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凝聚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民族温情、和谐相处的民族心结,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载中国人的沧桑岁月,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那古朴而又熟悉的味道,悠长而值得久久回味。
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以春为题,诗情词意,津津乐道,写下了无数的脍炙人口名篇和佳作。
不仅有记录传统习俗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更有描述喜庆气象的,可说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唐朝,李世民在《守岁》中写有:“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朝,白居易在《客中守岁诗》中写有:“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志偏警节,防愁预恶春。故因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宋朝,文天祥在《除夜》中写有:“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宋朝,王安石在《元日》中写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朝,王寂在《元夕有感》中写有:“一生能见几元夕,况是东西南北人,残梦关河鳖禁月,旧游灯火马行春。”
元朝,赵孟頫在《岁月》中写有:“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明朝,文征明在《拜年》中写有:“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明朝,叶颙在《己酉新正》中写有:“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稚,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清朝,林则徐在《除岁》中写有:“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清朝,叶燮在《迎春》中写有:“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现代,董必武在《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中写有:“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席散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现代,
这一些绝句写出了,春节时送旧迎新的情景。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春,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节日。
这一些诗词,生动活泼,绘声绘色,洋溢着迎新的喜悦,生活气息十分浓郁,道出了百姓节日的愉悦心情。
新春佳节,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气象更新,大江南北,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和滚滚春潮。
无论如何,春节都是能把中华儿女的心,一颗颗连串起来的神圣日子。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家、故乡永远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后情感的归属。春节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家的文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春节习俗。
春节,其实更是一种岁月,从分离流向团聚,从理性流向感性,从等待流向希望,从一种幸福流向另一种幸福。
春节,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之美的道德思想,体现中华儿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渴望,表达华夏儿女对美好理想、智慧鱼道德的最求和向往。
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重任,就落在一代年轻人身上。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一代一代人,都有义务和责任,让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着美丽的故事、动人的传说。春节,这个世代相传传的节日,让人们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与美好的向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