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同名同姓

时间:2021/12/29 作者: 太白积雪 热度: 111033
  我从抖音里知道,1979年2月17日是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日,距今过去四十个年头。当年参战老兵都在纪念这个特殊日子:到云南烈士墓地祭奠的,战友组织聚会的,抖音里展示烈士照片的,也有烈士的父母姐弟和后人千里迢迢到云南为亲人扫墓的。此情此景让我心酸难过,也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

  我结束农村插队时,没有参军而进了工厂,来到陕南一个山沟沟里上班。山沟里都是厂房,一个沟里一个车间。有一天下班后厂里通知党员晚上开会,大会堂里光线灰暗黑漆漆的坐满党员,气氛沉重而又神秘,非党员不能享受此珠荣。党委书记念了一份中央通知:为反击越南人对我国边境的骚扰侵略,枪杀边境村民,我国政府即将自卫反击侵略者。第二天就从报纸上看到人民解放军从云南广西两地万炮齐轰,奋勇越过河界和地界反击越军。几天后就将他们打的如鼠乱窜,一直撵过谅山我军才胜利而归。过去多年我仍为自己没有参战感到遗憾,同时也感到庆幸。

  那年我二十岁,在农村插队呆了三年其中有两次报名参军。第一次报名参军体检政审都通过,我做好了当兵走的准备,却有个朋友找我,说乡下一个亲戚的娃想当兵几年了,托我给公社武装干部说说情。我利用父亲的工作关系找到公社武装干部,并愿意放弃自己名额让给朋友亲戚的娃去当兵,朋友中间跑了几趟最后公社同意了。新兵走的前两天,朋友硬是要我和武装干部去他亲戚家吃饭,以表感谢。我们三个人骑着自行车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到他亲戚家天已黑。这里很贫穷,没有电农家都点着煤油灯,刚走进亲戚家里感到黑古隆咚,过了一会才能看清东西。屋子中间摆个小方桌,围着四个小板凳,方桌上摆好酒席:一碗豆腐块,一碗萝卜块,一大碗酸菜,还有一盆炖鸡块,想必是杀了自家鸡招待我们。农村人养鸡是为了生蛋,自己舍不得吃。把鸡蛋拿到集市上换成钱再买回油盐,一只母鸡相当一个小银行。买回的油不是吃的,而是夜里点灯的煤油。

  这户人家四口人,父母和当上兵的小伙子,还有一个老人在里屋不出来,他们也姓张与我同姓。我和武装干部、朋友及小伙子的父亲四个人围座着小方桌,父亲把一元钱的“柳林春”酒倒入一个母指大的酒杯里,说是小杯比大杯喝酒香。一个妇女坐在锅台旁听我们说话喝酒,锅台和土坑连着。小伙子双手捧着酒瓶专门给四人倒酒,他父亲殷勤的让着,我说让你妈也坐在一起吃饭吧!他们都笑我不懂,让我不用管。这里把女人称屋里人,家里来客人是不能上酒席的。那时我还不会喝酒,不一会眼睛就迷糊了,感觉小杯子喝酒是在不知不觉中醉的。我发现一个大而瘦的老鼠顺着墙角跑来跑去,我跺一下脚,它不动了却蹲在那扭头看我,我用眼睛瞪它,它竟然也瞪着我!毫无害怕的意思,老鼠尖嘴两旁咕噜咕噜地动,似乎在说我:你算老几!这里我说了算。

  小伙子人瘦个子不高,言语不多,和我们搭话时还有点腼腆,穿一身打着补丁的衣裤。面相是个老实人,除了倒酒就是对我们微笑,当上兵了心里高兴吧。父亲和朋友叫着他的小名,大名是什么我也没留意。他父亲说儿子一心想当兵,去年没去成,今年只好找他表哥帮忙,感谢你们帮忙才让儿子当上了兵。能看出来,他想通过儿子当兵这条路改变现状,能成为一个吃城里商品粮的人。两天后小伙子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出来,穿上了崭新的绿军装。后来听说是国防工程兵在神龙架里挖山洞,我没去成心里也不后悔。

  第二年我即参加招工考试也报名参军。当兵体检政审又通过了,我又做好走的准备。父亲托人打听到我招工考试成绩不错,八百知青我考了第三十名当工人没问题。当年政策是招工为招兵让路,兵先走,工后走,如果当兵没去、工又没考上就两头耽误,只有等以后的机会。我是作了两手准备,招不上工就去当兵,结果父亲就让我当工人,参军又没去成。听说新兵去了甘肃天水一带,整天烧窑坯砖我也没后悔。后来听说这两批士兵都轮换上了前线,参加战斗伤了不少人,有些人永远没能回来。战争是残酷的,我心里到后悔没能亲自参战。

  工作几十年我走过许多地方和单位,每年都有安置的转业军人,他们在一起总是聊当兵的往事,有说不完的话;在一起喝酒个个豪爽,酒量一个比一个厉害,都很讲义气;他们来自祖国各省市,走到那里都有战友相待,都非常自豪;当年参战复员的士兵步入老年,回到山区的老兵生活仍很困难,还有拾荒的。他们都有一个义举,就是不忘当年在战场上留下的承诺,活着的人替战死的人尽孝:农忙时去战友家帮父母干农活,过年时给战友父母拜年,烈士父母离世他们都去帮忙埋葬。他们这种感情是真挚的,是纯洁的,是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中产生的,有的人为保护战友舍去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感情被称为战友情——情重如山!我羡慕这种感情,渇望这种感情,常常为这种感情而激动的流泪。

  我常常觉得此生没有当过兵是一种遗憾,很羡慕那些当过兵打过仗的人。两年前父亲去世,我从遗物中捡到一本县志。翻阅到人物篇英名录时有一段文字写着:张~,景村人,生于1963年,81年1月入伍战士,1982年7月在云南作战中牺牲。我很好奇:这个烈士怎么和我同名同姓,景村我也曾去过。我回忆了一番:根据地址和年份,就是我当年帮忙当兵,去他家喝过酒的那个小伙子。我从好奇变成惊讶,又从惊讶变成了内疚,我不知道自己当年是帮助了他还是害了他!

  他已牺牲三十八年了,他父母还健在吗,谁在给养老?父母就一个儿子呀!也许已经离开了人世。我想他如果没有去当兵今年刚五十七岁,娶了媳妇结了婚,儿女也大了,也有了孙子,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我去当了兵,牺牲的也许就是我,我已死去三十八年了。他是顶替了我,是代我而牺牲的。我回想着三十八年前那个夜晚,那个腼腆不爱讲话,消瘦而不高,穿着一身补丁衣服为我热情倒酒的小伙子,心里一阵阵难过……

  有一次喝酒,大家谈笑中说起自卫反击战。有人说城市兵聪明,自己打自己一枪负伤被抬回来,保住性命还立了功。农村兵老实都向前冲大部分都死了。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感到很惊讶。我不胜酒力,满脸通红一个人走出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2021年底整理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6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