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游安昌的卧龙洞

时间:2020/3/13 作者: 言者夫 热度: 231370
  几年前,听说安县有个2亿年前形成的世界罕见、中国唯一、被誉为美丽神奇的“地下香格里拉”的喀斯特砾岩溶洞。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难于成行。2019年5月1日劳动节放假,我抽了一点点时间带着家人到北川安县散散心,当然也就不会错过安昌的卧龙洞。

  一大早,我们驾车从德阳出发,沿中国5号公路一路北上,沿途有关北川自然地理公园的展示牌一个接着一个,女儿把它比喻为迎接贵宾的士兵,我则联想到了热情好客的羌族汉子。半小时后,我们经由绵阳南由北折道向西真奔山东大道,不一会就进入到了安昌地界。眼前风景炯然不同:奇秀的山峰被绿绿的植被裹的严严实实,偶尔一两处山石乍现,却如画家的干笔在山水画纸上随意刷了几笔,或者是被哪个神仙刀劈斧砍了几下,如神来之作,一点不多冗余。若不是有飞动的山鸟和飘动的云雾,我真怀疑是在画中游了。

  晌午刚过,寻龙山景区就出现在了眼前(卧龙洞就在寻龙山景区)。虽然是五一小长假,来卧龙洞的人不太多。走进大门第一个景区就是“卧龙石林”,沿着左边的小路没走多远,“石林”已现,虽没有云南石林的密集高大,但却迂回曲折,给人朴素平实的感觉。我们一路拾阶而上,山上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野花。这时,想信大多数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如果不是命名“石林”的话,大家肯定只当是游地质公园或看喀斯特地貌了。翻过一座石山,转过一道弯,远远的望见了一个亭子,好象是从石头上生出来一样,如果命名的话,肯定是“飞来亭”无疑了。在我还没有转到第三道弯时,前面传来了女儿的惊呼:“啊,爸——爸——,快来!我卡住了!”我三步并作两步的赶过去,不见有人影,只见前面一座座石峰如山。就在我惊诧之际,突然听到头顶上传来笑声,女儿在“飞来亭”指着下方让我看。原来是高耸的石头如同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接枝连根,两个“石林”之间几乎连在了一起,容不下一个人,岩壁赫然刻着“绝处逢生”几个大字。我只能侧着身,脸贴着石头,半蹲着身子往上一步一步的挪。我笨笨的样子惹的女儿在上边哈哈大笑。

  越往前走,石峰越高,越险,越陡,越难走,形状也奇异多彩,有如怪兽的,有如大鸟的,也有看不出形状但题有 “生灵之源” “长寿神龟”字样的……大概爬了有20多分钟,我也来到了“飞来亭”。登台远望,整个安昌镇尽收眼底。回望来处,峰恋绵延,让人不仅浮想联翩:在6亿年前,这个地方先是一片浅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堆满了沙砾;到了2亿年前,突然大地破裂,平地变成大山,海水倒流入地,沙砾裹着水被抬举到了半空,龙门冲积平原被褶皱成了龙门山;又过了2600万年,一群恐龙霸占了这个地方,再慢慢的经受仓海桑田的沉淀,恐龙又变成了化石,地下水也悄无声息的流走了,留下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

  走下亭子,出了石林,再一次拾阶而上,大概走了不到500多米,就到了卧龙洞的门口,既没有看到想象中洞门,也没有看到卧着的巨龙,只有两道木栅门。怀疑和失望写了女儿满满的一脸,我的心也沉了一下。我安慰大家说:“有石林地雄险,已不枉此行了!”看到我的态度,大家也好像认可了。于是交了票,走了进去。

  刚进木栅栏,卧龙洞就给了个下马威。两块不知什么时候倒下的石头碰在了一起,窄的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行,如果胖一点的人,不侧侧身,弓弓背,通过还是有点小麻烦。

  过了这道石缝,下了一个不高的石阶,眼前突然一亮,一座有三四百多平米的石室横在眼前,旁边还有好多小石窖,摆着一排排绑着红盖子的酒坛。这是所有溶洞入口固有的布置,无奇可观。

  顺着潮湿的石板再往里走,又是一道向下的台阶。这层台阶要比刚才那个更深、更陡,也更难走。沿途也没有特别的景致。大约十多分钟,拐了一道弯,看到的都是很干燥的砾岩,前面的路好像也到了尽头。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感觉来到了洞外,抬头只见天空一片风雨前的暗褐色,低头只见沟壑纵横。我一时有点迷糊,我揉揉眼,定定神,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褐色的天空是用砾岩组成的,那如同万里山河的沟壑是一层又一层的融岩。原来我们已来了到第三层,这里广阔的如同一个球场,至少能融纳几万人。走到最边的观景台向下看,深不见底,石乳倒挂,山恋起伏,河川尽有,自是一翻别有洞天。这就是最神奇的第三层(据了解,卧龙洞共有六层)站在这一层,二层紧贴着三层,最低的地方不超30厘米,最高的地方也只能通过一个七八岁小孩。绕着走一圈,感觉就像是顺着木星的轨道跑一圈一样。

  从三层往下走,沿途就是卧龙洞镇洞神器——擎天伞,好像上下两层被这把大伞撑起一样。游到这里,先前的不快,怀疑都丢到九霄云外了,我们都被这洞中特有的景致折服了。但这还不是最刺激的,更神奇的还在后边呢?

  我们沿着石阶继续往地心深处走。走着走着,女儿担心的问:“我们会不会走到地球的另一端呢?”我一本正经的回答:“会的。”没走多远,隐隐听到了水声,象是从宁静的深远的山谷中慢慢流淌出来的一样。这时,我们下到了第五层。越到下层,反而变得平坦宽阔起来,好像是从高山走到了谷底一样,渐渐的有了流水,河滩。拐了两道弯,眼前突然横了一条小溪流,清澈见底。我们沿着这条小溪一直往前走,不时有石钟乳倒挂头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它。越往前地面越湿,河流越深越宽。在一个三叉路口,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转入了一个宁静潮湿和狭小的小路。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指引,我肯定是不会允许大家去冒这个险的(担心迷路或发生危险)。我们低着头走了很长一段路(其实不长,只是感觉走了很久),来到了最深入——第六层,也就是地下河漂流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开阔地。这里说开阔是和刚才沿河道路相比的,其实也只能融入两三条船。我们去的时候,一条小船也没有,看着平静的湖面,女儿出口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就在我们诧异的时候,不知从哪里突然钻出了一条小船,驾船的老爷爷独自一人坐在船头,弯着腰,直到小船靠了岸,才站直了身子,指挥着我们上船。

  不远处,就是“水天”一色,水连着砾石,砾石倒垂在水中,我们的心不由的又紧了起来,这能走的通吗?只见船工坐在船头低低的说了声:“坐好了。”就用手一摸岩石,船就像长了腿一样快速的后退,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方向的时候,小船头擦着倒挂的石乳,船尾贴着岸边已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慢慢的向着湖心移动。

  我的心砰砰直跳,一抬头,就看到一块块尖尖的石头迎面撞来,我们急忙低下头,发出了一声尖叫。驾船的老爷爷好似什么也没听到,专心的用手代桨,摸着一块块迎面而来的石头,借着手和石头的力量,保持着小船的方向和前进的速度。慢慢的,我们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来了。水面映着五艳六色的光芒,如同朝阳下的海面,美丽极了,孩子们调皮的伸出手臂,摸着冰凉的地下水,笑声不断。大人们神情肃然,如大敌当前。大约行了四五分钟,总算可以抬头了。放眼望去,前面却分不清是水还是岩石。有几处,大家只能又伏在船上,背才能勉强贴着岩壁通过,我都能感觉到背上岩石的冰凉。有几处,眼看着小船被两边突兀的石壁夹住了,只见船公左躲右闪,而船也如听话的小鱼乖乖的在狭窄石缝中穿梭。看到船工娴熟的动作,大家又兴奋了起来,纷纷讨论起了如画的风景。就这在时,前面一道急弯,突然听到有人喊:“有船嘛?船来了?”我们都吃了一惊,这么窄怎能通过两条船呢?大家刚放松的心又提了起来。就在大家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迎面驶来了一条小船,只见两位船公爷爷相视一笑,两条船就靠在了一起,船和船相错时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不知是擦到岩石还是船被撞坏了,总之,两条船都晃了几下,两船的人都发出了惊叫声,而小船也在惊叫声中一前一后相背而去。两个船上的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回过头来,用惊奇的目光的相互询问着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再往前走,水面渐渐宽了起来,好象是在湖中行走一样,只是时不时的水中会冒起一个小山丘,或者是有块石头拉长了脖子伸进水中喝水。总之,奇形怪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就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一缕阳光照到了我们船上,周围栏杆环绕,人影晃动,小船已靠了岸。啊!我们已驶出了溶洞。

  我们站在了岸边,回望那个细小的被水淹了一半多的小石洞,那不正是一个卧着的龙吗,我们不正是从龙的口中游出来的吗?

  这就是被誉为美丽神奇的“地下香格里拉”的卧龙洞,我想对你说,我还想到你的内心世界再看一次。不,是一千次,一万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