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工作在大理,一个众所周知靠近洱海的城市。我每天呼吸着那清新而淡淡甜味的海风,放眼就可以看到洱海海天山水一色那美丽壮阔的景色。
我喜欢洱海,为拥有洱海而骄傲。
空闲之余,我喜欢去洱海公园。洱海公园在洱海的南端,这是一座古典与现代风格交相辉映的城市园林,是游览苍山洱海风景区的第一站。公园内有一座椭圆型的小山,因山的形状而被当地人叫做“团山”,团山曾经是洱海南端的一个小岛,古代的洱海,水域比现在宽广得多,可称得上"烟波浩淼"。团山曾是南诏王的养鹿场,山周围的海水是天然的栅栏。山上山下林木繁茂,亭、台、楼、 榭相互呼应。进入公园后沿着青石台阶攀登而上,走到可以山顶俯瞰四周。大理标志性的美景——“风花雪月”“姹紫嫣红”“碧海蓝天”尽收眼底。
顺着无际的海面向远处眺望,洱海里三岛、四洲、九曲那一个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湾和岛屿,犹如散落在海面上的棋子,又犹如飘散在水中的珍珠,从空中鸟瞰,别有洞天,讲述着远古美丽的传说。
小普陀,洱海中最小的岛屿,面积约600平方米,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以镇风浪,保护渔民;金梭岛,不死的传说,它静卧在洱海和蓝天的碧波中,形状像一个织布的梭子;银梭岛,史前人类生息活动的遗迹;罗荃半岛,国家AAA级旅游区;前名为"赤文岛"的南诏风情岛,国家 AAAA 级景区;玉几岛,“苍洱风光第一村”;海舌半岛,最自然、最美妙、最神奇;三圣岛,“一步三圣岛,三世人上人。”
近看,海面游弋着旅游船,坐上游船,可以观看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领略白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游船的后面,追逐飞翔着许多海鸥,只见它们有的自在地飞翔,有的快乐地追赶游船,忽而嘶喊着冲上云宵,忽而又急速俯冲而下。
我想起过去参加过的开海节,“开海啦!”跟着嘹亮的号角声,在双廊镇红山半岛红山庙前广袤的洱海水域中,在渔港中沉睡了近半年的数百艘“开海”的渔船挂着风帆,摇着双橹,向着金光一片的洱海深处划去。活蹦乱跳的鲫鱼、草鱼、链鱼、青鱼、虾、蟹一网网被拖进鱼舱,新鲜诱人,闪着银光的洱海土著鲤鱼、弓鱼、鳔鱼等在渔网里欢腾跳跃着,仿佛在为自己的“肥美”歌唱、喝彩。
洱海是生命之源,也是美好生活之本。凡是靠洱海的地方往往弥漫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气。这些被神话了的“优势”,常常被生活在洱海边的人当做一种炫耀的“资本”而沾沾自喜。
从团山回眸,一群精致的白族建筑群映入眼帘,那些灰色瓦顶白墙的建筑里有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如果有机会走进博物馆一探究竟,会发现大理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令人震撼。
在观海楼临风凭栏,海风仿佛会把历史的图卷翻开。塘南诏时期洱海区域一片繁荣。那座享誉四海,历史久远的大理古城,在洱海的西北方,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一碑”。碑刻约三千八百余字,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现碑文仅存八百余字。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唐诏之间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该碑对研究云南民族史、西藏地方史都是宝贵的实物资料。
洱海公园的风是柔和的,春暖花开时节,手捧一杯清茶依偎在“海心亭”,向洱海深处凝望,常常会发现天水合为一体,那景象气势而典雅,磅礴而深沉,宁静而震撼,浩瀚而壮阔,美不胜收。若仔细观望,或许还会发现白帆点点,正迎着耀眼的阳光,如白天鹅般在粼粼碧波中悠然漂泊。
“苍山梯田接云天,洱海清水灌良田……”,美妙动听的歌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但真正能感受到其无穷魅力的,应该还是那些生活在洱海边的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