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看书像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我喜爱的都是我亲自在书店里买的书,大都是文学小说类,那样一本本小说被我暗无天日的阅读,有种醉生梦死之感,在一个个小说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最终且永恒的家园——精神家园。少时性情浮躁激烈,有种极其排斥教课书目的憎恶,后来激进之气逐渐消退,遂而也没有那么讨厌,但也不甚喜欢。我不喜欢人满为患的图书馆,讨厌书上生冷冷漠的标签,讨厌里面被划过的痕迹,相对于图书馆——这种带有极其功利性的地方,我更喜欢书店,在书店里,可以一一仔细的挑选自己一眼相中的书。尤记得高中求学时,怀抱着一颗单纯炽热的心,满怀激情的逛书店,在无意中看见了一本厚厚略带沉重的《白鹿原》,于是买回家,在温暖的晴日下一气呵成的读完,感觉甚是美好,至今回忆,仍觉不啻为人生的一件幸事。与书为伴的日子,回想起来,总是使我日渐脆弱的我感到生命的希望。
其实我最向往的一种状态是,在荒芜大地上一个人有着一个质朴的木屋,天气晴朗到令人心碎,于是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端着一本心仪的小说,从头读到尾,忘却世间所有。这样一种沉醉到接近窒息的自由是我自出生以来注定要如夸父逐日所向死而生希冀的。萨特说,我在书中开始我的生命,我也必将在书中结束我的生命。他的每一句话都印证我的生命轨迹,使得我因了这书本的缘故而倍感欣慰。
所以,藉由这书本,我可以在大部分时间如同周先生说的那样——过着形而上的生活。超越当下,超越存在,走向虚无。
MEMORY
余华说,每一次的回忆过往就仿佛再活了一次。深以为是。过往是住在心底里的不衰的花朵,兀自生长,不需要雨露的灌溉,只需要有一颗能记忆的心。我是依恋过往的。人们说,当只有对现实不满时才会不断回想过往。我不断回忆我的过去回忆到几乎每一个细节回忆到好像我从未成长,这肯定说明了我对于这现实极大的痛苦。是。我承认这一点,过往让我日渐脆薄的心找到一丝慰藉,否则我如何在这如狼似虎的成人世界里继续苟延残喘呢如何在做梦担心到哭泣惊醒自己的夜晚里感到我是活着的一个人?我需过往带我逃离这现世,逃离可恶的现世。
因为每一次的逃避因为每一次的躲在过往里,所以也愈发加重了对现世的厌恶,只想住在过去,然而悲伤的是时光不可逆,我已经回不去。
我记忆最多的是我的童年。童年就如同歌里唱的那样美好,“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回忆到母亲端着一盆衣服在干净没有一丝污垢的池塘里洗衣服,而我在一旁玩耍。回忆到在大雪纷飞的冬日睁着眼睛看窗外的圣洁的雪,闻到了厨房质朴的饭香味。回忆着静谧的乡村夜晚,夏日蝉鸣不休,墙壁上会有过路车辆灯光的投影,黑色的天空上挂着皎洁的月亮,我的心平静而饱满,枕着乡梦入睡。
而后又可以回忆到少年时代意气风发的日子,学着毛润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学着钱钟书睥睨天下唯我独尊,学着李敖不屈不服仗义执言,迷醉于普京,沉醉于韩寒,读着鲁迅,读着那些义愤填膺拍案而起的文章,心中涨满了革命的气血,将青春里的所有精力付诸于学习,理想安民定天下。此所谓的壮志,多少次的豪气冲天,多少次的直上云霄,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纯白时代。
而今,回忆起这段青春,最独特的年华,最干净如水,最意气风发的年生,我想拥抱住过去的自己,我感动于那个三年如一日奔跑在教室的路途中上自己,感动那个在尤其疲惫的下午唯一直起腰板认真听讲是自己,感动于那个夜晚挑灯背书的自己,感动那个一心一意的自己。
感动到泪流满面。我想,今晚的夜晚甚美。过往照亮了我黑暗的生活。
HISTORY
当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段历史?我毫不犹豫的说,魏晋慷慨。他是一个长者,他笑笑道,你喜欢的是感性的历史。是吧。我承认。
第一次接触有温度的历史是读了余秋雨的书,在静寂的夜晚,在安静的屋子里,少年时代的我捧着他的书看着,当我看完《遥远的绝响》时,心里有着重重的痕迹。于是这样的一个名字鲜活了起来:嵇康,阮籍,向秀,刘伶……以及嵇康的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广陵散。这是我始于少年时代呈现在心里的历史,后来随着习学更多的知识,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有着莫名的喜欢,依旧钟情于这段悲壮苍凉的魏晋,风华才俊的子建,情性冲天的嵇康,不拘礼法的阮籍,壮志凌云的孟德……因有了这些人点缀历史,我总是感到来源于心底的震撼和欢喜。正如盛唐有李白傲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此飘洒俊逸,不愧为诗仙,不是凡尘中人。除却李白,则是杜老,和李白是好友,两人有诗歌唱和。杜甫的词句很有力量,他不是如李白的一样酒后作诗诗百篇,他是“偶得一句诗,双泪满沾襟。”他的词句是每个字沉顿有力,沧桑过处。此后更不用说陆游辛弃疾文天祥,此皆为宋之忠良,义气慷慨,尤爱陆游,读之,愈发养浩然之气。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在大街上如同疯子一样扯着别人辩论到一个人安静的坐在木桶上思考,思考这段路永没有终点。我穿越到历史的每一段深处,像是在走一段没有尽头的路,从雨果的悲惨世界对社会法律的质疑到托尔斯泰扣问社会的良心,从上个世纪对于红色年代的怀念到本世纪对浮躁庸俗现象的谴责,从遥远的乡村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社会,每一段历史就这样清晰有着温度的在我眼前渐次展开,我像是一个幸福的乞丐,记得以前高中物理课本上有句话叫“一个在海边拾贝壳的孩子”,我想我应该是。不仅限于这些,闲散之余,学点物理化学生物建筑绘画等,看它们是如何贯穿历史,看他们如何影响历史,亦是我所喜欢的。
生活在历史里,这不同于过往的过往,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THE HISTORY I HAVE REMBMBERED IS ETERNAL。
DESEPARATION
倾诉了这么久,我一直在向往过去,赤城的叙说对于现实的厌恶,然而一个人的时间是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的。我不敢提及未来,因为总是绝望的想着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不仅是现在,在已经度过的每个日子里,我总是绝望的。我的绝望不亚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里撕裂的绝望,这种感觉在我愈发成长的年岁愈发明显。
痛苦和愤怒是我人生的两大主题。我被这两种伤神的情感搅扰得太深,然而我总是时时感觉被未来的绝望所窒息。如果我能够活得像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我该心满意足于现在或者对未来充满期望。但就是因为我并非是一个普通的人,或者我不甘于臣服现实,而心性脆弱,所以酿造了我的悲剧。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不愿意说自己是可怜的,更不要别人来可怜我。救赎向来是自己的,况且我对于自尊有着强烈敏感度。
我愿意自己来拯救自己,不渴求上帝,不寄希望于他人。
SAVE ME BY ME。
如果此生注定要被什么辜负,那就让写作来辜负我。我愿意为写作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甚至乎挫骨扬灰。我就是这样一个痴心的人,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总是会将全部心力交付予它。我知道依靠别人总是不可信,也不可能,没有希望是获取幸福的前提,然而我却不能放弃我的尊严而苟苟的向他人索取怜薄的温暖。
I AM WHO I AM。
AND ALWAYS AM。
PLATO
柏拉图。我喜欢这一个词语。我知道所谓的柏拉图和乌托邦一样是不能实现的,然而乌托邦的确是没有内容的空想,柏拉图予我的生命却有重大乃至切乎信仰的意义。
信仰总是让你在任何时刻找到一个家。它没有任何内容,没有文字可以形容,任何外物都无法准确描述它,它只会存在于一个人的心中。
信仰在我的心中,生长,茁壮,我以我的信仰为退到无处可退的依靠,作为活着最后的希冀和期盼。
柏拉图。是这永恒的柏拉图不会让我的过着俗世一般人的生活,亦不会陷于无聊臃肿的生活,它会让我可以一个人安静丰富的在寂寥的草地上思考,在质朴的木屋里看书写作,人间的烟火对我开始只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是这书本和思考以及信仰让我能够短暂的逃离现实,逃离无法逃离的现世,让疲惫的灵魂感到一丝歇息,让我能够千年沉默而内心丰富。
生活在别处。
我喜欢这句话。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