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到南,从荒漠的海岛到锦绣的江南,迥异的空间转移似乎也拉长了时间的间隔,仿佛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年前我生活在遥远的北方,习惯了冷冽寒风,习惯了飞沙蔽日,习惯了豪情万丈。或许我未能完成跋涉千里山河的过渡,只是一个缥缈于云层间的航行飞快的将我带到。而此刻我站在陌生的江南,陡然间没有了寒风,没有了飞沙,万丈豪情也在慢慢消亡。如诗如画的风景恍然带我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一切都显得那么明艳而温雅。顷刻间陌生而唯美的图景所带来的心潮涌动已阻止了北方的回忆,我就站在这里,江河秀丽,古色天香。
去年我和一位朋友曾同游江苏昆山的周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识江南水乡的风情。在这里没有那种面对高山大江时雄壮的震撼,也没有面对大自然中奇丽的物象时的惊叹,而是被一种朴静幽回的图景所牵引,这就是人们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
悠悠的航船摇荡在狭窄的河道,
摇船人的歌谣飘扬在古朴的小镇。
静穆的石桥,雕栏的楼阁;
亮澈河水上飘摇的柳枝……
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了江南的梦中,
这是他们心中长久的梦,缥缈在摇橹的风声中。
……
此刻我又回到了江南的梦中,这次我却独自徘徊在与周庄相隔并不遥远的西塘古镇的石桥上。如果没有要好的朋友在身边,我时常会选择一个人独自出游,一直以来我总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孤寂悲渺的氛围,且一心使自己被这样的氛围所卷裹。于是旁人总会被我的文字、我的情怀所迷惑,他们开始相信甚至愿意分享我的孤独感,仿佛在人生相似的境遇中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脱逃,且能彼此呼应而有了共鸣。就像古代的的那些诗人总是努力的为自己营造一种悲寂的异乡感一样,他们的诗句往往也把那些读者感染得一塌糊涂,特别是那些“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漂泊者来说,往往看到一首思乡的诗句都会心情激动而泪流满面。但作为诗人本身,他们的故乡已然不是一种物象的存在,而是升华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迫使他们一步步远离家乡。他们在遥远的异乡体味并抒发着思乡之情,而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他们营造异乡感,却又享受异乡感。
事实上我更乐于享受我的孤独感,因为孤独才使我们更能想到诸多情感的存在,由于分离而产生的孤独会令自己更加思念和珍惜亲人和朋友;因为孤独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并不单单的为自己而活着,于是孤独会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勇气让我们去寻找远方的美好。我们可以想象没有情感的孤独是多么可怖,无所思念,无所依靠,无所追寻,无所期待,生命已然黯淡。
这里的天地很美,细细的小雨轻轻的飘落,点击着静静的河面,且又撩拨着岸边垂柳的情怀。烟雨的朦胧使江南小镇的物象幻化成了一种梦境,小桥流水、青阶廊坊、垂柳依依、小舟浮荡,一切都是在雨濛濛中,显得那么舒雅浪漫,那么情意盎然。我们也会有过这样的梦:一位年轻婀娜的江南女子,在纷纷扬扬的细雨中撑着一把纸伞,尔或依在桥上的石栏,尔或静坐在摇荡的轻舟上。我们看不清她的面容,但她轻盈的倩影早已将你的心深深的吸引。于是我们想要追寻她、走近她,她却消失在狭长的雨巷。对于江南我们总是期待着这样的邂逅,就像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文与英在乌镇的邂逅而产生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似水年华》的作者将这样的邂逅、这样的爱情故事安排在江南的小镇?在我看来或许是因为江南风色的端庄与柔美为青年男女的邂逅提供了恰如其分的情调,使爱情能够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让人不能不暧昧,不能不情意绵绵。
当我走在西塘古镇的街道上经过了几间咖啡馆,从咖啡馆的玻璃窗前看到每张古色的木桌上摆放着一张折成三角锥形的纸牌,纸牌上写着醒目的两个字——邂逅。想不到"邂逅”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招揽生意的代言词,江南生意人的智慧挖潜了孤单旅人们的一种共同期待。他们从这里经过,也许会眼光一亮停下脚步,点上一杯咖啡慢慢等待。这样的等待无疑充满了美丽的幻想,我们等待的那个人会出现吗?
想到等待突然会想起温庭筠的名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在苍茫的河畔,为什么心上人还未出现,过尽千帆,焦虑的望着它们远去,心里传来一阵阵的隐痛。该等待还是该离开,等待的人是否在船上,等待的人是否把我遗忘?夕阳西下,血红色的残阳又一次洒在江面,我已经不能自己,泪水模糊了视线,夕阳就这样沉入水中,河水依旧漂流,我依旧等待。思妇之心总是怀揣着希望等到心上人的归来,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的人值得我们去等待,或爱人或朋友,而有的人早已无心于你,等来等去却等不到,那才叫做无聊。
西塘古镇不大,几座石桥,几条小河,几株垂柳,几排青瓦房舍,数只往来的小舟,这些便构建了一个狭小的古朴的原始生态,也构建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梦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