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热雨:我读柳永

时间:2017/12/9 作者: 热雨 热度: 95004

  习总书记十九大指出:中学课程应增大传统思想内容。“中国梦”,这个富于诗意的名词,激发了国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而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


  从先贤的境遇中学会如何面对人生。柳永无疑中国文坛一个绕不过去的沉重的字眼和话题。


  柳永(约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徙居建州(今福建崇安)。柳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在历经生活重压与声名狼藉之后的四十七岁高龄终于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富盛名的词人,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柳永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宋真宗天禧至仁宗皇祐的三十五年间(1017—1051)。这个时代正是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高涨的时期,词坛上出现了晏殊、柳永、张先等重要词人,由于他们的创作,宋词上承五代和南唐的余绪而掀开了辉煌的一页,最终成为光耀有宋一代的独特文学样式,柳永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荣忽视的。


  在热雨心中,柳永似乎是一个于青楼酒肆中乐而忘忧,不思进取的颓废形象,其心态若何?一生赢得是凄凉。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因为科举的蹉跌而落魄。


  创作了大量表现羁旅行役的作品,表现羁旅行役之苦和身世之感。


  柳永长期奔波于风尘之中,穷困潦倒,饱尝羁旅之苦。他登山临水,往往情因景生,生发出对人生遭际的感慨和思乡怀人的深情。他的《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名篇,抒发的是浪迹异乡、飘零无疑的旅人之愁,其中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对目前出境的感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失意士大夫沉沦潦倒的心态。


  柳永的这类词往往从破小楼深院的樊篱,把目光投向大自然,善于选取背景开阔、气势如宏、博大雄沉的气象中又含凄清之意的秋景,以渲染苍凉的气氛,烘托沉郁的感情,这在同时期词人的词作如晏、欧词中是不多见的。


  北宋商业经济发达,都市富庶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当时的文人创作和文艺样式中。缺少记录和表现社会风貌的意识,一致未能为后世留下足够充分的历史资料,倒是在柳永的词作中有着较多篇幅的社会风情描写。在他的笔下,有巍峨的宫殿—“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萃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倾杯乐》);有热闹的街市—“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看花回》);有熙攘的游人—“路缭绕。野桥新市里,华秾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小镇西犯》)。他的《望海潮》是专咏杭州和西湖的名篇,词中不仅铺叙了杭州的人烟稠密、富庶繁荣,而且还描绘了西湖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丽景色。如此豪华阔大的都市景象,充满市民生活气息的世俗图画,都是以前词人之作中所未曾出现过的。正如范缜所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院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方舆胜览》)


  “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唐代杜牧有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是一范例。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鹤冲天》是青年柳永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不第后的牢骚之作。词中表现出对自己的才调的自负和对当权者遗漏贤才的抱怨。这首词所流露出来的傲岸狂放、落拓不羁的态度着实令人惊讶。


  词的上片写落第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叙写自己应试不第的尴尬。唐宋时代的人称状元为龙头,一旦高中就可以因“登龙”而身名显贵,而在“失龙头”之前加一“偶”字,则表明作者并没有对科举之路绝望,对自己的才能没有失去信心。“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以“明代”称当权者的统治是开明的时代,恭敬之下实含讥讽之意。“遗贤”意谓网罗人才的工作出现了遗漏。封建时代圣明统治的标准之一就是“野无遗贤”,这里说自己被封建科举所遗漏,可见柳永的怀才自负和愤懑不平。但他并未将话说绝,而是在“遗贤”前冠以“暂”字,说明这次不第只不过是偶然的、暂时的,自己登科高中是迟早的事情。“如何向”,提出了下一步的出路问题,该怎么面对这次失败,下一步做何打算呢?柳永的特性之处,就在于他不像一般的士子那样“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他既没有苦做功课,也没有奔走权贵之门,而是选择了恣意放荡。“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不能够成为风虎云龙一逞志向,为什么不恣意放纵寻欢作乐呢?由此可知他选择的是一条悖拗于伦理和世俗价值取向的背叛之路。“何须论得丧”一句,是柳永价值观的表露,即在博取科场功名以求荣华富贵和混迹坊曲之所为歌伎谱曲填词之间,他认为没有什么高低、得失之别,而他的才情和兴趣特长,在后一种道路上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仕途挫折的打击,青春年少的张狂,对填词谱曲特长的自逞和歌楼酒肆的诱惑,拉着他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反世俗反传统反核心价值观的道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足见柳永对自己词曲才能的自信,其白衣卿相的价值取向是有着深刻的动因和基础的。上片的语言简捷直白,造意浅显,而力度铿锵,语气激愤,有不吐不快的气势。


  下片接上片的“如何向”的问题。“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这也正是他所说的“恣狂荡”的内容。“青春都一饷”“一饷”指片刻。正因时光短暂,青春年华只是片刻,所以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要轻看功名利禄这些虚幻的东西,而抓住眼前的欢乐,去“浅斟低唱”,得开怀时且开怀。一个“忍”字道出词人心中的矛盾,说明他未将功名真正看穿,或者是超脱到可以不要功名的程度,他一面“浅斟低唱”一面还受着科举仕进出路的牵绊。事实上柳永的前半生,一直在科场之中挣扎,直到四十八岁才得中进士而步入仕途,但只做了几任小官,且奔走迁转,做官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首词是关系到柳永人生命运的一篇重要作品,是柳永人生道路走向市井民间的宣言,是他有意与红尘女子为伍,以词曲显才扬名的自白书。关于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故事事实与否姑且不论,柳永的词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却是不争的事实。柳永一生落拓,但是他的才名之盛,妇孺皆知,“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风靡当代而流传千古,胜过了许许多多在名利场中蝇营狗苟之辈。


  其词作表现出了对女子的同情,是柳永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但是它为违背了主流社会鄙视妇女、泯灭人性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使柳永在仕路不通而求改官时,也成了当代任宰相的文学家晏殊的笑柄。


  亦表达轻视功名富贵、及时享受人生欢乐的态度。“浮名利,拟拼休。是非莫挂心头”。几千年之后,柳永始终没用走出落魄文人的视线。


  《戚氏》全词重在表现远旅独宿的行人悲秋伤感,对功名未就、一事无成,而前程渺茫、年光虚度的颓废心境,是柳永词作中的名篇。这首词流传极广,在当时有“《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称誉。


  “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过去的生活恍然如一场梦,眼前的征程还茫茫无边,没有尽头。“念名利憔悴长萦绊”一句谓思念起过去,常常让名利萦绊着自己,因而憔悴不堪。这一句指出造成他歌酒流连和漂泊羁旅的根本原因,对名利的追求使他身心疲惫,但是却无法做到超然不顾,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科场情结和仕进梦想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心里,与血液融在一处。


  柳永词尽现客子在旅途中的孤苦感受和伶仃况味,为我们传神地勾画出一个对窗伤神、形影相吊的天涯倦客形象。


  故人何在?烟雨苍茫。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