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网球协会的一个办公点设在涛景高尔夫酒店内的网球馆里。我们在茶台前坐下,一边泡茶,一边聊天。两位美女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她们对社会认识却非常深刻,不是那种十里桃花,岁月静好,不谙"亡国恨"的懵懂一代。说话间,郑玲从车里拿来了她爷爷的书《中国楹联荟萃》。以我的职业习惯,拿到书,我首先看了一遍装帧,然后看出版社,再看版权页的具体内容。
书是深棕色硬壳精装,花城出版社于1993年11月出版,印数5000本。这种质量和规格,在当时应该是出版物的上乘之作。可以想见,这在当时惠州文化界该是一件多么轰动的事情。我对郑玲说,家庭保存这些书籍条件是很有限的,一本书,在一个家庭传不过三代恐怕就找不到踪影了。一个是你这代重视,不一定下一代重视。就是代代重视,保存的条件亦有限。温度、湿度和防虫,没有专业机构保存是难以保证的。我说你家如果还有,再送我15本,分别送给档案馆、图书馆和惠州学院。她很认同我的观点,答应了。
《中国楹联荟萃》的编者叫郑艺,是郑玲的爷爷。郑玲说,他爷爷曾在惠州群艺馆当馆长。在任馆长期间,他编写了这部书。当我在网上搜索“郑艺”的名字的时候,除了孔夫子旧书网店有《中国楹联荟萃》书籍出售的信息外,再也没有一条是关于本书编者的信息内容。由是,我心里生出一种苍凉:人如尘埃,落入茫茫大地,便不知所踪了。前段时间,我为了写一篇杜柳新的文字,想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他的资料,居然没有一丝痕迹。我就想,为了他的努力人生,为了他的亲人和朋友,我要写他一笔,通过现代科技互联网技术,记载下来,传播出去。同时,我亦感觉到文字的魅力,其可以将人类创造的文化,世代相传,不绝于世。
我是1994年来到惠州的,很多人说,惠州是文化的沙漠,这话其实不对。惠州应该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城市,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去挖掘、创造与传承。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文化就会断层,就会被历史的尘埃覆盖而不被人知。就楹联文化而言,我所知道的集大成者,除了郑艺老先生的这部《中国楹联荟萃》之外,还有袁治平的《联海采珠》。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贡献,是惠州文化在一个方面的重要成果。他们用心血和智慧记载了惠州文化,我们在传承这些文化的同时,亦应该铭记他们。
2020.9.7.16:18.于车辆年检候车办事大厅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