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远行与科研

时间:2019/4/26 作者: 清禾 热度: 156818
  爱远行的人,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总是会主动的去探索自然界的奥密,正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走走看看”。

  古往今来,名人不胜枚举,无论天涯海角,但凡青史留名的人都热爱远行。 大家熟悉的老子,中国古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名著第二大发行量的经书。众所周知老子一生云游四海,骑着青牛飘然不知所踪。所著<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犹如智慧的源泉让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经常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其中的一句。孔子年轻的时候,周游列国,又善于思考,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并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古代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他有很多著作,修订<六经>,留有<论语>,还记得小时候摇头晃脑的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迦牟尼是个王子,不沉迷于围墙中的奢华,对外界充满好奇,足迹遍布恒河流域,经历了禅定和苦行,凭着极其敏锐的感知,终于找到人生解脱人生的法门,是佛教的创始人,想必都听说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却少能理解。 再说在唐代,耳熟能详的诗人李白,杜甫,宋代苏轼……这些文学大咖都是热衷远行的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诗句。

  这些不随时代而淘汰反而发光发亮的名人,都对自然界或俗世观察细致入微。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特立独行,享受孤独,和自己影子对话。摘其他们一二文章细看,会发现无论是老子的辩证矛盾对立思想,还是孔子的思辨,仰或释迦牟尼的因果循环,即使是李白杜甫苏轼的诗也是极其具有科研的精神的,尤其释迦牟尼发现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更是把科研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发挥到淋漓尽致,可见科研不是近代产生,在几千年前就有人这么做。

  问题是科研和远行究竟有什么关联呢?古人有井底之蛙和“”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似乎暗示了什么。那就是远行绝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坐井观天,相反是惜时如精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给科研人神秘的力量,让会搞科研的人如虎添翼。

  你也许疑惑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呢,为什么有人也跑了不少路,却做不出成绩。这就要说同样是苹果落地,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但牛顿并没有认为完全是自己聪明才智,相反他实事求是的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我们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远行才能有所发现,否则行走的是祖先早走过的老路,没有人能不博览群书就能长久的远行并获得新的感悟或有所创意的科研。远行者总是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又不被俗世所累,远行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和方案,以防未知的激流险滩,远行也需要无限的精力和体力。

  远行没有终点,只有暂时休息的的驿站,是一个终点到达另一个起点,不断延长脚下的路;好比科研没有结果,只有阶段性的总结,是一个谬误推翻前一个真理,无限的接近变化中的规律。这就是远行和科研的共通之处,所以两者总能并行不悖,互为因果,这也是他们魅力之所在吧。最大的问题是你是否站在巨人的肩上,做好了远行的准备吗,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吗,修炼好了火眼金睛的洞察能力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