏东坡致敬,用书法的使转飞动向米芾致敬,以苏为师写潇洒,以米为师写痛快,把宋意内涵铺陈得唯妙唯肖。谢波先生告诉笔者,米芾的作品是他临习最多的书法法帖之一。
晋韵宋韵书卷气,提摁使转潇洒风。有人认为宋意与晋韵是两体之法,事实上观赏谢波的书法,却发现宋意是晋韵的续写,晋韵是宋意的法源。谢波先生有书法全面统观的视野,不执于一朝,也不住于一代,而是全面传承书法一脉流传的风华精髓,把书法既是心修的法度纳于笔墨,行于实践,由此成为当代书坛的文人示范,也是书法文化的弘扬者!陆放翁有言:“功夫在诗外”,其实,书法同样“功夫在书外”。书法是最能体现东方哲学的艺术,也是最能呈现中国读书人、学养、格局、趣味和境界的艺术。谢波先生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法,没有随波逐流坠入那种以丑、怪、奇吸引眼球的恶俗,而是在二王和宋四家的传统世界里沉浸,同时旁涉汉碑、颜鲁公、《灵飞经》,使得笔墨之间若有幽兰绽芳。
谢波先生书法以行书为主,取法二王,尤其以《道德经》为最爱,其朋友圈有很多临写道德经的书作。《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谢波先生生长在老君山下,知道他少年时期生活不易,事业起步艰难,正是家乡土地诞生的《道德经》,潜移默化地种下了他不懈努力的“愤心”和以文化志业“弘毅”;是文化使他融入艺术人流,开阔人生眼界,奠定发展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励他致力于《道德经》研读,悉心中国书法的赏析与收藏,并深受其艺术、哲学、思想影响。 坚持不懈地书写《道德经》,汇集成册,流传于世,以此致敬先哲,致敬经典,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和回报家乡这片土地的养育。换句话说,他浸染文化,认知文化,受益文化,也感恩文化,反哺文化,深耕文化。
《兰亭序》是王右军神来之笔,是情境艺机缘巧合时生成的神品,是文辞和书法浑然天成的绝品,据说他后来重新写过,但再也无法写出那种韵味。谢波先生临写的兰亭,已经超出笔法、结构、章法、布局这些书法技巧,而是在叩问那种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最高追问。笔墨间,恰如《兰亭序》中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书法史上传说,《兰亭序》真迹已经被一代雄主李世民陪葬昭陵,传世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摹本,元代赵孟頫也多次临过,足见“天下第一行书”的魅力所在。二王父子传世佳作较多,加上唐代怀仁和尚集王字成《圣教序》,让后世二王粉丝有较多可以比较学习的范本。谢波先生的作品中不时跳跃出二王手札的韵味和趣味,足见先生对二王的真爱。中国书法的高峰绝对是魏晋唐宋,高度成熟的技法和哲学、美学达到高度统一,谢波先生取法二王,是遵循了中国文人书法的不二法门。
谢波先生的书法在处处洋溢着晋韵的同时,也彰显着宋意,尤其“宋四家”的笔法。从谢波先生网络上和朋友圈的书作来看,先生对米芾的钟爱不亚于二王。书法圈敢学米芾的绝对是艺高人胆大的角色,因为那“八面出锋”的米字背后是悟性和笔法,一个“刷”字就可以看出这一路书法的胆识和气魄。谢波先生生在豫西的大山里,山的雄奇和水的柔美养育了其灵魂深处的美学,最后呈现在其书法作品当中。
谢波先生,身残志坚,以左手习书,坚守和磨炼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事业。书法的精进离不开临帖和读书,字如其人,谢波先生以对书法的虔诚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在书法艺术的王国里回归魏晋唐宋,这是中国文人的灵魂归宿之地。我们在欣赏和敬佩的同时,共同祝愿谢波先生的书法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