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这是一座大都市;中街,更是“东北第一金街”。去过沈阳的人无数,去过中街的也不可胜数。可有多少人知道中街藏有一座中心庙,又有几人光顾过这座“耳朵眼”般的小庙?更有几人识得小庙大神通?
一、处闹市繁华如烟,遭小觑被视而不见。
中街,是沈阳的心脏;而中心庙,则在中街的中心。它依靠在沈阳故宫的后墙,位于故宫大政殿北,又处在中街商业航母--兴隆大家庭的进出口。沈阳的寺庙、道观大都隐于市井,而像中心庙这样张扬市井,又在市中心处深藏,也算是“老子天下第一”!
可张扬的,并非得到瞩目;沉默的,也并非被遗忘。“中心庙”在张扬中沉默。
“中心庙”虽所处位置显赫,又置身人流滚动,但每天进出兴隆大家庭如潮的顾客,虽都从中心庙路过,却没几人正八经儿地看它一眼,简直就是视而不见,就是熟视无睹,就是视同陌路。至于进去参观膜拜,就更不用说了,那似乎是个奢望。
“中心庙”在人潮滚滚中,竟被视而不见,无论有什么原因,总离不开一条主因,那就是它太小了。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单檐硬山式单体建筑,青砖青瓦。小庙建筑还算精美,墙角的砖雕图案仍清晰可见,可整座庙占地不超半亩,只有一间“庙堂”。说“中心庙”是庙,不过就是一栋低矮的小房里供个神龛,这庙小到就像乡村村头,人们常见的那种土地庙。
你想想:在沈阳这样的大码头,哪个庙宇不气势辉煌?哪个庙宇没“大神”?这个土头土脑、呆头呆脑的小庙,如何能入世俗“肉眼”?
可小觑,往往不是觑视对象渺小,往往连着不识、不知、不认。
二、敢挺立皇宫商海,小庙自当来历不凡。
若换个角度审视一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小庙,却是距皇宫(故宫)最近一座建筑,不仅敢大模大样地依傍皇宫的大红院墙,甚至后金在建设沈阳皇宫(故宫)时,院墙到这都打个折,专门给让出一块地。你看看,这得多大的面子。就是清王朝作古,但它还能堂而皇之的,占有商海金街一席之地,且历经弥久,岿然不动,你想想,这个小庙就没点特别来历?
独居中心。中国古代建城时,有在城中心修建鼓楼、钟楼等建筑物的传统。明代的沈阳城,建筑布局是东南西北四门,城内设有“十”字大街通往各城门。通常在“十”字街的中心点上建庙,可使四座城门互不相见,形成虚假的“丁”字路口,起到军事防守的作用。从风水考虑,也可驱除各种不祥之兆。
但“中心庙”的太小,根本起到军事防守的作用,但它正位于明清古城的正中心,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或者说,这就是沈阳城中心的地标性、坐标性建筑,中心庙是明清沈阳古城的一处重要坐标。而将庙宇盖成地标,将庙宇当成地标,这也是个标新。“中心庙”是沈阳地区现存的几十座庙宇中,最小而地位又最重要的,就在于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心的标志。
庙名奇谈。“中心庙”的庙名,得自于地处沈阳城中心,但听起来总感到有点怪怪的。因庙名尽管有各种起法,但以地理位置命名,或将庙命名为地理坐标,这还极为少见。
据说这庙名的由来,还另有段奇闻。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城后,老罕王认为是关公保佑取得节节胜利,遂选了城里中心位置,把“关老爷”塑像恭恭敬敬地供在庙里,并请人写下“忠庙”二字匾挂出。由于过去的庙名匾是竖着写,很多人把“忠”字念成了“中心”,正好应了它的位置,关帝庙就叫“中心庙”了。这也算歪打正着,也越叫越响。
宫墙拐弯。1625年,后金从辽阳迁都沈阳城时,对明代的沈阳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按常理,明朝修建的这座“中心庙”,已无太重要的保留价值。但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非但没把它拆掉,还出于对庙中神灵的敬重,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合起来就是一丈五尺,加上庙前边原有的街道,就形成了现在的空地,并将其修缮一新并保存下来。
修建皇宫时,北面的宫墙到此还特意拐个弯,在大政殿后红墙外给庙门留出了一块空地,当时,这座庙占地不超过半亩。如今在沈阳北塔碑林中,还收藏着一块“重修中心庙”的石碑。
辈分不浅。“中心庙”不仅占据了地利,它还辈分不低,那是与太清宫、蓬瀛宫齐名的沈阳三大道观之一。“中心庙”是沈阳的三大道观之一,就在于这是个关帝庙,小庙能得到推崇,也正和关二爷有关。因满族是骑射尚武民族,满族人供奉“武圣人”关公,比供奉“文圣人”孔老夫子早得多。在努尔哈赤起兵的新宾赫图阿拉山城,距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衙门”不远,就保留一座关帝庙。
清代沈阳城方圆50里内有关帝庙43座,比其他类型的庙宇总和都多,其绝大部分是清朝所建。顺治9年(1652年),皇帝还特意传圣旨,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3年(1725年),皇帝又传旨加封关羽的父亲为成忠公、祖父为裕昌公、曾祖父为光昭公,可见当时对关羽的崇拜自上而下。历经百年沧桑,现沈阳城内保存年代最久的供奉关羽之庙唯剩“中心庙”。
三、虽袖珍玲珑小巧,却自有神通广大。
俗话说:庙小神通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神则灵。如此占地都不超半亩的袖珍小庙,能砥柱中流般显赫地矗立在沈阳的岁月长河,这小庙自有神通。
“中心庙”是关帝庙,为什么还供着土地爷和山神爷?据说老罕王得势后,想多建几座供神的庙宇,派人到北京求明朝万历皇帝赐一个神像,明朝皇帝瞧不起老罕王,就挑个土头土脑、又矮又丑,最不起眼的土地佬赐给他。老汗王一看勃然大怒,但有大臣相劝:土地就是江山啊!大明要把江山送咱啦!“中心庙”里就多了一位土地神。按满族人的说法,“山神爷”就是兽中之王老虎的化身。据说努尔哈赤年轻时进山采参,曾被老虎引领挖到人参发财,制造兵甲,这小庙又多了一位山神。
乾隆以后这里的香火却越来越旺。原因是中街店铺的商家买卖兴隆,纷纷来庙里烧香上供。过去民间不仅尊关公为“武圣人”,还把他视为“武财神”(文财神赵公明)。由于过去的正经买卖人,都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讲究“江湖义气”为信条,关公正是以“忠义”二字名垂千古,商家就都把他当作能给自己带来好名声的神仙来敬,慢慢地便有了“武财神”的名声。中街从明朝就是沈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到清朝盛世更是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中心庙”里的关老爷神位前,自然香火一天比一天盛。
据碑中所记,庙内所供主神为“关圣”,左右两侧有城隍、土地、财神、山神,称为“四库”。小庙,就有了大排场;小庙,就有了大名堂;小庙,就有了大神通。如此这般,村头的土地庙,又如何同“中心庙”相提并论?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文化习俗,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更是一种由衷的祈愿,还是一种不灭的传说。
“中心庙”虽小,更被视而不见,不过,你见与不见,它都在这里;你喜不喜欢,它都不在意;你走与不走,它都随意;你拜与不拜,它都不会将自己看低。“中心庙”就有了小庙的大胸襟,更有了小庙的大风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