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成都行

时间:2019/10/21 作者: 雪灵婷 热度: 168692
  是为了到九寨沟旅游才来到成都的,成都便成了中转站。我来去匆匆,它没有对我有丝毫的怠慢,旅游服务做得非常到位,各个景点之间都有旅游直通车,我拜武侯祠,泡锦里,逛宽窄巷子,观赏都江堰,留步映秀小镇……

  一、武侯祠话旧

  到成都旅游,第一所到之处便是武侯祠,这源之于我对诸葛亮的仰慕。看《三国演义》时,我最崇拜的人物是曹操和诸葛亮。他们在三国里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勇有谋,有卓越的成就,魏国因为有曹操而日益强大,蜀国因为有诸葛亮而与魏国抗争到最后。虽然,他们一个是君主,一个是忠臣,但他们对于一个国家所起的作用,曹操自不必说了,而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仕,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谥为忠武侯,后世称诸葛亮为武侯。

  从武侯祠博物馆大门入内,沿中间道往里走,靠右手边是唐碑,与左边的明碑东西相向。此碑全称《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所以被称为“三绝碑”。碑文褒奖了诸葛亮一生,竭力赞颂他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

  再往前,走过“明良千古”的二门,便可见到汉昭烈庙的正殿,即刘备殿。刘备殿的左右两边为文华廊和英武廊,分别列有文臣和武将各有十四尊坐像,文臣以宠统为首,武将以赵云领衔。二门的东侧通往文华廊过道的墙壁上,嵌有石刻的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是南宋名将岳飞所书。正殿的中央是刘备贴金塑像,刘备的左侧是他孙子刘谌,右侧位置没有塑像。据说早先是放有刘备儿子刘禅塑像的,后因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而被毁,现在此处摆放着一个木头墩子,喻意“朽木不可雕也”。两侧偏殿,东偏殿为“义薄云天”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偏殿为“诚贯金石”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

  过刘备殿,下数节台阶,便是武侯祠。这是一座过厅,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诸葛亮生前受封爵位武乡侯,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他曾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武侯祠即为诸葛亮殿,殿前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盈联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与总结,提醒后人在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诸葛亮殿上方悬“静远堂”匾额,正中有诸葛亮塑像,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披金袍,凝目沉思,陪伴在他左右的是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及其子尚都是谨遵先祖遗训、为国舍生取义的好将士,后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诸葛亮殿的西侧,是一条长长的圆廊似的红墙夹道,头顶上是青青翠竹交相缠绕,走过便是刘备墓了。因刘备“ 爱民好与,曰‘惠’” ,刘备墓故称“惠陵”。当年,由诸葛亮亲自选了宝地,葬刘备于此,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

  据统计,全国现有武侯祠九座,分别在陕西勉县、南阳、襄樊古隆中、重庆奉节白帝城、云南保山、甘肃礼县祁山等地,但是,只有成都的武侯祠,是中国仅有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据说,原来成都的武侯祠和汉昭烈庙分别是相邻的两座建筑物。明朝初年,蜀献王朱椿来武侯祠祭拜,看到武侯祠香火旺盛,而旁边的汉昭烈庙却门庭冷落,朱椿觉得这有损于皇家的威严,对于朱家王朝的统治非常不利,提出“君臣宜为一体”。当即便将旁边武侯祠中祭祀的诸葛亮塑像移入汉昭烈庙内,把原来的武侯祠给废除了。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在汉昭烈庙原址上进行了重新修建,兼顾了君臣礼仪,将昭烈殿放在前面,诸葛亮殿放于后面,直接称其为武侯祠。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对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一往情深。在现存的杜甫诗里,有关诸葛亮的就有二十多首,这在唐代的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位的。诸葛亮在历史上创造的功绩实在伟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远远地超出了刘备,这不是世俗名位所能左右的。今天的武侯祠,属于诸葛亮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人们却不管什么君尊臣卑的礼仪,习惯将此称为武侯祠。

  走出武侯祠,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国人喜欢读《三国演义》,为什么国人那么敬仰诸葛亮?历史人物对国人的影响之大,影响之久远,可能没有人超越诸葛亮。是诸葛亮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他完成了建国大业?是他具有超人武艺?都不是。我想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礼义仁智信道德观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他的完美人格的魅力。静思之余,我想起了《隆中对》《出师表》,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诸葛亮写给儿子《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名言仍然在我的耳边萦绕。

  二、宽窄巷子叹人生

  说成都是一个悠闲洒脱的城市,那么最能体现它这种特点的地方也就是这宽窄巷子了。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紧邻平行的巷子,是承载着民俗风情的青石小巷,所系的是成都人的灵魂。如果说宽巷子呈现老成都的“闲生活”,那么窄巷子便体现了老成都的“慢生活”,而井巷子则展现了老成都的“新生活”。

  走进宽窄巷子,我不由地追溯起它的来历。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杀死了西藏统治者,控制了西藏。清朝廷派了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留千余官兵永留成都,并修筑了满城——少城,满蒙官兵就居住在少城里。据说,当年宽巷子是给当官住的,窄巷子则是给当兵的住的。当年的少城已经不复存在,而宽巷子、窄巷子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如今的宽窄巷子,犹如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被成都人打造成“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虽处于繁华都市,却保存了清代的建筑。屋顶的翘角,青灰的砖墙,古朴的门窗,檐下的桌椅,挺直的梧桐树,鲜艳的红杜鹃,与城市的喧嚣分隔开来,显得如此的超凡脱俗。

  即使再怎么匆匆地赶路,只要你的脚一踏进这宽窄巷子,脚步便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这里的每一个景物都默默无语,但店门口那一张张标着“宽坐”的挂牌,分明在向你发出热情的邀请。眼前,一扇古老木门敞开着,我伸长脖子朝里张望,里面摆着宽坐的沙发,似乎还有戏台,身不由己地随着心情跨进门里。戏台是空的,既然没有人演,那就让我上台过一把瘾吧!走上戏台,摆着架势让同伴给我拍照留念。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台戏剧,在不同地场合、不同的时间重复着上演!思绪如同打开的闸门,我的怀旧情绪如滚滚潮水在宽窄巷子里倾泻。我想,自己不就是一个从老巷子走出来的女子吗?不由地回忆起曾经生活在小巷子的那段难忘日子。

  二十多年前,我与先生结婚那会儿就住在家乡马军巷的老巷子里。那老房子如同这宽窄巷子的大院子,住着好几户人家。屋子里粉墙黛瓦,雕砖门楼,头顶屋脊顶,脚踩大青石。我们住的小屋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厅房,落地的门窗朝北开,屋内的空气很潮湿;冬天阳光难照每一个角落,夏天太阳洒满整个小院;冬天的夜晚毛巾都会结冰,夏天的中午热得酷暑难当。那时的我,什么家务都不会,便开始和心爱的人过起男耕女织般的生活,每天买菜、烧饭、洗衣,一点点地学着做。后来,我们有了儿子,生活更加艰苦而忙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生炉子、烧水、烘尿布、做早饭,干不完的活儿。

  生活没有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回味竟是感慨万端。小巷的生活,有艰辛,也有享受;有苦涩,更有快乐。我之所以珍惜,是因为小巷伴随着我们一同走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是我们艰苦生活的见证者。

  宽窄巷子进巷口的墙壁上,有一幅“耙耳朵嘛”的墙头画:一个成都男人,骑着一辆一边搭上“偏斗”的载客自行车,“偏斗”上有个空位子,据说是留给他的妻子坐的。这是二十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街上最常见的一幕,得名为“耙耳朵”。如今,这“耙耳朵嘛”,成为成都市井文化中一道独特、温馨的风景线。我对这画面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一幅最形象地表达平凡人幸福的直观图。我坐上那空位子感受了一下“耙耳朵”的滋味,顿时感到非常地得意,无限的幸福荡漾在眉宇间。

  在巷子里看风景,被风景里的故事感染着;在巷子里打磨时光,让回味中的往事感动着。安宁、淡定、悠闲和自在,古朴的建筑让我穿越时空,从历史的故事里感悟着自己的人生。

  下了很大的雨,随意,我走进了一家叫郭汤圆的小吃店躲起了雨,在不经意间竟走进了宽窄巷里最富的那一家,门口那特制的青砖墙上嵌入的两个古怪的字,看了半天才认出“恺庐”两字……

  三、都江堰雨观  

  雨中,我来到了都江堰。曾听说,成都之所以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是因为自古就有了都江堰。不知道你信不信?我来到都江堰,就心悦诚服了。

  都江堰市,始建于刘备蜀汉年间,当时,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传说,早在夏禹治水导江,这里曾称导江。都江堰,就坐落在成都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古代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应该是长城吧!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据说,当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也是因为战争。将时间追溯到战国时期,那还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呢!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的统一,国势日盛的秦国,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秦昭王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李冰上任后,首先治理岷江水患,李冰率子用了十四年时间,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这样算起来,都江堰的修建要比长城早三四十年!长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那么,都江堰呢?请跟着我一同去参观吧。

  虽然,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但这并不影响我观赏的心情,加快脚步紧跟导游,因为我想要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雨中,走了一段长长的路,从街市的南桥,走进了绿树葱郁的景区。眼前,一片草木茂盛的河滩上,岷江的水汩汩地流淌而来,可能是下雨的原因,那水是黄黄的,水中一定含了很多的泥沙。右边是层层的山峦,郁郁葱葱,远看如一幅极美的山水画。

  往前走,水面一下子变狭窄,水流也变得急骤起来,水边山墙上有醒目的标志——宝瓶口。这是人工凿成用来控制进水量的,它如伸向岷江长脊的一个口子,把岷江的水扼住在这咽喉口上,因它形似瓶口,故称宝瓶口。据说,当年这里是玉垒山,李冰父子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后,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将玉垒山凿出一个口子,从而达到引水的作用。留在宝瓶口另一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的作用,就是将岷江的水畅通流向东边,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解除了东边地区的干旱,这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过了宝瓶口就是飞沙堰。它是岷江之水流向宝瓶口的前一道关口,一条溢洪道将水流形成两个分流,根据宝瓶口水的流量限度,一部分流入宝瓶口,另一部分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它的作用是导水、泄洪、排沙。

  在啧啧的赞叹声里,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近了“分水鱼嘴”处。那宽阔江面就是岷江的江心,中间修筑了分水堰,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江水在此分成两支,一支顺江而下,流向外江,另一支被逼入内江,经过飞沙堰,流入宝瓶口。因为它的形状如鱼的头部,所以称为“鱼嘴”。我站在那里,能够感受到它的壮观,它的神奇。这滚滚而来的江水,变得如此驯顺,如此温婉。

  这就是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治水的原理,如同经历了一次时空生命旅程,我被李冰父子精湛的治水设计所折服,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古人的智慧与伟大。继而,意犹未尽的我,走过了安澜索桥,沿松茂古道,登上了玉垒关,我从高处腑视都江堰全景——宝瓶口、飞沙堰、分水鱼嘴。三大水利工程如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镶嵌在巍巍的岷江水上。虽然,它经过人工的修筑,却是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相合,不仅发挥着灌溉的作用,也是一道瑰丽的山水风光。

  一个水利工程竟能如此长时期的发挥作用,它可以灌溉几百万亩良田,已经是人间奇迹。如今这个浩大的水利工程竟然成为风景名胜,不仅造福人类,而且也供人们游览。此刻我想起了老子的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都江堰有两句名言——深淘滩,低作堰;逢直拐弯,遇弯抹角。它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难道对现代人的人生道理以及企业管理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吗?

  雨中的都江堰,清新、明净,柔顺,如草原上赶着一群牛羊的小伙子,欢快地唱着牧歌,小伙子跑着跳着,牛羊们也跟飞奔着,他们一同疾驰在幸福的大道上,奔向充满希望的前方……

  四、映秀情结

  如果没有汶川地震,压根儿我就没听说过有个叫映秀的小镇。这次,带着一份关注,一份留意,匆匆的又来到了映秀小镇,目睹了这灾后重建小镇的风貌。

  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温情小镇。走过一个“映秀东邨”的牌楼,便进入映秀小镇。街面很宽,小巧精致的矮楼,簇新的装饰。我未曾停下脚步,却像打量刚上台的演员似的频频地朝店内张望。沿街那一家家服装店、杂货店、客栈等,看上去生意都很清淡。因为没有客人光顾,那些店主们三个一群、四个一堆地聚集在店门口打牌、搓麻将。四川人的悠然、闲散、淡然,在这宁静的小镇上似乎呈现了出来。

  面对那一个个表面上轻松、悠闲的映秀人,那一张张看似平静、安然的面孔,我很想走上前去,跟他们交谈几句,了解一下2008年那场地震时,他们是怎么过来的。随团的导游却告诉我,那是不能提的。前几年,这里的人只要一提到那次大地震,他们就会泪流满面。他们中间,大多是失去亲人的可怜人,那一段恐怖的经历,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极大的阴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尽管现在生活条件不差于震前,但这里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住在本地,很多还是外出打工去了。

  2008年那场地震,让许多映秀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这是灾后另外新建的小镇,原址作了保存,成为地震遗址供外来人参观。映秀人是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帮助的。国泰民安的中国,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百姓人人捐款,为灾区人民送去了一份爱心。地震后,没有工业和农业的映秀人,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当地政府为了让他们有谋生的职业,提出开发旅游的规划。如今,映秀已经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点,相信其规模会越来越大,内容会越来越丰富。

  走在一座长长的木板吊桥上,脚下河滩上还有当年地震时滚落下的石块,我已经想象到了当年这里是怎样的一种惨状。河对岸,郁郁葱葱的树木罩掩下,那一排倾斜的房子,该不是地震时倒塌的建筑物吧?我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那场地震,夺去了多少映秀人的生命啊!当年汶川县漩口中学的遗址,现在作为地震遗址保留了下来。门口的白色大理石时钟,时间永远地停留在14:28。这个时间,对于这所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说,可真是幸运的时间啊。据说当时,学校下午上课的时间是14:30时,那些还在操场上玩的学生因此而避免了那场灾难。

  门口的挂着一幅横幅“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六周年”,地震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六年来,对于经历过那场灾难后活着的映秀人,那次地震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逝者西去,生者坚强。遭遇过重大灾难的映秀人,生活观念改变了,消费观也随之在变化。经历彻骨的疼痛,映秀人更懂得:幸福就是好好活着。曾在5。12地震中救了12位乡亲的“映秀好人”杨云青,在那次灾难中失去了10位亲人。灾后,他重建重生,开起了震中饭店,请听听他怎么说:“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抛弃它。伤心真的要过去,不能沉浸在悲伤中。要生存,就要把家乡发展好。”

  2012年,对于映秀可不可以申报全国5A级旅游之事,引起了网络媒体很大争议。眼前到映秀来的人并不多,旅游状况并不尽人意,也可能是旅游淡季吧。映秀人,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搞旅游,尽管现在生意并不发达。但是我坚信勤劳勇敢的映秀人,一定能够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在漩口中学遗址大门对面的墙壁上,挂有一个木框,上面写着《感恩的心》的歌词,我在壁前站立良久,看着歌词,哼着曲子,我很感动。我想,这表达了映秀人的心声,也是向前来这里的各地游客,默默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多难兴邦”,映秀并没有被那次灾难而吓倒,如今的映秀早已站立起来。从映秀,我想到中华民族,不正是从多灾多难中走过来的吗,灾难从来都没有吓倒我们,没有阻止我们向前的步伐,相反,灾难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更加拼搏。

  来到这里的人,包括我,都怀有一份深深的汶川情结,曾经的爱心因汶川而生起,如今,就这样走近,没有了距离,那份情结在淡然中释放。哦,映秀,请原谅,我这样匆匆地来,又这样默默地离去。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成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两天时间,我漫游了成都市区及周边地区一些景点,初步领略了天府之国的慢生活风采,对这个被公认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有了一个初步的慨念。我在细细地品读,在静静地回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