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6日,忙碌了一天的我,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来的传真件,该州众议院议员JUDY CHU邀请我率团赴加州考察,并参观一年一度的“北美国际汽车展”。
虽然时间紧迫,但在各方的支持下,护照签证手续很快送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因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政府对赴美人员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查措施,一般都要进行面谈。当然,我们的团组也不例外。所谓面谈就是接受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官的当面询问。我们接到通知后,团组八名成员如期到达了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
面谈这一天,我们六点钟不到就起了床,匆匆吃早餐,便分乘两辆出租车来到美国使馆签证处门前。下车一看,好家伙!门前已摆起了一百来人的长龙。我有些好奇地上前打听,原来大家都是来接受赴美面谈或办理签证的。
北京隆冬的清晨,太阳迟迟不肯露脸,天色灰蒙蒙的,凛冽的寒风气势汹汹呼啸而来,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很快将我们身上的热量吞噬了。路旁的大树强打着精神,任凭技条与风吵闹。地上几片枯黄的落叶被寒风追赶得飘浮不定,东躲西藏。严寒伴着焦虑,我的心也随着落叶漂忽起来。
排队的人群或是不停地在原地走动,以加速生产热量维持体内的热平衡;或是不停地抬腕看表,督促秒针加速运转;或是不时地扭过头去观察签证处的大门,猜测里面的世界是否精采……
八点钟终于到了,几个身着制服的保安出现在使馆签证处门前。各团组成员手持美国使馆方面发来的面谈通知书,按顺序号列队,依次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大家经过了两道安检门后,才进入签证大厅。大厅一分为二,隔墙的下半部分约一米高是用砖砌的,上半部分为透明玻璃。前厅为面谈或办理签证人员的候签室,后厅是美国使馆签证办公室。我们进入大厅后,在左侧的一号窗口按团组人数每人领取一张编号牌。再按编号牌上的颜色,在厅内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分别排成方队,每个方队对准一个窗口,窗口很小。候签厅里没有桌椅板凳,签证官站在窗口里面,隔着玻璃通过对讲机接待面谈,需要验证相关资料或者退还资料时,窗口才是通道。
能否顺利签证,完全凭签证官个人的主观意见。对于签证官来说,他们当然有自身的职责;对于面谈者来说,即使不给予签证也死不了人。而愿意接受面谈的人,一般都有赴美的必要,因而进入候签厅的人,个个面部表情严肃,心情不太轻松,既带着期待,也显得无奈。
九点整,盼望多时的窗口打开了,隔着窗口,只见几个美国人忙着开电脑、整理资料。场内有人悄悄地说:“他们就是签证官。”
大约过了一刻钟,签证官走近窗口,按通知顺序号用中文喊面谈者的姓名。只见被喊的人应声走到窗口,对着对讲机,用英文或中文交谈,但多半是用中文交谈。我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士在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签证官问题时,签证官不停地摇头并发出“NO、NO”声,面谈的男士也随之汗流满面,直到签证官要求他用中文时,面谈才继续下去。
所有来面谈的人都是被动的,都是美国签证官问什么答什么。排在我们左右窗口的人,接受面谈后多数领到一张印有英文的纸条,凡是领到这张纸条的人不是涨红着脸就是满眼泪水地离开。只有少数人是满面春风离开的。经打听,原来是面谈后签证官同意赴美签证的就收下相关资料,不同意签证的,就发给一份印有不能进入美国的文件,并在其中的某一条款中(如移民倾向等)用笔划上勾,告知其不能赴美的原因。
当得知拒签者不仅仅有个人,就是一个团组中也有人被拒签时,我顿时警觉起来。虽然我们有正式邀请函,并有正当的理由赴美,但决不可掉以轻心。这时,我一边仔细地观察签证官与面谈者的谈话情形,一边对我们团组及成员有不有被拒签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武钢钢丝绳厂孙副厂长及华阳公司李总会计师猛地触动了我的神经。因为老孙的单位和小李的职业在字面上看不出是直接从事汽车产品制造的,会不会成为签证的障碍呢?情急之中,我立即转身轻声地和大家商量起来,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一是面对签证官不卑不亢;二是诚恳谨慎地回答问题;三是请老孙认真介绍武钢钢丝绳厂开发生产汽车软轴、小李兼任公司下属零部件厂长等情况。这时,有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醒我们:“请保持安静!”我的面部表情很快地平静了下来,但心里仍然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我排队的窗口到九点半才打开,签证官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当我在心里埋怨她迟到时,偶然发现左边窗口里一直面无表情的男签证官的脸上有了笑容。看样子他与面谈的男士谈得很投机,这位男士也很快带着满意的表情离开了窗口。不一会儿,排在我们队前面的一位女士应声走近窗口,只听到她对女签证官轻轻地说一声“您好”,女签证官不仅给予同样的问候,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该女士接受询问后,也顺利地通过了面谈关。为什么签证官的脸上此时会出现笑容呢?我立即在脑海中琢磨起来,并幡然醒悟:啊!原来参加面谈的人都带着紧张的心里来见签证官的,大多数人把见面时必要的礼貌问候语给忘掉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面问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修养的表现。西方国家的人是非常重视这些的。刚才两个顺利过关的人不仅沉稳,而且很有礼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细节效应”。我有些激动地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大家,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也增强了顺利通过的信心。
轮到我们团组与女签证官面谈时,我是第一个接受面谈的。一见面,我礼貌地问候一声:“您好!”女签证官立即面带微笑地用汉语回应一句“您好!”并问我:“为什么不用英语?”“对不起,我的英语水平不高。”“你们其他人会英语的吗?”“有比我强的,但不能与您流畅地交谈。”女签证官点了点头,就非常认真地审核起我递交的资料,并详细地询问我们赴美的意图?谁人接待?考察哪些地方?以及翻译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接着女签证官将目光移至我身后,并逐一询问团组其他成员,其中询问潜江东方汽车零部件公司邹董事长生产什么产品、华阳公司副总老孙的产品与哪些厂家配套,还仔细地询问了武钢钢丝绳厂老孙和华阳公司小李的工作年限及职业等情况,特别提到了他俩与此次考察活动的关系不大等。由于事先预测到了这一问题,因而他俩准备充分,回答得体。
询问完毕,女签证官将我们团组成员的资料整理后分成两部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就在我们等待女签证官的决定时,只见女签证官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严肃地宣布:“我代表美国政府接受你们的访问。”随即发出轻脆的“OK”声。结果虽在情理之的,但我们仍然礼貌地道谢:“谢谢!再见!”并如释负重地离开了美国使馆。
虽然时间紧迫,但在各方的支持下,护照签证手续很快送到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因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政府对赴美人员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审查措施,一般都要进行面谈。当然,我们的团组也不例外。所谓面谈就是接受美国驻华使馆签证官的当面询问。我们接到通知后,团组八名成员如期到达了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
面谈这一天,我们六点钟不到就起了床,匆匆吃早餐,便分乘两辆出租车来到美国使馆签证处门前。下车一看,好家伙!门前已摆起了一百来人的长龙。我有些好奇地上前打听,原来大家都是来接受赴美面谈或办理签证的。
北京隆冬的清晨,太阳迟迟不肯露脸,天色灰蒙蒙的,凛冽的寒风气势汹汹呼啸而来,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很快将我们身上的热量吞噬了。路旁的大树强打着精神,任凭技条与风吵闹。地上几片枯黄的落叶被寒风追赶得飘浮不定,东躲西藏。严寒伴着焦虑,我的心也随着落叶漂忽起来。
排队的人群或是不停地在原地走动,以加速生产热量维持体内的热平衡;或是不停地抬腕看表,督促秒针加速运转;或是不时地扭过头去观察签证处的大门,猜测里面的世界是否精采……
八点钟终于到了,几个身着制服的保安出现在使馆签证处门前。各团组成员手持美国使馆方面发来的面谈通知书,按顺序号列队,依次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大家经过了两道安检门后,才进入签证大厅。大厅一分为二,隔墙的下半部分约一米高是用砖砌的,上半部分为透明玻璃。前厅为面谈或办理签证人员的候签室,后厅是美国使馆签证办公室。我们进入大厅后,在左侧的一号窗口按团组人数每人领取一张编号牌。再按编号牌上的颜色,在厅内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分别排成方队,每个方队对准一个窗口,窗口很小。候签厅里没有桌椅板凳,签证官站在窗口里面,隔着玻璃通过对讲机接待面谈,需要验证相关资料或者退还资料时,窗口才是通道。
能否顺利签证,完全凭签证官个人的主观意见。对于签证官来说,他们当然有自身的职责;对于面谈者来说,即使不给予签证也死不了人。而愿意接受面谈的人,一般都有赴美的必要,因而进入候签厅的人,个个面部表情严肃,心情不太轻松,既带着期待,也显得无奈。
九点整,盼望多时的窗口打开了,隔着窗口,只见几个美国人忙着开电脑、整理资料。场内有人悄悄地说:“他们就是签证官。”
大约过了一刻钟,签证官走近窗口,按通知顺序号用中文喊面谈者的姓名。只见被喊的人应声走到窗口,对着对讲机,用英文或中文交谈,但多半是用中文交谈。我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士在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签证官问题时,签证官不停地摇头并发出“NO、NO”声,面谈的男士也随之汗流满面,直到签证官要求他用中文时,面谈才继续下去。
所有来面谈的人都是被动的,都是美国签证官问什么答什么。排在我们左右窗口的人,接受面谈后多数领到一张印有英文的纸条,凡是领到这张纸条的人不是涨红着脸就是满眼泪水地离开。只有少数人是满面春风离开的。经打听,原来是面谈后签证官同意赴美签证的就收下相关资料,不同意签证的,就发给一份印有不能进入美国的文件,并在其中的某一条款中(如移民倾向等)用笔划上勾,告知其不能赴美的原因。
当得知拒签者不仅仅有个人,就是一个团组中也有人被拒签时,我顿时警觉起来。虽然我们有正式邀请函,并有正当的理由赴美,但决不可掉以轻心。这时,我一边仔细地观察签证官与面谈者的谈话情形,一边对我们团组及成员有不有被拒签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武钢钢丝绳厂孙副厂长及华阳公司李总会计师猛地触动了我的神经。因为老孙的单位和小李的职业在字面上看不出是直接从事汽车产品制造的,会不会成为签证的障碍呢?情急之中,我立即转身轻声地和大家商量起来,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一是面对签证官不卑不亢;二是诚恳谨慎地回答问题;三是请老孙认真介绍武钢钢丝绳厂开发生产汽车软轴、小李兼任公司下属零部件厂长等情况。这时,有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醒我们:“请保持安静!”我的面部表情很快地平静了下来,但心里仍然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我排队的窗口到九点半才打开,签证官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当我在心里埋怨她迟到时,偶然发现左边窗口里一直面无表情的男签证官的脸上有了笑容。看样子他与面谈的男士谈得很投机,这位男士也很快带着满意的表情离开了窗口。不一会儿,排在我们队前面的一位女士应声走近窗口,只听到她对女签证官轻轻地说一声“您好”,女签证官不仅给予同样的问候,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该女士接受询问后,也顺利地通过了面谈关。为什么签证官的脸上此时会出现笑容呢?我立即在脑海中琢磨起来,并幡然醒悟:啊!原来参加面谈的人都带着紧张的心里来见签证官的,大多数人把见面时必要的礼貌问候语给忘掉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面问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修养的表现。西方国家的人是非常重视这些的。刚才两个顺利过关的人不仅沉稳,而且很有礼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细节效应”。我有些激动地把这一信息传递给大家,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也增强了顺利通过的信心。
轮到我们团组与女签证官面谈时,我是第一个接受面谈的。一见面,我礼貌地问候一声:“您好!”女签证官立即面带微笑地用汉语回应一句“您好!”并问我:“为什么不用英语?”“对不起,我的英语水平不高。”“你们其他人会英语的吗?”“有比我强的,但不能与您流畅地交谈。”女签证官点了点头,就非常认真地审核起我递交的资料,并详细地询问我们赴美的意图?谁人接待?考察哪些地方?以及翻译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接着女签证官将目光移至我身后,并逐一询问团组其他成员,其中询问潜江东方汽车零部件公司邹董事长生产什么产品、华阳公司副总老孙的产品与哪些厂家配套,还仔细地询问了武钢钢丝绳厂老孙和华阳公司小李的工作年限及职业等情况,特别提到了他俩与此次考察活动的关系不大等。由于事先预测到了这一问题,因而他俩准备充分,回答得体。
询问完毕,女签证官将我们团组成员的资料整理后分成两部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就在我们等待女签证官的决定时,只见女签证官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严肃地宣布:“我代表美国政府接受你们的访问。”随即发出轻脆的“OK”声。结果虽在情理之的,但我们仍然礼貌地道谢:“谢谢!再见!”并如释负重地离开了美国使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