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澄碧湖的竹子

时间:2018/8/30 作者: 熊氏家良 热度: 71229
  每有闲暇,我喜带着宝贝孙女,去我家附近的南昌县澄碧湖西岸看竹子,那片细细密密的竹林,常年青葱,根根轻盈俊巧,紧紧的抱在一起,微风吹来,她们互相亲着,发出“咯咯” 的笑声,似月儿弯弯的叶,呈亮疏疏的节,即使是雪压,抑或是风吹,既不倒,也不折。

  夏、秋,竹们尽情地舒展纤细的长臂,抖起一片翠绿的青纱,抓寻阵阵风头,翩翩起舞,不时有几只知了抓住纤细的竹杆,操着炎热的噪音,不停地叫唤着,桔红的蜻蜓围着竹旁那陪栽的花卉不停地亲吻,五彩缤纷的花蝴蝶在摇曳的竹叶旁,不停地展开她们的双翅,扇情地宣染她们的舞姿。

  冬天来到这里,有些竹叶褪去些许青翠,但绿色依然,我用视线紧盯着她们,竹叶好似柳条一样,羞涩地低下了头,又象害臊的姑娘,掩饰着她们的脸,犹如钓杆弯曲的形状,相互倾身窃窃私聊。一年难得的短短几天的雪花飘逸着,洒落在浅绿色的叶片上,给竹叶们增添了几分淡淡的银装,阿娜多姿的身段,在太阳的辉映下,激动的泪花便一滴一滴飘落在地面,我与孙女各自伸出自己的双手,接着她们晶莹剔透的琼液,凉凉的,爽爽的。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随着竹林间花卉盛开、植于竹旁的野花,与翠竹交相辉映,在竹丛中微笑,争芳斗艳。和风吹过,小小的竹笋就悄悄在地面上萌发出尖尖的嘴芽,迫不及待地争吮着宇间的露珠。若遇一场春雨过后,竹笋就象一颗颗雏形导弹立于地面,直指云端,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一支支细嫩的竹笋争相攀登,生机勃勃,迸发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向上精神,便是对竹子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真实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洒脱她优美动人的身姿。

  深春,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婆裟扶疏。随着夜幕的降临,在晈洁的月亮辉映下,大妈与阿姨们在“幸福的歌儿”, 高亢的旋律引领下,跳着轻盈的舞姿,那种和谐之美,为竹林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常常会带着我的宝贝孙女,找一处竹林下的石凳,眺望着澄碧湖环绕的灯光和那水光潋滟的粼粼湖面,与我孙女讲着关于竹子的故事,或咏吟着关于竹子的诗句。

  明朝江西藉名士解缙,家门口正对着一片竹林。除夕之夜,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竹林的主人是当地富豪,见后便想为难解缙,遂叫人把竹头砍了。解缙明白富豪之意,于是在上下联上各添一字,成为:“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一见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暗发笑,在上下联上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终于无可奈何,只好低头认输。

  我之所以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她的纯洁、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的傲气,这也正是我们凡夫俗子人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之根本。明太祖朱元璋:"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尽管大雪的沉重将竹子压弯了腰,枝头眼看要沾着地上的污泥,但天放晴,红日出,雪融化,那竹子依旧丢掉重负仍然昂首挺胸。人生也是如此,在遇到困难和压力面前,勿要堕落,终究总有雨过天晴的一天,待到那时我们仍然高昂着头,与天同齐。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此诗句出自清代魏源的一句名言,竹子在大雪时候还像箭一样笔直挺立,不被雪所压弯;做人要像竹一样,傲骨长存,不被外界不正之气所摧毀,虽是竹的自信,也是做人的自信。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亦是竹之坚强;然而,“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从而表现我对竹子这种清高品格的持守和崇尚。

  作者:熊绍其 笔名:熊氏家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