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别犹豫,别迟疑,没有必要在别人的冷眼下过日子。
都说英雄不问出处,可现实中,有谁不论门户?
楚王如此也就罢了,怎么汉王也是这般眼目?
出身低微又怎么了?怎么就弄得楚王嫌,汉王弃?
些微乌云,就能抹杀了星光?微贱之躯,就不能成就大业?
那靠替人筑墙为生的奴隶傅说,不也成了助武丁治国的贤相,那不擅生计、流落朝歌做小贩屠夫的姜子牙,不也帮文王打下了天下!
走吧,别自弃,别彷徨。能屈能伸,本就是大丈夫本色。
龙泉埋没兮,若钝无钢!芝兰生林兮,孰识其香?
也许,这是上天刻意的安排,火候不到,没有人能够辨认你是驴还是马。
无须感叹,流年不利,命运多舛。命里有时终归有,运处无时莫强求。
还是走吧,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是金子终会发光,是夜明珠不会总在土里埋藏。
月白青山碧,风微马蹄轻。
回首,南郑已隐入茫茫夜色之中,前瞻,崇山峻岭,林密谷深。
牵马拨开丛林,寒溪已在眼前。
哎呀呀,不久前才淌过的寒溪水,此时,怎生就水涨浪飞!
人不能渡,马不能行,这如何是好!天,天也这般不遂人愿?
驴蹄蹇滞兮,乡关何处?时运不济兮,莫可奈何!
莫嘘嗟,莫叹惋。
不是天不遂人愿,是天要留客;不是时运不济,是时来运转;也不是莫可奈何,是行到水穷处,当是云起时。
就是寒溪这一涨,那赶路的人,耽误了行程,便被人追了回去。
随后登坛拜将,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埋伏十面,迫使不可一世的楚王,自刎乌江。
一时之间,人人垂涎的江山,很快便归了本困于汉中、一筹莫展的刘邦。
真可谓: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
2
寒溪,奔流于秦岭的深山峡谷里,在那莽莽的崇山峻岭,寒溪实在是一条不惹人起眼的小溪,它不舍昼夜的流淌着,流过峡谷,流过深林,流经龙潭坝、核桃坝、沙坝,流到马道镇的凤凰山下,汇入颇为有名的褒河。
褒河,听起来也许还不太出名,那如果跟你说,褒河边有个古褒国,褒河因流经这褒国而得名,这个古褒国,总该晓得了吧?
如果你还在摇头,那褒姒呢?那个与妺喜、妲己、骊姬齐名的褒姒,可就在褒河边长大的呢。
褒河养大了褒姒,养成了倾城倾国的美人。
仿佛古代的美人,都没有个好的命运。
正当褒姒如山花般自由自在开放之时,周幽王打进褒国来了,褒国为了自保,只好献出褒姒。
褒姒进宫后,深得周幽王宠爱,可她却怎么也不漏一笑。
周幽王便采纳佞臣虢石父的建议,烽火戏诸侯,博得了褒姒嫣然一笑。
这一笑,可真是倾城又倾国。
犬戎真的打来了,周幽王又点燃烽火报警了,诸侯们却个个都按兵不动了。
去干啥呢,天子逗美人开心而已。
犬戎功进城了,周幽王城丢了,命丢了。褒姒也被掳走,下落不明了。
后人纷纷斥责周幽王荒淫昏庸,也视褒姒为“祸水”。
唯有褒河的水,为自己的儿女,发出一些呜咽与唏嘘。
3
褒河,劈开秦岭,吸纳包括寒溪在内的众多支流,由北向南,蜿蜒而来。时宽时窄,时缓时急。缓时凌波微步,疾时飞花溅雪。沿途,深谷峭壁,奇峰异石,风光无限。
最重要的,还有一条古道,守望相依,左右为伴。
该古道,北起陕西眉县斜谷口,南至汉中褒谷口。一小段,沿渭水支流斜水而行,一大截,循褒水而下,人称褒斜古道。
褒斜古道,何其遥远,何其漫长!
遥望那茫茫的先古,远在三皇时代,它便已经依稀存在。
夏时,禹去蜀地治水,定是走过这条道,定是路过了褒谷口,在褒谷口看上了一块地方。要不,怎么就把参与治水有功的儿子,分封在褒谷口边,建立了褒国呢。
商末,褒人又许是沿此道北上,参与周武王伐纣之战,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册封为南国领袖。
西周末,周幽王伐褒,褒姒定又是沿此路,垂泪离别了滋养她长大的故乡……
秦昭襄王时,宰相范雎,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猕猴猿猱愁攀援的山间古道,便成了攀岩穿谷能通大军、辎重的栈道。
殊不知,自有了这条栈道,时人利用它,又创造了不少惊世骇俗,流传千古的传奇。
那刘邦,被封为汉王,从褒斜道刚进入汉中,护送他的张良,就放火把它烧了。众将士大哭,以为断绝了打回关中的通路。有几人能知,刘邦因此得以休养生息。
那个逃到寒溪被追回拜为大将军的人,不用说,他就是韩信,居然又派兵大张旗鼓的修复栈道。是时,又有几人能知,他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4
时移世易,很快,天下属于大汉了。
大浪淘沙,很快,四百年大汉一晃又式微了。
褒河水依旧奔流着。
闲时,凌波微步,疾时,飞花溅雪。
此时,褒谷河边又有人来了。
来人见景生情,挥毫落笔,落笔生花,题词曰“衮雪”。
“好词。词中有画,画中有意,意境高阔。”
“可是, ‘衮’边为何缺水?”
“哈哈,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题词之人抚掌大笑。
此情此景,成了千古美谈。
题词者何人?魏王曹阿瞒。
词有别解?有。
水边写“衮”,与门下写“活”,实为同一手法,翻用同一手法,岂不直白无趣?哪还称的上曹阿瞒?
故,有人解读:无水之衮,实为绣龙衣袍,王权的象征。试想,王权路上,不也人潮汹涌,衮衮诸公,谁不想滚浪成雪?曹阿瞒有称帝之意。
但,魏王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早已拥有称帝的条件,他为什么至死也不称帝呢?
因此,又有人解读:滚浪成雪,固然令人艳羡,但,前浪刚成雪,不也即刻被后浪所淹埋?魏王是暗示其无意称帝。
称帝与否呢?没人能解?
有,杨修,魏王的主簿,那聪明绝顶、能洞穿魏王心思的才子杨修。
那杨修,解魏王在门下题“活”,为“阔”,在礼盒上书“一合酥”,为一人一口酥,又解魏王屯军褒谷口,与刘备争夺汉中无果,而发出的夜巡口令“鸡肋”,为争夺汉中,已如“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已决意撤兵,无一不洞穿魏王之意。
是人都难容别人将自己看个通透,曹阿瞒哪有例外,便以“造言乱我军心”为由,将杨修斩首。
惜乎,世无杨修,衮雪真意,无人能解。
不过,能解,还是不能解,又有什么关系呢?
江河,依旧雪浪滔滔,世间,依旧滚滚红尘。
5
一直向往着到汉中,实地感观一下褒斜古道那些个传奇的神秘,今年春天终于成行。
同三三两两的游人,鱼贯进入题有褒谷口的颇有古味的城门。
远远便看见了一壁石崖,上面题刻为褒谷口瀑布。只是春雨未下,无水。设若,夏日水来,飞漱而下,溅玉流珠,也颇可观。瀑下有一美女,作弹琴状,标示牌说她是褒国美女,在轻奏古曲。想当初,年轻的褒姒,定然也时常在褒河边梳妆、嬉戏,她的娇娆,定让褒河的山水也格外的迷人。
春风轻拂,心情大好,如褒河岸边吐翠的杨柳,随风轻飏。
透过树影,已看见了三个巍峨高大的塑像,近前一看,左韩信、右萧何,居中龙袍加身,高出左右二人一头的便是山东隆准公。三人均器宇轩昂,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望之,忍不住突发奇想, 设若生于当年,会不会像韩信投奔汉王,在太白岭下所遇壮士辛奇一样,与韩信一见如故,追随他们,暗度陈仓?
来到挥师北伐的塑像前,看,诸葛亮羽扇纶巾,身边将士,群情昂奋,骏马扬蹄、刀剑怒张。想当年,诸葛亮便从这褒谷口北伐。哪知道,有意兴汉,却无力回天,病故五丈原。
青山但见木牛去,褒河不见丞相归。
置身于褒谷口,似乎听到了杜甫千年前的喟叹: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古蜀道示意图前驻足细看,茫茫的秦岭,古人竟然开辟了多条通往巴蜀的驿道。当然,褒斜道才是主道。据人说,兴盛时,褒斜路上,5里一站,10里一亭,30里一驿,廊,阁,楼,亭,引人入胜,行旅食宿,极为方便。登上此路,骑行的,忘却了疲劳,快走的,放慢了脚步。这样的驿道,走上一走,该有怎样的一番趣味?
可惜,褒河上已修了水库,原古道,已湮没水中。
还好,在栈道原址上方抬高70米,修建了一条1。8公里长的仿古栈道,名为石门栈道,供人观瞻,聊抒思古之幽情。
但,石门栈道尚在维修,只好抱憾而归。
登上褒谷口城楼,回望,望不尽,莽莽秦岭,望不穿,褒斜二谷,望不见了,那漫漫古道,也看不到了,褒河的雪浪。
仰头长问:为什么,一眨眼,就变幻了古今?
青山无言,空谷无音。
唯有褒河,尚有一条细流,缓缓流着,流入大河大江,划过汉中平原,犹如夏日的银河,闪烁着波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