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随着记忆倒回到2004年的4月初,那一次去的西欧一线,15天把西欧一些大大小小的诸国,基本去了一个遍,记得有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梵蒂冈、荷兰,还有一个列支敦士登。这次是走马观花,大多数时间都在旅游大巴上赶路,虽如此,由于是平生第一次出国,内心充满新奇跟向往,心情跟现在是不大一样的。记得梵蒂冈是最小的一个国家吧。第一次去欧洲,只有我自己,没有约熟悉的人一道,经济也是得到赞助才去成,一起的团友除了一个40多岁的男士陪他老爸老妈一起,其余的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基本都在6、70岁的年纪,有几个已经是80多岁了。记得回国后每年春天大家都聚一次,连续聚会三年,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了吧,以后就散了,也许尽是些高龄老人吧,体力心力都有限了,聚会舟车劳顿的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了。
第一次欧洲之行,我跟陈阿姨和张伯伯成了忘年交。他俩都挺喜欢我,蛮疼我的,现在想来都倍感温暖。西欧之行我们一路结伴而行。他俩老那时66、68岁的年纪,都是69信箱退休下来的,陈阿姨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是厂医,张伯伯毕业于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大),跟我老爸还是校友呢!是厂里的工程师。他二老有一子一女,女儿嫁给同厂的同事的儿子,亲家及女儿小两口早年就去深圳打拼,已经很有钱了,在成都买下几套名盘的花园洋房,供二老养老兼具投资,二老出国到处走走也是女儿女婿赞助的。陈阿姨说他们工厂退休工资低,不是女儿赞助,那里来的钱旅游哦,言谈之间甚为欣慰!儿子是一个出租车司机,经济上就远远没有女儿家殷实了。应二老邀请,我去过他们家,在当时算是成都条件很好的居住环境了。
那些年的老年人能够出国到处走走也是蛮时髦和稀罕的,记得那次同行有几个教授几个专家还有几个退休高级官员,说起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些,那时出国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当时我的心情真是蛮激动的。
西欧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点就是绿化植被好,没有森林的地方也一定有草坪的,没有一点裸土故没有灰尘,走了几天的鞋子都没有粘上一点灰尘泥土,很干净,第二点就是人口少,这跟中国到处都是人头攒动有个巨大的落差。旅途中在兴奋新奇之余不知不觉我感到精神上很孤独,对于那个世界感到很陌生,缥缈感一下子袭来,一下子没有之前我的向往了,我很想家,也想回国,所以半个月时间就在我这样的心态下很快就过去了,也许是独自第一次去到异国他乡那么遥远的地方吧不习惯。无论当时是怎样的心境,但是至今那初次出国去到欧洲的印象还是深刻而隽永的。
犹记荷兰的风车在郁金香盛开的花园里迎风旋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是合法的,我们在橱窗看到一个个姿态肤色各异的应召女郎在等待她们的生意开始,明码实价,持证上岗,每年还有体检打预防针,她们没有啥好羞涩的,为了生存。那时这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强烈震撼!走在法国香榭里榭大道体味法式的浪漫风情,爬上艾菲尓铁塔眺望巴黎这个浪漫之都,坐上游艇畅游塞纳河,微风吹起秀发让思绪飞到很远很远,关于过去的未来的种种思绪在眼前飞舞。参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馆内珍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大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石雕。意大利的水上之城威尼斯以及刚朵拉,瑞士秀丽的湖光山色,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记得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我们排队进去,抢到最后即将关门之前,不要太幸运!圣彼得教堂是世界最大的教堂,文艺复兴式和巴洛特式风格的建筑,而我们这次见到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则是哥特式的建筑。欧洲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宗教建筑以教堂为主。卢森堡是一个袖珍王国,国土小但古堡多又叫千堡之国。
时间回到现在,第二次去到中欧的心情就完全是从容淡定的了,也没了孤独恍惚之感,这才是一个旅人应当具备的心态。当然这也是我这个热爱旅行的人经过多次旅行所锤炼出来的状态吧。比起初出茅庐的2004年的我现在应该心智成熟得多了,也能不疾不徐从容自若面对所有的未知了,尽管内心有时也暗暗雀跃一下,这样旅行的结果当然是饱满而丰盛的。
2017年8月的中欧之行,是在一种闲适状态下行走的,就是想放下平时工作生活的压力。这次出入境是德国的法兰克福,但是德国不是此行的重点,至少我这样认为,在德国的罗藤堡作了短暂的停留就离开德国境内前往奥地利。被称为欧洲中古世纪之宝的小镇罗藤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西北部的弗兰肯地区的高原上,俯瞰陶伯河。是德国所有城市中保留中古世纪风貌最完整的城市,也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倘佯在小镇的街头巷尾,探古寻幽,时光顿时慢了下来。
离开罗藤堡我们驱车来到奥地利的莫扎特的出生地--萨尔茨堡,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这里的湖光山色、巴洛克建筑的街道令人心旷神怡。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西部,是阿尓卑斯山脉的门庭。不远处的米拉贝尔花园鲜花盛开,喷泉从容地跳着它们自己的舞蹈,无所谓悲喜。米拉贝尔宫和花园据说是时任大主教沃尓夫在1606年为他最钟爱的情人阿尓特所建。
前往奥地利著名山地小镇哈尓施塔特途中我们顺路去了领队推荐的位于阿尓贝斯东起点的希特勒的私人城堡--鹰巢。经过2小时的蜿蜒曲折的山道的车程又步行穿过一个幽深隧道进入一部封闭电梯来到了鹰巢的观景台。希特勒的私人城堡可谓地势险峻,隐秘性极强,二战期间希特勒藏身之处可谓精妙决绝。
被称为世界最美小镇的哈尓施塔特,在宝石般翡翠的湖泊跟险峻斜坡之间,它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到处可见童话般美丽的住宅。海拔3000米的高峰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简直就是一幅人间天堂的图画。整个小镇在199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黑白天鹅在湖泊中游弋。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著名的人骨教堂,逝者的头骨静静地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里面,游人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与之会晤并告别。教堂外的小道边各式各样的墓碑静静地站在那里,生者逝者共享这一方美丽的天地,毫无违和感。据说这里盛产盐。我们在湖畔吃湖鱼大餐,品尝小镇手工鲜啤,这跟德国的皇家啤酒相比口感更胜一筹。
离开哈尔施塔特我们来到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是此行浓墨重彩的旅行地。怎能错过维也纳呢?所谓深度游也就如此了。夜晚我们来到举世闻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聆听一场如痴如醉的莫扎特乐团的音乐会,维也纳音乐之夜是沸腾的,沉浸其中是快乐的。维也纳有着美丽的茜茜公主和她的美泉宫。此次出行我最向往的应该是捷克吧。同学则是冲着维也纳的音乐会来的。对于接下来深度接触的捷克,是时候挥手告别奥地利了。
捷克掠影
对于此次我向往的捷克,是要多用一些笔墨的。一早出发,我们来到了著名的CK小镇克鲁姆洛夫,临近了让人眼前一亮。清澈的伏尓塔瓦河环抱着一座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城市,一望无边的错落有致的建筑多为哥特、巴洛克式样,美丽得令人惊叹!CK小镇的特产面包冰激凌,4。4欧一个,推荐给吃货们,来时别忘了品尝。接着我们来到捷克南部号称白堡的赫鲁博卡城堡,城堡的外观以哥特兼波西米亚兼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著称,令人惊艳,本来晕乎乎的我顿时为之一振!进去城堡,里面的内饰之奢华让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随着里面当地的解说员的引领,我们一个个的厅、堂、房间、走廊参观,如梦如幻。这座城堡最初建于13世纪,原来属于波西米亚国王的私人领地。16世纪时,德国的贵族史瓦森堡家族接管了城堡,并在后来的几百年里,不断以雄厚的财力扩建、装修、装饰城堡,以至于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城堡如此辉煌、如此奢华、如此独特。这座远离城市的城堡已经成为捷克腹地的一个独特的地理符号。傍晚来到百威小镇,著名的百威啤酒就产在这里。黄昏华灯初上,大家济济一堂,品着百威啤酒,沉浸在这一片迷人的夜色中。到达捷克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天目的地当然是布拉格了。布拉格依山傍水,古迹众多。古代建筑群耸立在伏尓塔瓦河两岸,罗马式、巴罗克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的楼房鳞次栉比。许多古建筑上高塔攒集,布拉格因此又有百塔之城之称。每当深秋时节,黄澄澄的塔尖耸立在一片金黄的秋叶中,金光闪闪的,因此城市又被人们称为“金色布拉格”,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它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素有“建筑艺术教科书”的美称。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伟大诗人歌德曾说:在诸多城市像宝石般镶成的王冠上,布拉格是其中最珍贵的一颗。没有经过战火硝烟和自然灾害洗礼的布拉格十分难得,连希特勒都舍不得炸掉。我们暴走布拉格,流连于布拉格的大街小巷,让我们静静享受金色布拉格和煦的阳光和清凉的微风带来的惬意,祈愿世界和平,布拉格的风是如此滋养人的心,我爱布拉格!在捷克境内我们安排了整整三天时间,也不能穷尽布拉格所有的风采!听说有人在这里可以呆上一个月也不会厌倦。在布拉格的三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的车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向德国进发,因为要从德国法兰克福返程回国。
记得第一次去欧洲也有德国一站,不过那次是走马观花只是因为出入境去了慕尼黑。今次再去德国就算是弥补了上次的空白。不仅出入境法兰克福,还去了罗藤堡、首都柏林,魏玛小镇。漫游德国,德国人严谨的作风和工匠精神渗透在各个方面,值得我等学习!柏林墙上艺术家们的各种涂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魏玛是德意志的精神圣地,探访歌德和席勒的故乡--魏玛,感受魏玛深厚的文化。伟大诗人和作家歌德和席勒曾在此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如今著名的李斯特音乐学院也在这种小镇上。街头自弹自唱的女孩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吧。这次德国一共安排了4天时间,最后我们从法兰克福返程回国。中欧三国深度游结束。
无论是西欧还是中欧,给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古老的现代的交相辉映,演绎着悠闲缓慢的节奏,记得西欧的教堂很多,中欧的特色古建筑多,人说看多了骨子里一个意思,审美疲劳了,确实如此。旅途中其实就是来个时空变换,在另一个维度空间洗洗脑,换换血,凤凰涅槃,跟过去告个别,回来从头开始,人就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了,面对未知更有底气和精气神。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的旅途都会认识一些新朋友,全当彼此缘分一场,切行切珍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