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日,近日听温州的一个朋友赞美瓯江上的一个小岛“江心屿”的美景,不禁勾起了我的思绪。想起好多年前,秋游江心屿,那如诗如画的景致,至今让我难忘。
时间回溯到1985年的10月,我出差去温州,抽空去了一趟江心屿。
天蒙蒙亮,我便兴冲冲起床。自墨池坊出发,沿着解放大街往东走,拐过屯前街便到了瓯江码头。隔着半江水,远远的看到灰蒙蒙的雾气中,若隐若现的山和山上的塔,黑苍苍地连成一片。问了人才知道,那便是江心屿。它坐落在温州市东,瓯江的中心,是一个独立的岛屿。
码头上有不少和我一样的游客。不一会,客渡船来了。我们便上了船,客渡船向着江心屿开去。
江上多雾气。一团一团的白色的雾气,悠悠的飘荡。江心屿在这团团的雾气的包裹中,似乎要腾云驾雾飞离而去,又似乎留恋这瓯江不肯离去。这情景,就像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客渡船离屿越来越近,树木也由黑苍苍而变得青郁郁。
太阳出来了,屿上弥漫着金色的柔和的光。一座座庙宇宫殿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屿上多楼台亭宇、曲径柳影。一潭一潭的秋水澄碧清澈。俯首看那游鱼,一匹匹鳞光闪烁,在睡莲间隙穿梭游戏。
沿着曲径向西走到底,有一大片芦苇不见尽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茂盛的芦苇。这些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彼此连成一朵巨大的白色的云彩。使人仿佛置身于浩茫的荒野中,笼罩在那远古时代的野性的荒凉中。
屿上有座中空无顶的塔,据说是南朝建造的,距今一千多年了。近代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来江心屿是温州的门户。中英鸦片战争时英寇入侵,我爱国将士在江心屿与敌寇展开激战。宝塔山守军阵地受到敌寇炮击,塔顶被炮火摧毁,阵地上爱国将士顽强地与敌人战斗,不幸全部阵亡。这大半截的塔身,记载了英帝国主义的罪行,也记载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抬头仰望,只看到崩塌的塔顶,白云在飞翔。塔颠的砖缝长出一颗橘子树,橘树盘根错节缠着砖缝。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橘树上长满了黄色的橘子。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缓缓下了山。山下有一祠堂,门楣上书“文信国公祠”。我才知道我来到了文天祥的纪念馆。
进入祠堂,正面是文天祥的塑像,气辕轩昂,一派威武的气概。四壁是彩色的壁画。画的内容显示了这位民族英雄驰骋疆场与敌人斗争的丰功伟绩。祠中有碑文,是文天祥的《过伶仃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革命斗志。
国公祠旁边,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大门外有一横幅,上书“纪念伟大的山水诗人谢灵运诞生一千六百年”。原来是在纪念谢灵运的活动。这里或许是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经常来往的住所吧。他的《入彭蠡湖口》写得脍炙人口,使我爱不释手。
谢灵运的诗不乏名句,从各个角度描绘出永嘉与江心屿的美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是写野外秋天的夜景;“明月照积雪,塑风劲且哀”写雪地的景色和风啸的寒冷;“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是写暮春田野之绿和天上云彩之白,两种颜色柔和相间构成的自然界之美。
我思量这江心屿的美,既有人工点缀的美,也有大自然不加修饰的美,更有英雄浩然壮志雄伟之美,还有山水文人对大自然描绘的美。
傍晚,我又坐上客渡船,回温州市区去。“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谢灵运的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江心屿的暮色,谢灵运却没有写尽暮色。你看:瓯江的雾气又飞腾起来了,包裹了仙境般的江心屿。若隐若现的山和山上的塔黑苍苍的连成一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