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文笔山看弥渡,只需要挺胸抬头昂扬向上一个劲地“爬”就行了。沿着陡峭的石阶向上攀登,累了,或扶栏观景,或独坐石阶。校园清风,书声琅琅,书香袅袅,让人一刻也不想停下来,因为最美风景在山顶。
抬头仰望,最高处的文笔塔已遥遥相望,似乎在向游人招手。石阶成“1”字型,虽然宽敞,坡度却不小,雕栏石砌,茂林秀于两栏外,时见鸟雀乱飞,人处其间已无暇环顾景色,只顾奋力攀登,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双手叉腰对着葱郁山林放开喉咙吼叫几声山歌调子,心情一下舒畅了。
文笔塔矗立在眼前,尽显恢宏大气。站在文笔塔下放眼四望,东天桥西铁柱南太极北九顶皆是弥渡胜景,春绿柳夏翠柏秋黄菊冬红梅尽显无限风光。弥渡的母亲河毗雄江冲破九顶山崇山峻岭,似一条柔软的绿绸丝巾由北向南从弥渡坝子中间飘过,在弥渡县城西北角一个叫桃花古渡的地方与弥城河交汇。每逢雨季,弥城河“变脸”极快,平日里清亮柔媚的河水眨眼间变得暴躁混浊,形成一道别样景致。也许是毗雄江为了收敛弥城河的狂野,又或许是弥城河投入母亲河怀抱后陡然乖巧了,在江河交汇南流二三里许的地方,在县城边形成一湾碧水造出“西河烟柳”的美景与“文笔添砚”姊妹连袂,成为弥渡十景中最为鼎秀的自然景观。
“列层岫峦皆几案,行云流水尽文章。”这一湾碧水被看成一池浓墨,文笔塔犹如一支直指蓝天的巨笔,蘸着永不干涸的墨汁,将元气聚敛,“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以其兴化人文,使弥渡人才辈出。古有“六科六解亚”盛况,今有弥渡花灯、弥渡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人引以自豪地说:“弥渡有座文笔山,神笔就是文笔塔;弥渡有条毗雄江,砚台墨水写不完。”弥渡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大概正是因为有了文笔山和毗雄江水的灵性吧!
弥渡的美难以用“紫气东来,阳光普照”这一句话穷尽。只因是,工业壮大、产业振兴,城区拓展、农村新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铁路公路畅通无阻,楼群耸立直欲与天宫比高,财富广聚恰好似春江潮涌。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大道平阔车水马龙眼观皆闹市,城乡优美花团锦簇履践尽芳园。锦绣福地,流光溢彩,恭迎神州才俊创新兴业;绿色弥渡,敞开胸襟,迎拥四海宾朋揽胜观光。
在文笔山上看弥渡,看的是弥渡的往昔今朝,看的是乡村振兴,看的是绿色崛起,看的是祥和宁静,看的是美丽幸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