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咱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学术界也专门为它设立学科,生意场上更是有人千方百计围绕它钻营。也正是因为关注度高,形形色色的骗局也利用养生引人入局,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其实养生不一定非要经济投资,很多生活习惯只要略加改善,都可以成为简单有效的养生行为。比如梳头,泡脚,适度饮食、作息,运动锻炼,存心养性等等,虽然没有道家修行吐纳和中西医通经疏络效果明显,但好在不需要专业技能,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梳头养生的说法可以溯源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的“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就是有据可查的梳头养生,说明梳头有生发、养发的作用。隋朝巢元方等人撰写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千过梳头,头不白”,也说明梳头具有养发作用。宋朝陶榖在《清异录》中把梳头称为“木齿丹法”,说“用奴婢细意子,可见梳头还可以消愁解闷。清末的慈禧太后,就非常注重养生,除了食补、药补,也很注重保健养生;清皇宫《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让太监用特制梳子梳头,梳头养生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梳头养生看起来简单,也不是随便梳几下就能起到养生作用,也要按一定方法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有效的养生。它的原理是靠梳齿、梳背、梳柄等部位通过梳理、摩擦、刮、按、压等形式刺激头部的经络、穴位,达到通经疏络、调节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分泌活动的效果。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这一点大家都能想到,然而仅是分部在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上的穴位就有五十多个,直接间接作用与其他脉络的穴位更是多不胜数,要找准适合每个人体质的穴位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咱们可以化繁为简,从重要穴位入手,以简单者执梳理发,梳无数日,愈多愈神”。著名诗人陆游也曾写下“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的句又适度的操作调节相应部位的工作效率,再配合好的生活习惯,最终也能让身体机能归于自然。
综合几本中医经络穴位养生书籍,梳头涉及到的重要穴位有百会穴、神庭穴、上星穴、风池穴、通天穴、头维穴、目窗穴、天柱穴、大椎穴。百会穴,三阳百脉之会,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连接线上方交会处;经常按摩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可以提升真气、调节心脑功能,对治疗头痛、高血压、低血压、失眠、健忘、焦虑、心悸、癫狂等症状也很有效。神庭穴位于前发际线上半寸,再上半寸是上星穴;这两个穴位的作用有点类似,通过按摩可以提神醒脑、缓解头痛,对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也有一定效果。头维穴是足太阳明胃经在头部的腧穴,位于额角发际线上方一指处;按揉可以治疗头晕、头痛,可以清脑明目、预防面瘫和面部痉挛。目窗穴位于两个瞳孔正上方,平行前发际线上方两指位置;经常按摩可以改善远视、近视、目痛、目眩等眼疾,还可以祛风消肿、升阳益气。通天穴位于百会穴两侧略向前,按摩可以达到散风清风、清热祛湿、通窍止痛等作用,刮痧可以治疗鼻出血、鼻窦炎。风池穴位于后脑大筋两侧与耳垂平行,按摩三五分钟可以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经常按摩可以祛风解表、改善内风导致的头痛头晕。天柱穴位于后发际左右两厘米处,夏天按摩可以防中暑,经常按摩可以缓解颈椎酸痛、落枕、腰痛、肩周炎、神经衰弱。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汇处;经常按摩(刮痧更好)可以缓解肩背痛、预防感冒、提高身体抵抗力。
前面说头部穴位非常多,功能也很多,比如风府穴易招邪风、玉枕穴可以治疗预防脱发,这里不再逐一解释。为了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根据经络和重要穴位的分布可以把梳头分作几个区域:脾胃虚弱者,可以多梳前发际线附近;体质差易感冒、易失眠者,可以多梳正中线附近;肾虚、高血压、脱肛者,可以多梳头顶;偏头痛、气闷、胁肋胀痛可以多梳两侧;头晕、脱发、后头痛者,可以多梳后脑。
常用梳头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厉梳法,梳齿垂直于头皮,从前往后梳,梳时按压力度以能承受为宜、可以平缓移动。平梳法,梳子与头皮呈四十五度,用梳齿上下或左右做短距离反复梳理,适用于某个穴位或部位;力度可以略轻,速度可以略快。项梳法,用梳背或梳柄从后脑勺梳到大椎穴和肩部,反复梳,梳子与皮肤的夹角要小,力度可以尽量大,类似于刮痧。摩梳法,用梳背或梳柄对局部做环形摩擦(类似摩梳法的还有空心掌拍打,还有梅花指,即将手指撮成梅花状点按穴位,也是同理)。梳发的时间最好是日出时、午后、睡觉前,梳理时间每次五到十分钟,以头皮发热、微出汗为最佳。
还有一种传统梳法叫做引鬓发,是把十指指腹分开,呈抓状从前向后梳理;这种方法梳理的同时可以点按,整个过程对指腹上的穴位也是做按摩。类似的梳法还有拿五经,是用单掌张开顺着督脉、膀胱经、胆经,自前向后点、按。二零一四年六月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中,也推介类似的梳发方法: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这可能是最简便的了。
笔者本人也喜欢以简驭繁,所以每天用的也是接近于厉梳法的方法梳头。稍有不同的是我会从前发际线一次梳到脖子下端大椎穴,排着数遍全头和后半边脖子,梳两侧时也会从太阳穴起梳,在肩边止梳;梳头皮时基本保持梳子垂直,到后发际线会倾斜并加大力度。每次历时十分钟以上,梳完再按太阳穴、揉耳朵几分钟,睁开眼明显可以感觉视觉清晰、头脑舒爽。
虽说用手指梳头简便,也可以边梳边按摩,但笔者仍对此有所保留。一方面因为头发茂密,指腹无法直接接触头皮,因此摩擦效果也会略差;再者手指和头皮都容易出油出汗,油腻腻的很不舒服,而大多数人指甲不会天天修剪,刮伤头皮或折断指甲都不是好现象。
用梳子梳头无疑是最合适的,而数千年前制造梳子的人也希望物得其所。从作用上说梳子分两种,梳(齿稀者为疏,因木质而从梳)和篦(齿密者为枇,因多为竹制改篦)。大概因为以前的人都留长发,洗头洗澡的频率也低,所以需要用梳子理顺,再用篦子筚去头发上的污垢和虱子、蚧子类寄生虫。从刘林遗址中出土的骨梳和大汶口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插梳来看,可以把梳子溯源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梳子不仅用来梳头还常常做为头饰,那么青铜梳、木梳、竹梳、玉梳、金梳、银梳、琉璃梳……各种材质和造型的梳子也纷纷涌现出来。
从中医学角度讲,用不同材质的梳子梳头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比如象牙梳有清热镇惊、解毒生肌的功效,纯银梳有消炎凉血、温润发质的作用。不仅大汶口遗址中发现完整的象牙梳,《礼记玉藻》中也有孔子“发晞用象栉”的记载,象栉就是象牙梳。银梳最早是在古越地做妇女头饰,盛于唐宋,苏轼写的“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句中银栉就是银梳。《本草纲目》记载:“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说的是黄杨木的药理作用。当然,其中也有关于枣木、檀木、桃木、牛角、玉、银等多种材质的药理作用记载,这里不再逐一叙述。
总而言之,有很多材质的天然梳子可以更有效的梳理调养身体。可是前文也说过生意场上有人千方百计围绕养生钻营,其中假货就可以做的比真货更像真货,鱼目混珠欺骗大众。如果我们不具备鉴别天然梳子的能力,不妨撇开药理用普通木梳靠梳来养生。任何一种木梳都不起静电,都有吸湿解湿的功能,至于木能通心,笔者没有根据也就不多说了。篦子,现在已经不常用了,有些老年人仍喜欢用。如果有时间身边又有篦子,建议朋友们不妨试试,因为大多数篦子都是天然竹篦,更重要的是篦齿密集,可以更有效的梳刮头皮,舒经活血。
梳头养生是个长期过程,甚至应该形成一种生活习惯。道家说的顺应自然,也是让我们养成好的作息习惯,以顺应身边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如季节、气候、寒热、干湿、风雨。比如那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的就是春夏适合养阳补气,可以早睡早起,多做户外活动,出汗、晒太阳对身体的益处很多,饮食方面适宜以清淡为主;秋冬就应该减少户外活动,早睡晚起,冬天要尽量避开严寒以保存体内的阴液,饮食方面可以适当进补;身体阴阳调和、气血舒畅就是归于自然,也就是说适时的吃饭、睡觉、出汗、晒太阳、避寒,都是顺应自然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因为偏好不同形成各自的习惯,有些是与梳头养生相悖的,在这里提出来,希望注重养生的朋友稍作调整。首先,不要乱用梳子;每个人应该有专属梳子,材质、大小以自己称手为主(最好别用塑料和尖利的),可以装在随身小包,既方便抽空梳理也不会让梳子成为传播细菌的媒介;洗头时可以顺便洗梳子,晾干再用。关于洗头的;不要用凉水洗头,头皮内的血管遇冷收缩容易导致气血淤滞;运动完满头大汗不能立即洗头,这时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热水会增加血液流速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用冷水则会让血管紧急收缩引起颅内血管异常,应该晾一会儿用比体温略高的水洗;不要早上洗头洗澡,因为后半夜元气最弱、阳气潜在内脏,不能马上形成免疫,容易感冒和寒气入侵;头发湿的时候不要吹冷风,不要马上睡觉,可致使湿邪寒邪入侵;头发湿的时候不适宜梳头养生,可以用手按摩。再有,做过头部手术,患有脑瘤、疥疮或其他头部疾病的不适宜梳头养生。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道家,还是本文未提及的学术学派,其养生理论都是优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梳头养生的方法和功效也远不止这些。本文为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提供参考信息,希望可以助您找到适合自己的梳头养生方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