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螺公园

时间:2018/11/29 作者: 鱼翔 热度: 67981
  青螺公园,曾经是建宁古国的都城。那上了年纪的万寿宫、东嶽宫古建筑,今天因为雨的到来,多了些生气和鲜活。走进这样的古建筑里,仿佛就是与历史来了一段亲密接触,踏的是汉砖,盖的是唐瓦,看到的是建宁古国的建筑,享受的是弥渡2000多年的历史风情,此时此刻,这是一种幸福。

  公园绿化带高低错落地显示出六七个绿层,最高的是百年以上的参天古树,最低的是太阳花簇或一串红,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但丝毫不显拥挤杂乱。还有些被园林工人修剪出形态各异的动植物造型,配以亭、榭、台、凳、桥等景观,把青螺公园打扮得美轮美奂。

  虽在雨中但仿佛还夹杂着晚秋的风,让人有点冷飕飕的感觉,青螺湖畔妖娆泛黄的柳枝拂开青螺公园睡眼惺松的眼晴,鸟语花香充斥着青螺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此时的青螺公园就如一位成熟的少妇,在秋风中飞扬着它的飘柔的发丝,自然而然地显露出一种飘逸,一种旷远的优美。

  公园里新建设的博物馆,是门楼直径大约6米的圆弓形恢弘建筑,看到门楼,就让你感受到弥渡这块土地古老文明的灿烂与独特,眼前的一切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博物馆为两层建筑,总建筑面积3155平方米,展区面积为700平方米,展厅整个布局为铁柱千秋、毗雄风华、哀牢墨雨、小河淌水、建设美丽幸福新弥渡5个部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0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40多件(套),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5件。在展厅中,展出着战国铜鼓、战国青铜器铸造法、云南清代著名画家李仰亭《山水画》、弥渡历史文化名人李彪书法真迹等多件国家级文物。

  为让参观者更加直观了解弥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博物馆还广泛运用了多人互动桌面、电子沙盘互动弧幕投影、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

  走进博物馆,我从展厅的新旧石器开始观看,那是在弥渡多处新旧石器遗址采集到的石斧、石刀以及石器研磨器、纺轮片等众多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具,见证了在石器时代,弥渡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我慕名去参观了镇馆之宝,云南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万家坝型战国铜鼓以及铸造青铜器的“范”。铜鼓于1978年在苴力镇三岔路村出土,鼓面直径大约30厘米,鼓面中心饰一太阳纹,鼓为两范相合而成,鼓身外观成起伏的胴、腰、足三段,外观精美,做工精细。站在铜鼓面前,让我们由衷地产生出对先民们的虔诚和敬意。

  清代是弥渡人才辈出的一个时代。清乾隆年间曾出现“六科六解亚”盛况,也曾出现“同门双进士”“十里两翰林”和“父子进士”,师范编著的《滇系》,被称为“史氏一家之美”。展厅展出了清代著名画家李仰亭《山水画》、文化名人李彪等人的书法真迹,一帧帧泛黄的字画,虽已被岁月留下了痕迹,但可以看出大师们在书法、绘画、文学等方面艺术造诣与成就,让我这个观客叹为观止。

  走上博物馆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多人互动桌面和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可以身临其境地接触和感受弥渡历史文化的厚重。无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花灯、弥渡民歌,还是弥渡的民俗、民族服饰等,均以图片、灯彩、实物、影视资料等手段,进行展示和详细的介绍,让你感受到民族民俗多样性灿烂的文化。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到了弥渡坝,处处闻花灯。”这种说法,一点也没有夸张。在青螺公园的文化活动广场上,每天都有民间业余花灯队演员的表演。跳花灯的大爷大娘们,有的穿着传统的汉族花灯服,有的着白族服装,表演很业余,舞姿也不妙曼,但却很是投入。虽是自娱自乐,却也将弥渡花灯舞蹈中的屈膝、坐臀、崴胯等动作以及蹬点步、蹬提步、大反崴等花灯步伐做的很到位,把弥渡花灯扇的提扇、开扇、扇尖花、推扇小满扇、环手开扇、小扇翅转身、左右移动翻扇、双手交叉划扇、高低八字划扇等花灯扇法舞得有模有样,把自己创编的老曲新词花灯演绎得韵律无限,让你动情。这时,逛公园的人也会停下脚步观看。

  公园里一排排长廊绿棚,石桌石凳随处可小憩;一条条健身路径,让生活在这里流光溢彩,一个个文体广场,让生命在这里演绎精彩。每天从清晨到傍晚,崴花灯的、跳广场舞的、打歌的、练气功的……这里一队,那里一群,一波又一波,络绎不绝。放眼而望,一幅恬淡而愉悦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