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行行重行行

时间:2021/8/2 作者: 贺平 热度: 396893
  遥想古人出行,真是太艰难了:北人车马,南人舟楫,但主要还是步行,背一个包袱,携一把伞,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他人看来,倒是颇有诗意,古人有很多描写“行旅”的诗词文章,文情并茂,令人神往。放翁有诗云:“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但于行路之人:寒冬酷暑,秋风春雨;山高水远,道路崎岖;荒村野店,江湖凶险……却是困顿疲惫,劳苦不堪。

  其实,直到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这种交通状况都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建国初期,在我们盐阜地区,还没有通客运汽车。作为盐阜区党政机关所在地的盐城,也只是在与几个主要城镇,东台、阜宁、益林之间,有轮船通航,一天一班。我的岳父那时在射阳县当区长,常往返于盐城与射阳之间,他说,那时出行,主要是乘木船,遇到顶风逆流,由纤夫拉纤,要走一、两天;而现在盐城到射阳县城,乘汽车一个小时就能到达。那时,去南京、上海也常乘木船,要行驶五、六天,自带干粮,或自己在船上做饭。船费很贵,一个乘客要五斗米。但那五斗米也并非尽归船主,过长江时,风大浪险,长江里有大船带着小船过江,遇船翻人堕,便由大船上的水手救援。大船的索费每客一斗米,由小船的船主从五斗米中扣出。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过江的,要等到京杭大运河进入长江的六圩闸开闸放水,船才可以趁着水势向对岸漂去。这样,船在江边往往要等上很长时间。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那里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那时,我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是登瀛桥东的鱼市口,那里是轮船公司的所在地,城里人称之为轮船码头。那里,天天迎来天下八方客,年年冬天,随着那一阵阵的鞭炮锣鼓声,一批批新兵在那里登船,奔向全国各地。但轮船的速度终究还是很慢。一九七一年元月,我就是从那里登船,开始我的军旅生涯的。清晨开船,沿着大运河,经兴化、高邮,出邵伯闸,驶进长江,然后朔江而上,到第二天下午才到南京下关码头。

  六十年代,我们那里也通了公共汽车。汽车虽然比轮船快,但旅途也并不轻松。一九六九年以前,浩浩万里长江上,江苏境内,还没有大桥,车到长江,要从浦口、六圩等地由轮渡过江。那时,人们去南京、苏州等苏南地区,五更就要起来赶车,道路不平,路途遥远,长江阻隔,车速迟缓,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去上海,则先乘汽车到南通,然后弃车登船,出长江口驶入大海,再转入洖淞口,也要一天多时间。且车票难买。一九八0年我和爱人从上海返回时,我爱人的姑父给我们买票,他家住在上海十六铺,轮船码头旁边,提前三天、半夜三点钟就带着棉被去排队。到南通一下船,旅客就拼命朝汽车跑,那个拥挤,将车门都要挤裂,有的人从车窗往里爬。挤不上车的,就只好眼巴巴地在那里等下一班车。我们是早晨六时在上海上船的,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

  真正发生变化,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仿佛一下悟出了一个道理:要致富,先修路。于是,一条条高速公路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长江上建起了一座座大桥,江苏境内长江上就有5座大桥,天堑成为通途。现在,从盐城到南京、苏州、上海,只有三个多小时路途;去北京,晚上登上火车,一宿便可到达;还有直飞上海、北京、港澳、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国内和同际空中航班。在我们江淮地区,河流遍布,港汊纵横,但客船早已废弃不用。不久前,我遇到一个七十年代在航运公司工作的老人,他对我说:“我们那个单位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好的一个单位,怎么说不在就不在了。想当年,多么辉煌啊!两千多员工,宿舍区就有五、六处……”言语间,不胜感慨悲伤。我亦淒然以对。转而想想,时代的车轮在飞驰,那行驶迟缓的轮船,能不被淘汰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